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亿养老保险空账 我们这代人靠谁养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 11:38 新华网 | |||||||||
如何化解6000亿养老保险空账 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日前透露:我国虽然早已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但为了保证当期养老金支付,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一直混账运行,统筹部分透支了个人账户资金,并未形成实际的基金积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近6000亿元。
“空账”6000亿究竟意味着什么?——是政府欠了老百姓的钱?有人这样解释(当然并非这样直白)。看似有道理,其实却不然。实际上,这6000个亿暴露了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所谓“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可以这样来理解:“社会统筹”采取的是“现收现支”的筹资方式,也就是说,从现在正在劳动年龄的人那里筹集资金,来供养已经退休的老龄人口,从而形成一个“下一代供养上一代”的社会契约。“个人账户”则选择“储备积累”的筹资方式,也就是说,现在正在劳动年龄的人自己为自己储蓄一笔钱,以备将来养老之用。对此国内国外早就有学者提出,将这两种方式简单地捏在一起,实际上就是要使现在正在劳动年龄的人既要为现在的老人养老作出贡献,又要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做储备,这样的双重负担是现在的这几代人承受不起的。 现在看来,这6000亿的空账正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我们将目前所有筹集到的养老保险基金都用于供养现在的退休人员还不够,国家财政每年还要贴补几百个亿才能做到“确保”。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往企业和个人头上再增加缴费比率(已经够高的了),这么一来,个人账户里哪里可能有钱呢。不但没有钱,6000个亿也远远不是“峰顶”。有人计算过,最保守的是2万亿;不保守的便有12万亿之说了。 现在我们要“做实”个人账户,而且这笔钱不再要企业和个人负担,而是从其他方面筹集,譬如辽宁试点那样,今年还要将试点扩大到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做实”账户好处在哪里?——现在有个人账户的人,将来老了可以“名正言顺”地花自己储蓄的钱——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成本有多大呢。 储备积累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有增值保值的渠道。首先,这是老百姓“保命”的钱,政府就必须千方百计地予以保证。譬如让其投入股市。但是,至少目前是这样,中国的股市主要不是靠上市的企业赢利而是靠投机来发财的,那么,如果社会保险基金发了,是否就意味着多少小股民赔了呢?其次,有消息表明,现在试点的基金大多放在银行里赚取那点微不足道的利息,就近两年迅速上涨的物价而言,其实是已经亏了。于是,有专家建议将这笔钱放到国际市场上去挣外国人的钱,国际市场的风险有多大?万一失败,我们要付出的就不仅是经济上的代价,更可能引发社会的和政治的动乱。 说了这么多的丧气话,到结尾处是否应该给出点光明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果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迄今事实上仍然是“现收现支”的,那就让它延续下去,继续让下一代人养上一代人。这样,政府的社会保险基金,只需用来应付不时之需。同时,政府负责的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在“收”和“支”两方面都逐渐地降低水平,而让现在的劳动年龄人口有更多的余钱去选择他们自己偏爱的资产积累方式,譬如企业年金、合作保险、人寿保险等,也包括购买不动产或金融债券。政府也可以学习美国在银行开设免税的个人养老账户的做法,让老百姓自己去储蓄。上述种种其实都可以支持养老。和现在个人账户的不同点是,这些资产积累都是市场运作的。如果采取这样的思路,我们会发现,原来6000亿-2万亿-12万亿的“欠债”都是子虚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