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已经进入了贸易摩擦多发期。研究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的资深专家、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副局长李成刚分析了中国处于贸易多发期阶段表现出的四个特点。他指出,中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对外贸易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这必将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李成刚是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举办的第三届中国WTO研究
学术年会时做出上述表示的。
李成刚说,据海关统计,至上月底,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已经达到1万亿美元,估计今年有可能接近1.2万亿美元。2001年对外贸易总额是0.51万亿美元,3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已翻番。在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的同时,中国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重。随着加入WTO,中国已经进入了贸易摩擦的多发期。
作为研究对外贸易摩擦领域的资深专家,李成刚分析了中国处于贸易多发期阶段表现出的四个特点。
一、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居高,强度增大。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国外反倾销调查的主要目标国。在加入WTO以来,平均每年国外的贸易救济措施调查,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60起左右,同时还有众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检验、检疫,包括以知识产权为名义的保护措施等这种数量更难以统计,所以数量一直是居高不下。
李成刚说,加入WTO以后,贸易摩擦强度增大体现在贸易摩擦所涉及的贸易额逐步增大和出现多边渠道解决贸易摩擦的迹象这两方面。例如今年美国诉中国集成电路增值税退税政策问题,欧盟与中国关于焦炭问题的谈判等。
二、贸易摩擦从地域上讲,开始从发达国家市场发散到新兴市场。
李成刚说,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这些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占2/3以上,长期以来,与这些主要贸易伙伴的摩擦占了大部分。
但是,随着中国外贸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
三、贸易摩擦已经由以前单一的产品逐步向针对一个产品群组或者一个产业最后直至政策和体制层面。
四、导致贸易摩擦的直接的诱因呈现出多形态性。
所谓多形态性是指中国目前的出口规模很大,这些产品中既有初级产品又有高加工深度的产品。
李成刚指出,现在贸易摩擦中既有针对初级产品的措施,如反倾销等,还有更多的针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的措施,例如技术性措施即技术性贸易壁垒、繁杂的检验检疫程序、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等等。
李成刚认为,现在导致贸易摩擦的直接诱因具有多形态性。既有贸易救济措施———关税措施,也有技术性措施———检验检疫措施,还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等。
作者:李 述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