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为科技腾飞插上计量翅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 18:52 中国质量报

  计量事业长足发展

  计量是关于测量的科学。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计量工作。1955年1月25日,国家计量局成立,统一管理全国的计量工作,中国的计量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深化量传体制改革,健全计量法规体系,加强计量监督,推广校准服务,推动企业加强计量基础工作,发挥了计量在保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方面的技术保障作用
。科技计量确保量值统一准确

  “科技要发展,计量需先行”。科技计量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国家基准、标准体系,保证量值的统一和准确。而新中国的计量基、标准建设则是从零开始的。1955年组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世纪60年代初,在聂荣臻元帅亲自主持和老一辈科学家的指导下,将计量科学研究作为国家科研规划的重中之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

  我国计量科技50年的发展,饱含着全国广大计量工作者的心血。王大珩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对计量工作倾注了毕生的精力。2001年4月,他又和20多位院士一起向国务院呈送了《面向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加快建设我国现代计量体系的建议》。以张仲华院士、高洁院士为代表的计量科研工作者,几十年自力更生,研制开发出我国各项计量基、标准。多年来,计量院取得重大科研成果5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奖300多项,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几代计量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全国计量单位的统一,确保了各方面测量量值的准确可靠。

  目前,全国建立了数千个计量技术机构;这些机构中有计量检定员5万多人,其他企、事业单位有计量检定员约10万人;有十多个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发布2000多个计量检定规程;除批准计量院等12个计量技术机构研制的177项高精密测量系统作为计量基准外,还建立了4万多项各等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6万多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2000多种国家有证标准物质,2000多名注册的国家计量标准考评员,形成了包括十大计量专业的量值传递网络,基本满足了各方面量值传递和溯源的需要。法制计量规范市场秩序

  法制计量是我国计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在规范计量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法制计量工作已经步入规范化轨道。

  早在1959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在全国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1984年颁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到1990年基本完成了向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法定计量单位的过渡。1985年9月6日,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计量法》,并于1986年7月1日实施。政府计量部门全面介入商贸、安全、健康、环保等领域,建立起法制计量体系。

  目前,全国有一万多家企业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4000多家企业取得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培训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考评员2000多名;国家授权定型鉴定机构50多家,累计完成2000多种计量器具定型鉴定任务;各地授权80多家样机试验机构,累计完成约3万种计量器具样机试验任务;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外商申请办理型式批准,1000多个系列的产品获得进口型式批准证书;每年强制检定计量标准约7万台件、工作计量器具2000多万台件;每年都对计量器具的产品质量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组织进行监督抽查。工程计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我国工程计量不断得到强化。《计量法》实施后,各行业几十万个企业规范了计量管理,配备了必要的计量器具,培训了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人员,建立完善了计量保证体系。近几年,依据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开展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工作,800多家企业获得完善计量检测体系证书;上万家中小型企业开展了计量能力确认工作。工程计量作为工业生产管理技术基础的观念和意识得到普遍认同。国际交往加快追赶世界先进步伐

  目前,我国与国际计量方面的交往日益增多,追赶世界计量科技前沿的步伐开始加快,在国际计量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加入了米制公约、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国际计量技术委员会、国际标准物质信息库、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次级标准剂量实验室网、亚太地区计量规划组织和亚太法制计量论坛,形成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

  1999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在国际计量局签署了《国家计量基(标)准互认和国家计量院签发的校准与测量证书互认》协议后,积极参与国际和亚太区域之间的比对,参加国际计量局关键比对68项。1995年以前,参加国际关键性比对14项,参加亚太地区APMP比对9大项,确保量值的国际可比性和溯源性。为贸易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积极承担市场需求的计量仲裁以及计量校准、检测等技术支撑工作。

  在国际交往与合作中,计量院作为国家级的计量科研基地,以其高水平的科研成就和较强的综合实力,为国际计量科技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赢得了较高声誉。在国际计量局、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等国际机构及其所属的各专业委员中,都有我国计量专家参加。计量院还派出专家为东南亚国家建立基准标准。2004年10月22日,在北京举行了第20届亚太计量规划组织大会。

