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最后一天,北京的空气质量为优,有关部门如释重负。毕竟嘛,蓝天数达到229天,比原定227天的任务多出两天。于是,北京的空气状况似乎很乐观。但抛开这229天,北京其余的136天呢?
2004年出现的几场持续性大雾,让我们在继沙尘暴之后,不得不面临一个新问题———大雾。当越来越多的人开上自己的私家车,当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密集的时候,我们
不得不付出环境上的代价———去年出现的3场大雾,与它对应的恰好是北京的3次重度污染。大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但说到底,这些大雾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制造的。
虽然空气污染与大雾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大雾肯定受到空气污染的间接影响。从气象角度来说,雾的形成不仅需要水汽,还需要有凝结核。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时就形成雾滴,雾滴大量聚集就形成雾气。凝结核越多,污染越严重,就越可能出现大雾天气;大雾天气越稳定,污染物也越不容易消散,又进一步加重了空气污染,如此循环,造成大雾持续几天都不散。可以说,两者之间是一种恶性循环。
雾本来是一种自然的气候现象,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但可怕的是,一系列数据表明,北京大雾的污染程度已经是全国最严重的地方,已经超过了天气条件更适宜的“雾都”重庆。而紧接着是平顶山、阳泉、太原。而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产煤区,空气污染状况毋庸赘述。
事实上,北京每年的雾天一般为10至33天,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绝大多数年份的雾天都在此范围,没有明显的递增趋势。并且,北京很少出现连续超过24小时的雾,近半个世纪总共出现了不到10次。而去年,已经出现了几次连续的大雾,尤其是12月11日的大雾,竟然持续了4天!原因何在?这主要跟城市环境有关,而城市不断发展,污染源增多更是首当其冲。
北京的污染源众多,以空气中颗粒物含量为标准,北京5个污染源分别是:机动车40%以上,扬尘20%,能源消耗20%,工业污染10%,生活污染在10%以下。而在扬尘中由于机动车行驶引起的扬尘污染又占了30%~40%。可见,机动车对于空气污染的“贡献”最大。有统计显示,北京机动车平均以每年14.5%的速度增长,现在全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在200万辆以上,并且今后还有快速增长趋势。另外,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高楼大厦越建越高,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这好比一个大锅盖罩在北京上空,导致污染物停留在近空,排放不出去,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外围扩展稀释,容易积累高浓度污染。看来,北京的大雾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现象这么简单了,而是和工业化污染、城市发展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北京的雾天已经不能称之为纯粹意义上的雾天,用科学一点的词就叫“烟尘天或烟雾天”了。
这种大雾在国际惯例上被归为灾害性天气:它所造成的高速公路封闭、航运中断、机场关闭、航班延误,甚至引发重大伤亡事故的情况在国外已经不乏其例———1952年英国伦敦发生了大雾造成的“伦敦烟雾事件”,致使多人死亡。其实不仅仅是英国,很多西方国家也都曾饱尝过烟雾弥漫之苦: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发生了马斯河谷烟雾事件,造成60多人丧生。1948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发生了著名的多诺拉烟雾事件,导致17人死亡。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两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分别造成400多人五官中毒死亡。
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雾是一个可怕的潜在杀手。至少说,雾的危害是极大的。虽然北京的雾污染还没这么厉害,但是北京的污染源众多,是世界上少有的复合型污染状况,但当时伦敦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后来建了核电站,问题解决了。美国的问题在于汽车排放的尾气,后来他们实施了交通管制。而北京现在这几个因素都有,而且相当严重。
虽然中国对雾的治理有了预先准备,天气预报已经有了关于雾的报道,而每次大雾来临,气象部门都会发布相应的预警。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相关部门也已经把雾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研究,从中央到各级都有相应的研究队伍,也推出了“蓝天工程”等实施计划。但问题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有关部门和科研部门更好地联系结合,共同对付这个潜在杀手。
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雾总伴随着工业化而来。这是所有国家快速工业化必然面对的一个门槛,除非你不发展,要不这几乎是解决不了的。尤其像北京这样向国际化高速迈进的大城市———工厂林立,建筑不断,再加上汽车成千上万的增加。而这一切所带来的废气排放和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对北京构成了很大的挑战,雾只是其中一个日益显现的问题。而即使是解决“大雾”这么一个问题,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惟有如此,才能减少大雾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消除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否则,谁也不敢妄言,北京不会成为下一个“雾都”!
作者:龙行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