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报告(摘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 08:49 中国质量报

  李长江局长所作工作报告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工作有效性进一步加快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一、2004年质检工作的回顾(一)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

  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各级质检机构积极建立和完善质量工作长效机制。大力推行质量兴市、质量兴企活动。在加快建立企业质量档案的同时,积极探索生产企业电子监管,推进质量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出口商品源头管理,推广了生产过程监管,完善了检验检疫
准入和质量许可制度。

  以食品准入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产品质量市场准入机制。完成了小麦粉等5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加大了肉制品等10类食品市场准入力度,这15类食品获证企业已达3万家。加大了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增强了权威性和有效性。严格生产许可证管理,对钢铁、水泥、建材等重要产品严把审查发证关,配合了国家宏观调控。进一步强化了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使用的安全准入,实施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

  以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为目标,加快大通关建设,完善检验检疫电子监管。推广进出口货物快速查验、快速核放系统,进一步扩大了出口绿色通道,目前全国进出境货物电子申报率达到95.5%以上,电子转单率接近100%。加快和完善了风险预警机制和安全卫生重大突发事件应对预案,明确了任务。(二)部署了专项战役。

  全力以赴抗击禽流感。在年初的严峻形势下,全系统全力应对,加强对重点入境口岸和疫区货物的检验检疫,发布有关标准,组织专项检查,由质检部门注册管理的饲养场未发生一例禽流感。经过对外交涉,使有关国家和地区及时解禁,减少了国家和企业的损失。

  大规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奶制品、豆制品、儿童食品等为重点,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及长期存在制假售假行为的地区和主要区域,以中小型企业、非法加工窝点、小作坊为重点对象,狠抓生产加工环节,严查大案要案,深入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顿。关闭了一批不具备条件的食品企业,惩处了一批食品违法犯罪分子,查处了一批危害深、影响大的案件。

  深入开展打假治劣行动。以食品、建材、农资等为重点,认真落实打假工作责任制,大力实施打假治劣“12365”工程。今年前11个月,全系统共查获伪劣产品货值26亿元,立案查处16.8万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170件。加大了假冒伪劣企业曝光力度,有250家企业被列入“黑名单”。“黑心棉”、“地条钢”、“土炼油”、劣质奶粉等区域性制假活动得到了有效控制。

  广泛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全国近200个市(地)基本完成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网络和信息化网络建设,部分省市率先实现动态监管。完成了以产权转移为核心的气瓶专项整治,初步建立了以充装单位为安全责任主体的气瓶安全监管新模式;完成了工业压力管道专项普查,开展了起重机械和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专项整治。围绕矿山安全,加强了矿用计量器具检定工作。(三)加强了技术体系建设。

  加强了认证认可体系建设。强制性认证获证产品已达20大类139种,累计颁发3C证书15.55万张,获证企业达3.27万家。组织开展了文教用品、燃气具、玩具、环保产品的自愿性认证,扩大了农产品和食品认证。加强认证认可法律法规建设,认证市场进一步规范,部际协调工作成果显著。

  加强了标准化体系建设。改变了国家标准立项层层报批的管理模式,面向全社会公开申报立项,允许各类企业包括在中国注册的外资企业参与标准工作。大力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全面清理整顿国家标准的同时,发布了一批节水、节能、节油和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重要标准。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加强了计量体系建设。开展了计量器具产品质量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国家监督检查,组织了专项计量检查和计量器具企业产品监督检查。更新改造了现有计量基标准,启用了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装置,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加强了技术贸易措施体系建设。积极运用标准、检验检疫措施和认证注册等手段,完善我国技术措施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部际协调会议作用,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有关会议和磋商。在维护国家利益大局和平等互利前提下,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多项质检合作协议,妥善处理了我国与有关国家检验检疫准入问题,为配合国家宏观调控,为减少同国外不断的贸易摩擦,发挥重要作用,积极配合了国家外交外贸工作。(四)深化了自身改革。