  1971年以来,我国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300名外宾来访,进行学术交流;自1955年以来,我国派出科技人员1649人次参加国家会议,进行访问、技术合作、考察、技术培训,同20多个国家计量机构签署了计量合作协议。

  若干计量基、标准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如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不确定度达到了10-10量级,大大超过了国际同类基准的水平;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基准钟准确度达到了相当8.5×10-15,相当于350万年不差一秒,得到国际计量界和发达国家计量同行们的良好评价,在亚洲也跃居前列,为我国融入世界现代计量体系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放眼现实正视困难

  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国际现代计量的发展呈现出诸多新的趋势,在这些新的趋势面前,专家指出,必须看到我国在计量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困难,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首先,我国现有计量基、标准大多建于20世纪70~80年代,计量基、标准的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国家对计量基、标准的建设投入有所增加,计量基、标准的状况有所改善,约有40%的计量基、标准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在国际计量局组织的物理关键量比对的184个项目中,我国只参加了77项,约占总数的42%,对超过1/2的项目,我国尚不具备参加的能力。化学关键量比对我国参加了28项,仅占总数的50%。热点领域的研究性比对,由于更多地应用了最新的化学计量技术,我国只参加了30项,仅占总数的不足40%,化学计量基、标准的能力不足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另外,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计量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日益显得缓慢。现行计量法律法规大多制定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其中不少规定及相应实施的计量管理已不适应入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法制管理的计量器具范围过宽,实际上管不到位;对定量包装商品和一些与WTO/TBT协议正当目标原则有关的计量工作缺少法律规范;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界限不清,单一的检定方式无法满足各领域对各种工程参量测量的量值溯源需要,对由此需求而形成的校准、检测活动则缺少规范管理。

  还有,我国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以及国防尖端技术发展方面有许多急需的计量基、标准和测量方法尚属空白。如纳米技术要求对被研究和制造的对象在原子尺度上进行准确测量,而我国尚未建立纳米计量标准;高新技术产品电磁兼容性能的评定日益重要,而我国没有对电磁兼容的测量设备建立溯源系统,无法准确判断有关科研成果及其产品质量;工业自动化要求实现在线检测,但我国对极端量、动态量的溯源问题尚未解决,严重制约了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面对挑战奋斗不息

  我国计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指出,我国计量工作要适应新的挑战,要加快计量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步伐,使我国的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和工程计量能协调发展,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WTO的规则相适应,不断满足科技进步、经济和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对计量的需求。基础性前瞻性

  建设国际水平的开放实验室,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综合性”研究,用5年左右时间,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目前在以量子物理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科学计量前沿研究方面10~15年左右的差距。加快修订计量法规

  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符合WTO/TBT协议的基本原则出发,加快修订计量法律法规,改革计量管理体制,制定统一的法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实行内外一致的管理方式,强化监管执法力度。加快计量技术法规制修订进度,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计量技术法规的意见。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计量技术机构的改革,充分利用社会计量资源,对现有计量检定机构合理规划、重组布局,有效调控计量检定机构的项目建设。

  以键全现代市场体系为契机,加大市场商贸计量的监管力度,同时从生产源头把好关,进一步做好重点计量器具和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市场化的校准体系

  今后,要以对外开放检测市场为契机,逐步建立市场化的计量校准体系,允许对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开展校准;充分吸纳社会各方面具备条件的技术机构有序地进入计量校准市场;通过建立集约化的计量校准集团等形式,扩大校准服务范围,以满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避免资源低水平重复和浪费;加强对校准机构的管理,开展计量校准服务所使用的计量标准必须与计量基、标准保持量值溯源关系。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做好能源计量的教育、培训,鼓励企业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能源计量管理和检测技术,节能降耗,增加效益,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作者:本报记者 沈洪

  (来源:本站原创)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