生个孩子到底需要花多少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 09:36 解放日报 | |||||||||
也许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吧,说什么猴年出生的孩子聪明活泼、机灵敏捷,所以今年扎堆生孩子的“准妈妈”特别多。如今逢到年尾,“准妈妈”们还在赶着“末班车”。据说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做一次常规的产检也要排上2个多小时的队,生孩子更是不到临产前预订不到房间。 与猴年的生育高峰现象相伴而生的,是生孩子的花费节节攀升。如今,为了让孩子一
所以,看看生孩子的消费门槛有多高,想想该怎样提倡健康理性的科学消费,或许是有必要的。 “天价”生育费用:住院5天花费12万元 不久前,著名歌星那英在北京的一家中美合资医院喜得贵子,住院仅5天时间,就花费了12万元。近日,这家中美合资医院又在上海开了一家医院。因为它是为在华的外国人开设的医院,所以收费也是参照国外标准。 这家在长宁区仙霞路上的医院,是一幢普通的蓝白相间的四层小楼,从外表看并不出众,价格却令绝大多数人咋舌。 在这家医院的网页上,有这样一份价目单:顺产一个孩子,住院4天,房费、全部餐饮费和接生护理及药物费共9237美元。如果是剖宫产,房费(5天)3900美元,诊费、助产士费、护理费共5853美元,另需器械费3837美元、药费313美元,全部算下来要14000美元。在病房方面,这家医院也分了几个档次:普通病房,每天800美元;最贵的豪华病房每天1600美元,即使打完折,也要1200美元。 如此“天价”生产费用,所享受到的服务据说也是一流的。在上海的这家医院里,主持工作的妇产科医师是一位医学博士,而一位助产医生则在伦敦和纽约的医院工作过。此外,这家医院还推出许多特别的服务,比如产妇的一日三餐由美国注册营养师专门设计;医院不仅会给婴儿拍照,还会给夫妇俩准备一份烛光晚餐。这在中国的很多医院是没有的。 豪华生育费用:“豪华特需病房”每天1500元,生孩子平均花费1万元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坐落在浦东的特需门诊大楼,是为特需病人而专门开设的。在这里,特需门诊挂号每次50元,特需病房全部都是单人间。 普通的单人间每天600元,豪华单人间每天1500元。在这样的特需门诊做产前检查一直到最后生育,生一个孩子的平均花费在1万元左右。其中,产前检查费用约2500元,生育费用约7500元。 这家医院每天1500元的豪华单人间,看上去有点像宾馆的套房。整个房间大概有40多平方米,里间除了有一张很舒适的大床外,还有让陪客睡的床和婴儿睡的小床。房间里有壁橱、梳妆台、茶几和电视机,外间则有为接待访客而摆放的沙发。此外,套房里还配有一个附带浴缸的浴室,里面专门配备了一个供加热饭菜用的微波炉。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育,产妇和家人可以24小时接待访客;产妇可自主选择分娩方式,点名让专家接生,要求丈夫陪产;属顺产的不需要去产房,可直接在病房中生育;医院还提供营养可口的膳食。 类似的豪华生育在上海频频露面: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的VIP产科一天的住院费为5000元人民币,产前检查的挂号费为300元;位于复旦大 学附属华山医院内的美华妇产科报出的顺产价格为2.5万元,剖宫产为4.5万元,后者限住4天,超出一天的费用为3000元……虽然费用高昂,但由于针对的是高收入人群,院方并不担心缺少顾客,繁忙时段病房还需要预约。 平价生育费用:按照普通标准为3200元每个产妇可从社保局领取3000元 按照普通门诊和病房收费标准,在上海生育一个孩子,一般产妇顺产至少要花3200元,剖宫产则不少于5200元。 具体来说,在妊娠中期(胎儿四五个月的时候),准妈妈就开始进行第一次全面的产前检查。包括B超、产妇和胎儿的心电图、肝功能、血常规、尿常规、TORCH、优生筛查、梅毒检测等必须进行的项目,费用大概在600元左右。然后,从妊娠中期到临产,产妇至少需要到医院进行7次定期检查,总花费约140元。临产前,产妇还要进行彩超检查(180元)和监护、血型检查(300元)。加起来,在婴儿出生前,产妇至少得在医院花费1200元。 当孕妇来到产科待产时,要进行一次综合检查,然后决定分娩方式。如果采取顺产方式,整个过程花费通常在2000元左右(含检查、新生儿护理和产妇护理等费用)。如有其他情况或孕妇另有要求,则要增加费用,比如医院提供助产分娩(由助产士一对一陪伴孕妇),费用200元;“无痛分娩”,费用300元左右。如果采取剖宫产,一般费用在4000元左右,如使用镇痛泵,要加200元左右;要求单人房,每天要另加50多元。 按照普通的收费标准,产妇也能得到良好的生育服务。而且,每个产妇还可以从社保局领到3000元的生育医疗保险补贴。 编后 冰心先生有一篇小说题为《分》,说的是在医院的婴儿房里,两个新生儿由于父母的经济状况不同,从赤条条一出生起就已经有了阶层的差异。没想到这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了翻版。 时下的医疗市场上,对于生孩子的方式,“准妈妈”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你可以选择“天价”消费和一流服务,也可以选择“随大流”。但是,如何科学消费,切合自己的经济能力,应该成为选择的主要标准。而且,一些“准妈妈”还为生孩子费用而互相攀比,这就更加没有必要了。 有的父母说:“我们就这一个孩子,就给他一个好的起点吧。”殊不知,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最初的门槛高了,日后孩子穿衣、吃饭、受教育等都要给予最好的,这样一路追捧下去,将是一个数额不断攀升的巨大经济包袱,久而久之,父母的美好心愿也许会演变成沉重压力。倒不如量力而行,理性消费,这也算是父母给孩子上的人生第一堂课吧! 本报记者 徐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