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这正在成为国人共识。但是,一些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企业,在国内却受冷遇,靠与国外企业合作和打入国际市场才杀出一条血路。这提醒我们,全面提升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清醒面对可能遇到的新问题,努力加以解决,否则一家企业的自主创新难以保持可持续性,更难以由点到面,从而全面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发光材料专家肖志国发明了稀土蓄光发光新材料,组建路明集团生产这种产品。他苦恼的是,中国是世界上稀土矿含量最丰富的国家,又拥有发光材料专利权,有条件将发光产业做成中国的优势产业,但目前的发展势头却落在后面。这种情况,对急需让创新之光普照的中国来说,是一种尴尬和警示。
自主创新产品的超前性,有时使其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开花结果,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肖志国发明的蓄光型自发光材料,在自然光下蓄光10至20分钟,就能在黑暗状态下持续发光12小时以上。他走遍了全国与此相关的数十个厂家,无一对此感兴趣;只有通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才走通了产业化之路。看来,创新技术产业化之路上先行者的孤独,所遇到的困难,有时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跟踪创新企业的产业化之路,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应是政府有关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国内开花国外香,使我国的一些自主创新技术在国际竞争中面临“起大早赶晚集”的困境。肖志国通过与国外大企业合作得到了产业化的宝贵资金,但是,国外大企业采取先合作后竞争的战略,暗中加紧对这种新型发光材料的研究和仿制,企图在较短时间内夺取世界自发光产业的领导地位。在这种合作式竞争中,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都像路明一样仍然保持着技术上的领先。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要求我们千方百计支持自主创新企业发展壮大,让自主创新企业积极为中国人造福。自发光材料在停电、火灾、海难等危险时刻,能够帮助人们战胜黑暗。美国在局部修复世贸大厦时,使用2吨路明自发光材料,使很多人在“9·11”事件中得以逃生。这种材料却没有在洛阳大火中为逃生的中国人照明,重要原因是开发商不愿为此增加成本。几年之后的现在,这种产品开始在三峡工程、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金茂大厦使用,与目前举国上下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强调人的生命价值有直接的关系。
作者:鹿永建 李斌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