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消费 > 正文
 

零距离订单购物悄然涌现 新商业模式登陆宁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 10:59 现代金报

  丈夫的生日到了,家住王隘二村的贺女士想买一些礼品来祝贺,但由于没有时间,她昨天上班时顺路在小区的“零距离”配送点填写了一份订货单。晚上回家,王女士付钱从订购点拿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礼品。

  近一个月来,宁波市老三区共冒出了100多家“零距离”配送点。在这些配送点,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网络式订单来采购自己所需的日用品。

  事件

  “订单购物”亮相甬城社区

  推出网络式订单购物模式的始作俑者是宁波零距离商贸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朱锦告诉记者,与宁波现有的超市和商场购物不同,他们更着重在宁波老三区内建立物流网络,采取当天配送的模式低价服务会员。

  “加入会员的消费者只要根据需要,从公司提供商品报价单内选择需要购买的商品填写订单,在早上上班前交给社区内的提货点,傍晚下班回家就能从提货点付款提货。”

  朱锦表示,因为公司在整个购物运作过程中花费的成本相当低,而且没有库存损耗,加上没有经过任何批发商的环节,因此在终端商品价格上比超市的还要便宜5%左右。整个公司将建立的销售网络当作一个交易平台提供给厂方销售,利润来源于厂家。

  “目前我们已经在宁波发展了4000多名会员,双休日的销售额达到2-3万元。”朱锦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还是满意的,他认为只要下一阶段市民更加认可这种购物方式,销售额将会更好。

  调查

  “零距离”与市民有距离

  记者随后也对“零距离”在宁波的几家门店进行了调查。据朱雀新村内的一家“826-零距离”店的店主说,半个月前才与82生活网合作,目前已经有40多个会员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到我们这里买过东西。“知道的人不多,可能是还没有形成气候吧!”

  位于划船社区内的一家小店门口挂了个醒目的“826-零距离,天天配送”牌子。小店老板告诉记者:“刚开始时,有几个人来我们这里买过一些洗发水等生活用品,但是现在很少有人过来问津了。”另外三家挂牌的社区店店主则明确表示,对这种新的家庭购物配送业态,感兴趣的市民很少。

  市民对新业态褒贬不一

  就社区出现的这种新商业业态,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社区的居民,有部分市民说方便了生活,但也有部分市民表示这种形式的配送意义不大。一企业的工程师张先生认为,家里需要日用品,填张单子放到社区小店里,到了下班时间去取,这对上班族来说的确很方便。

  喜欢超市购物的姚女士和蒋小姐却有不同看法:现在的小区附近大多都有三江超市,买东西都很方便。而且我看过“826-零距离”的商品单,觉得品种没有超市多,选择的余地不大。对于喜欢逛街的人来说,仅仅依靠配送店购买物品肯定较难满足需求。

  悬念

  谁对配送的商品负责

  “我们通过‘零距离’购买商品,但开具的发票却不是这家企业的,一旦发生纠纷,我们究竟该找谁?”一位经常通过“零距离”购买日用品的吴先生,却很担心今后购物出现问题得不到解决。

  在乐购门口,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王小姐就明确表示,对于这种没有商品实物陈列的购物方式是不会尝试的,原因是她对自己能够拿到的货物质量如何根本不放心。她透露,她曾经通过网络购物买过衣服,没想到交货时送来的衣服比她订购的难看很多,她认为这样的购物方式让人觉得是“空对空”,消费者没底。

  正在宁波推行的这种网络式订单购物留给人们最大的悬念是,谁该为配送的商品负责?

  说法

  很难建立消费信赖感

  “这种模式想要在宁波推广,难度很大。”经营模式与“零距离”相近的“美乐门服务公司”的负责人赵先生对这种新业态的前途并不看好。他告诉记者,几年前美乐门早就达到了100家店的规模,但是消费者仍旧保持着旧有购物的习惯,销售额很难提高。他认为,“零距离”仅是一个物流公司,不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消费体验,很难建立消费信赖感。

  难对社区超市构成威胁

  专门做宁波社区消费者生意的宁波某连锁超市的一位经理告诉记者,现在“零距离”的平均日营业额全市也不过2万元,对于社区的综合性超市来说根本构不成什么威胁,而且市民逛超市的感受肯定要比下订单好得多,因为前者能使消费者在消费时明确感觉到自己购买的是什么,而后者只有在晚上取货的时候才晓得自己买的是什么。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到超市购物买的是放心。而“零距离”提供的厂家发票会给人一个中气不足,缺乏信赖感的感觉。

  反对声

  涉嫌直销不合法

  浙江合创律师事务所的吴晓明律师认为,消费者填写的购物单并不能当作一个法律依据,而消费者即使索要了发票。“由于‘零距离’在销售过程中提供的是厂家的发票,按照传统处理售后问题的‘谁销售,谁负责’原则,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很难区分‘零距离’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但吴律师表示,“有一点非常明确,消费者可以要求‘零距离’联系商家,在找不到商家的情况下,‘零距离’需要承担全部责任。”

  吴律师还认为,这种商业模式可能是一种直销模式的变形,因为“零距离”现有的网点产权都不归自己,换种说法就是没有店铺,销售方式是直接的经销商与消费者发生关系,《直销法》尚未正式实施,这种涉嫌直销的商业模式当前肯定不合法。

  赞同声

  新商业模式值得尝试

  “在商法领域里,原则上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商业模式,虽然‘零距离’的出现可能让消费者感到奇怪,但是这一商业运作模式在法律的商业运作上不存在法律问题。”浙江波宁律师事务所的古端宏律师谈了自己的看法。

  对“零距离”的出现,宁波市工商局工商企业注册处处长邵俊杰认为很有创意:“它这种模式其实是一种建立商业平台,对厂商提供中间服务、中间代理的物流服务,赚取一部分商贸流通领域的差价。因为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相关规定限制这种商业模式的生存,如果做得好,对其他企业来说都是可以借鉴的,管理部门对于这些新出现的商业模式还要鼓励企业去尝试。”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订单购物新闻 全部零距离新闻 全部直销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