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供暖危机调查 19年首次启动大规模应急措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5日 10:08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杨磊;实习记者 郭晓婧 北京报道 油刚倒到锅里,天然气突然没了。 这样的事情,对于就在天然气公司上班的王女士而言,过去十多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她有点难以置信。
同一个下午,住在东直门的徐女士不得不再加上一个外套,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呆在家里还觉得寒冷更加难以忍受。 这是2005年1月9日,本年度北京的第七个蓝天,太阳冷冷地挂在天上。很多北京居民都发现,一直温暖的房间突然变得有些冰冷。但根据气象部门的气候监测,当天没有大规模降温。 19年来第一次 寒冷在9日晚上终于不可阻挡地到来。 很多市民从居委会或者街道办事处得到消息,北京市的天然气供应和暖气供应出现了某些问题。10日早上,供热办公室贴出通知,称“因燃气管道检修,从1月9日14时开始,一些小区停止供应天然气,锅炉房暂无法供暖。何时开通供气另行通知”。 更确切的消息在1月10日上午得到证实: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供暖办公室对外公布,由于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供暖压力,市政府已经启动冬季天然气供应应急预案和冬季供暖保障应急预案。 这些措施包括,停止或部分停止本市工业企业生产用气;停运部分天然气公交车,调整为燃油公交车;适当减少市热力集团等大型燃气锅炉和区域燃气锅炉的用气量;燃煤锅炉房和热电厂满负荷运行,加大出热能力;对远郊区县压缩天然气,实行计划供应,力争保证远郊县居民的炊事用气;协调首都机场启用燃油锅炉,替代天然气;减少商场、宾馆、饭店、写字楼等公建的供热负荷,适当降低供热温度。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对外统一口径说,受陕京一线输气管线输气能力和地下储气库库存总量限制,北京冬季总的供气量是固定的。但自2004年12月21日以来,气温骤降,同期日平均温度比常年低2.8摄氏度,是1985年以来的最低值,并迟续18天处于低温状态,导致天然气用量剧增。 同时,今冬北京市供暖早、供暖标准要求高以及加大煤改气、油改气工作力度,新竣工面积增加使天然气需求量增大,也给天然气供应带来巨大压力。 而据北京现代汽车公司证实,早在1月7日晚,北京燃气集团已开始停止向该公司供应工业天然气。该公司公关人士表示,如果一直停止天然气供应,对汽车生产的影响将不可预计。另外,北京饭店、凯莱酒店、国际俱乐部等数家五星级酒店,亦接到燃气集团“停气8天”的传真。 据记者了解,这也是19年来,北京第一次启动如此规模的应急措施。 截至2004年年底,北京天然气使用量已达到23.18亿立方米,燃气居民用户总数超过380万户。市区内工业企业全部使用天然气,商业用户也达到了6万多户。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近20年来北京面临的最大规模的用气紧张局面。”北京市市政管委会一位官员说。 北京市:我们并不接受危机的说法 1月10晚,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召开紧急现场会,强调北京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应急预案所调整的用气计划,确保首都用气安全。 一名来自北京市政府督察室的与会官员说,王岐山面色凝重,语气严厉,言辞恳切,“王市长说,目前供气形势严峻,能源紧张局面不会迅速缓解。” 次日,从事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的学者们在当地媒体上发表言论,称一场供暖危机已经到来。 而这种论调显然不被北京市政部门所接受。“你可以说是压力巨大,但我们并不接受危机的说法”,1月13日,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以“所有信息都已经对外公开”为由,拒绝了记者采访,但同时作出了上述表态。 他们观点的基础是,北京市目前所面临的局面,早在市政部门预计当中,为此他们出台了相应的应急准备,目前形势正在控制当中。 2004年11月15日,北京市市政管委下发了《北京市2004-2005采暖季供热工作方案》、《北京市2004-2005采暖季供热煤炭储备及调拨方案》和《北京市冬季供热应急预案》,用以确保供暖工作。 除了在体制上对供暖工作进行约束外,北京市市政部门说,他们早在2004年8月左右就开始储备过冬的燃料。 是年,北京市首次实行了市、区两级政府供热应急煤炭储备。据相关渠道证实,2004年北京市煤炭储备基本达到了2003年正常储备水平,但目前供暖用煤的供应亦已趋向紧张。 市民们更愿意相信,上述几个措施是一种备用手段而不是调控手段;很多人确信,北京永远不会面临能源危机,“全国支援北京,再紧张也不会紧张北京”。 