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地球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喜马拉雅主峰上的冰川不断消融,被冰雪封冻了2000万年的南极大陆出现了过冬的“绿洲”,上升的海平面正在慢慢吞噬太平洋上的小岛,厄尔尼诺越来越频繁地光顾佛罗里达……都不足以说服政客们加入《京都议定书》或者为地球做点什么———他们的脑子只是在考虑为了1摄氏度或者2摄氏度付出的那些美元值不值,或者是在“为何限制我的排放量却不限制你的排放量”上争论个喋喋不休。
也许———只有当电影《未来水世界》或者《后天》中的场景最终成为现实,他们才会停止争论,但事实上,我们生活的地球,已经“病”得不轻了。“病因”是众所周知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主要源于燃烧煤炭、汽油和天然气等。20世纪,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6摄氏度,而同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40%。
而最近,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东南亚多个国家,造成惨重损失,十几万人不幸遇难。气象专家认为,海啸的破坏程度与海平面升高关系密切,随着全球气候日益变暖,主要冰盖区融化,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使得海啸、风暴潮等海洋灾害更容易发生,造成的损失也更大。专家似乎在提醒人们,生病的地球自然要报复导致她生病的人类。
2005年2月16日,人类第一个旨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即将生效。但是,即便全球各国都从这一天起100%认真执行《京都议定书》,也无法在近期内阻止气温上升的趋势,2005年的平均气温仍可能会刷新已往的全球最高气温纪录。
按照美国气象学家的说法,地球现在的气候是人类35年前活动结果的显现。即便全球开始努力,人类活动对气温的降低影响还要在35年以后才能显示。
这是一个容易令人产生消极情绪的消息,但更消极的是,全球温室气体的头号排放大户美国在布什的第一个任期退出了《京都议定书》。美国人口只占全球人口的3%左右,但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却占37%。并且,《京都议定书》的有效期只到2012年,至于2012年以后全球是更重视温室效应还是更轻视还不得而知。
只不过,可以预料的是,《京都议定书》不会给2005年的气候带来任何影响。2004年10月创下了历年同月气温的历史最高纪录,如果2005年的某个月份甚至全年的平均气温再创新高也是很正常的事。
实际上,即使所有的缔约国都完成公约所规定的配额,达到公约所给定目标,也只能阻止全球温度上升1℃,这对彻底抑制气候变化是绝对不够的。由此看来,不论是美国、澳大利亚那种彻底不负责任的态度,还是欧盟国家那种看似承担更多责任的表态,都是一种商业性极强的讨价还价行为,对于彻底解决日益恶化的全球气候变化不过是隔靴搔痒。
而在美国国内,以约恩·伦伯格为首的一部分学者则公开从成本学的角度质疑《京都议定书》。他们分析说,如果全世界执行《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我们将在2100年达到不执行《京都议定书》情况下2094年的气温状况。于是,他们提出,用如此大的代价买6年的时间究竟值不值得?
值或者是不值?用在衡量一个保护我们自己家园的态度上,显得如此功利和可笑,这好比跟自己的母亲讨价还价。
从各方讨价还价、互相制约、彼此要挟的种种做法来看,《京都议定书》早已经是个异化的政治产物,决策者们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它到底能为地球降低几摄氏度,以及它最终能给这个星球带来什么样的福音。而另一些美国的科学家已经在南极洲发现了近10000年都不曾出现的现象———冰封的南极大陆上出现了一些可以过冬的植物。想想,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子孙们甚至可以到南极的绿洲度假,不知道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不过可以判定的是,那时,布什的继任者绝对不敢对各种各样的《京都议定书》说半个不字。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