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见过太多的企业文化或认证指南之类的玩意儿,这些脊上烫金、厚重结实的书中“胖子”,通常趾高气扬地高居于办公室内的豪华书柜中。只可惜,由于无人阅读,上面落满厚厚的尘土。
近日读到,远在1900年,米其林轮胎的创办人米其林兄弟,出版了一本帮助旅客在旅途中选择餐厅的指南。这份指南的评鉴方式极其严谨,所有的评审过程全部匿名进行。米其
林的星级评鉴分为三级。一颗星代表“值得”造访,两颗星意味着“值得绕远路”前往,而一旦被评为米其林三星,那家餐馆立即身价倍增,食客盈门,销售额呈直线上升。
专家认为,100多年来,之所以《米其林指南》不朽,来自于它的六大原则。说实在的,比起咱们这儿动辄数十万言的鸿篇巨制,这些原则未免显得单薄,不过,时间已经证明了它们的历久弥新。
现在,本人试着逐条解读。并大胆加以“点评”,对错与否,切勿见笑。
一、现场的原则 监察员———也叫美食侦探,必须亲临现场,在匿名的状态下给酒店和餐厅打分。
点评这个职业蛮不错的———侦探,还是美食的。一旦端上这个“饭碗”,既可大快朵颐,又给自己增添了神秘感。如果找对了地方,还能顺便抖抖威风。
二、公正的原则 精心评选出最好的推荐给读者,不允许夹带任何偏见。
点评做到这些倒也不难,只需拿出美食家的本事和求实敬业的素质。不过,人有时难免夹带私心,比方会不会带点儿偏见?还要看那家饭馆懂不懂“规矩”,有没有具体“内容”。嘻嘻。
三、埋单的原则美食侦探永远是自己支付账单,即使要求进入厨房检查,也必须在埋单之后提出。点评哟,原来是自费办公?这种赔本买卖谁愿意干?依照惯例,饱餐一顿之后,怎么总得找个“单位”下账。不过,仔细琢磨一下,“吃人家的嘴短”,不也正是咱们老祖宗的训示吗?
四、独立的原则 米其林指南完全是独立编辑出版的,所推荐的酒店和餐馆都是不收费的。
点评傻,给企业办事,还有不惦记拉赞助的?眼下动辄就举办什么杯、赛或冠名权之类的活动,说到底,不就是想弄点儿银子花花吗?害得相关企业苦不堪言,还得装出一副踊跃参加的笑脸。经常一场活动过去,留下金奖成堆、集体贬值的残局。
五、更新的原则 米其林指南需要每年更新,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点评年年翻新?够累的。真不如咱们这儿,哪家酒店若是评上“星级”,足够使一辈子的了!再说了,不就一块镀金的匾吗?实在不成,上街花钱买俩———一块挂着,一块掖着。
六、正确的原则 撰写评介不带个人倾向,也不会批评或吹捧业界的任何人。该指南只提供正面评论。
点评这样一来,咱们宽大舒适的主席台岂不要空了吗?成堆儿的“大腕”、“楷模”又该往哪儿搁?另外,我很担心,倘若失去“春秋笔法”式的褒贬评判,企业今后还能服服帖帖吗?
米其林原则仅凭寥寥数语,便对我们解释清楚:当年兄弟二人搞出的餐饮“圣经”,为何被西方厨艺界看成最高荣誉。它还让人领教到:什么是原则的质量,以及要遵守这些原则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和努力。
作者:林 鸣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