因而,很多市民甚至是政府部门对于这个冬天发生的天然气供应事件都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就连天气也跟市民开了一个玩笑。 2004年11月3日北京市气象台称今冬中国将遭遇“厄尔尼诺”,北京受之影响也极可能出现第十五个暖冬。 而1月8日北京市气象局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天气趋势大会商,发布了第一期《供暖气象服务专报》,预报1月15日之前北京没有强冷空气活动,不会影响到全市的供暖服务。但第二天,北京市就开始启动应急措施。 1月13日,北京市气象局回应本报说,气象局从来没有对这个冬天作出过暖冬的定义,长期趋势的预报准确度只可能达到70%到80%,因此只提供给市政府相关部门做内部参考。 天然气告急 北京市政部门的统计说,根据应急预案,北京市已经对各大型商场、公共建筑和宾馆饭店的供热指标进行控制,共调节热力站734座。北京市公交集团已紧急启动应急运营预案,共有1352辆天然气车停驶。 北京市政府的原则是,首先要保证北京居民以及公共服务用户供暖及炊事正常供气,为此甚至不惜压缩工业用气。 据北京市市政部门的情况通报说,如此规模的采暖紧张,主要是因为受限于陕京一线管道以及地下储备库的天然气供应能力不足。 资料显示,陕京一线年输气能力为33亿立方米,冬季日调峰供气能力为2630万立方米,北京市95%的天然气由其供应。 但根据北京燃气集团测算,在冬季用气高峰时节,北京每天至少需用天然气2200多万立方米。但目前北京市供气能力最大值为1900万立方米。供应最紧张时,最大缺口超过400万立方米。 而燃气集团称,2004年12月高峰日天然气的日供气量已达到2300万立方米,大大突破现有接收门站日供气能力的最大值,根据测算,2004年冬季北京市用气高峰瞬时最大日用气比2003年的2040万立方米增加1000多万立方米,创出3055万立方米的新纪录。 缺口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在应急措施启动后,没有一个部门敢确保居民用暖将会稳定供应。 来自北京市政府的消息说,目前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区县职能部门办公区内的供暖温度都已经调低,用以示范。 供应体系为何缺失? 北京燃气公司人士说,往年北京同样存在能源供应缺口,但并没有采取过类似的应急措施。 就连北京市市政管委会似乎也没有意识到,北京市能源紧张会到如此地步。年前,市政管委会对外公开了多部投诉电话,向市民承诺,供暖后室内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6摄氏度;如果低于此温度,市民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如举报确实甚至可以获得现金奖励。 而为了确保蓝天计划的实施,北京市从去年开始进行了供暖设施的大规模改造。资料显示,北京市天然气锅炉总数已经达5142台,采用燃气锅炉进行分散供暖的面积已达到1.7亿平方米以上。除此之外,北京市还有1900多辆公交车使用压缩天然气。 这从另外一方面加重了天然气的消耗。 一些专家称,长期以来,在全国能源紧张的形势下,北京似乎一直“置身事外”,这是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所决定的,而并不是因为北京在能源控制和供应方面有更好的机制。这显然混淆了一些部门的决策。受此影响,北京过去一直强调的是如何充分利用能源,而不是如何保证能源供应——但现在,供应体系显然出了问题。 事实上,北京市存在供需缺口早已显现出来。为此,北京市政府决定由市燃气集团企业自筹资金,投资2.99亿元建设“2004年北京市天然气应急工程”。 该应急工程于2004年12月16日与陕京二线对接,打通了陕西天然气进京的管道。但因为不可知的原因,陕京二线的天然气并未能如期于2004年12月份进京。有消息称,该管道的天然气最快将于今年5月开始向北京供应。 “全国确实都在支援北京,但现在问题是到处都很紧张”,有专业人士说。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人士表示,为了保障北京正常供气,该公司甚至已经停止向河北沧州大化股份有限公司供气。但显然,这样也无助于解决北京所面临的压力。 更严重的问题还在后面。 根据专业机构测算,为确保北京2008“绿色奥运”目标的实现,在未来三年间,北京还将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力度,2008年北京天然气用量将达到58亿立方米。而目前北京的天然气供应能力约为33亿立方米,缺口为25亿立方米。社会将希望寄托于即将运行的陕京二线,据称陕京二线的供气能力将达到120亿立方米左右。 但这个冬天,很多市民将面临供暖不足的局面。 另一个令人担心的消息是,北京电力公司已经封死了用电取暖的可能性。据公开数据,从2004年12月下旬开始,北京市用电已经连续三个星期在晚高峰期间保持在860万千瓦左右的高负荷状态,2004年12月30日,北京市用电创下冬季负荷之最,达到864.9万千瓦。 北京电力公司新闻发言人王风雷对媒体说,他们已经做好随时拉闸限电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