  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为中心,清理了质检法规规章,取消了67个审批项目,改变了5个审批项目管理方式,下放了一批审批权限,实现了一些项目的网上审批。公布了质检审批项目名称、设定依据、申请条件、许可单位、审批程序、许可期限、收费依据、格式文本,制定了行政审批操作规范和管理要求。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行政许可法》学习宣传培训。

  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和完善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差额考察、任前公示等办法。加大了轮岗、交流、挂职锻炼力度,扩大了竞争上岗范围,使一批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了“检验检疫官”、“质量技术监督官”试点准备。

  深化了质检中心、实验室和企事业单位改革。组建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启动了计量院二基地建设。组建一批国家级质检中心,整合了部分中心城市质检资源。深化了实验室、检测中心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调动了科技人员积极性,增强了自我积累、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今年全系统有两项科研成果通过了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评审。(五)发挥了促进作用。

  促进了质量振兴深入开展。各级质检部门大力推进以质取胜战略,今年新增质量兴市活动市县(区)135个,全国累计已有410个市县开展了质量兴市活动,共有95类479家企业的547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有1489家企业的66类产品获得免检资格。

  促进了农业发展。积极开展农产品认证,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业标准化建设,严厉打击化肥、农药等制假售假行为,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作用。

  促进了经济社会安全。今年前11个月在出入境人员中查出严重传染病人员1万人次,消灭传染病媒介170万支,有害生物2200种5.4万批,检疫不合格进口商品150亿美元。查处了大批食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加大了食品专项整治力度。全国依法报废气瓶151.4万只,普查压力管道长度11.18万公里,基本实现了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维护特种设备安全的目标。(六)坚持了从严治检。

  纠正个别机构和个别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在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开展了从源头抓质量,提高工作的有效性,从基层抓落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活动。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整肃乱收费、乱发证、乱办班、乱评比、乱发牌匾活动,开展了“文明窗口”、“文明岗位”、“满意在质检”、“模范公务员”等争创先进活动。广泛开展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完善了廉政责任制度,质检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全系统有75名同志被选拔为总局首批优秀中青年专家,有104个单位、77名同志被评为先进。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需要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提高。

  一是坚持从源头抓质量,不断开拓质检工作的新领域,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原则。

  二是坚持把关与服务相结合,在把关中热情服务,在服务中加强把关,是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的宗旨。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方向。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工作的动力和活力,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主线。

  五是坚持科技兴检,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增强检测能力,是我们必须不断增强的基础。

  六是坚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全系统的战斗力、凝聚力,是我们必须始终抓好的关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全系统工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是个别单位、少数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二是少数单位全局意识差,工作针对性不强,缺乏主动性、预见性、创造性。三是县级机构和边远基层口岸建设力度不够,技术装备、办公及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履行职责和监管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一些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个别人员存在腐败问题,少数人员失职渎职,违法乱纪。五是机关作风有待改进,会议多、文件多、接待多、检查多、抓差多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必须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关于明年的质检工作

  明年质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质检工作,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目标,加强把关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质检工作体系,为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在全面做好质检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八个方面工作:(一)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全面推进“以质取胜”战略。

  广泛开展质量兴市活动。进一步拓宽质量工作内涵,实现“质量兴市”与建立质量社会管理长效机制的有机结合,继续深化行业振兴和质量兴企活动,推动有条件的省区市整体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力争全国质量兴市活动市县达到450个,对口帮扶市县20个。抓紧做好准备工作,争取报请国务院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全国质量工作会议,推动质量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推动名牌战略全面深入实施。完善名牌评价工作机制,科学合理地确定名牌评价目录,加强名牌评价监督,确保名牌权威性和可信性。制定名牌扶持政策,促使中国名牌做大做强,加快创建国际名牌,既提高名牌的市场竞争力,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抓紧完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国际经验,以完善质量评价准则和标准为基础,研究建立国家质量奖制度和办法。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宏观质量指标体系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适时公布顾客满意指数和质量竞争力指数,对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质量形势进行对比和分析。

  加快建立市场退出机制。抓紧做好缺陷产品召回条例的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汽车产品召回制度,扩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类别,加快研究制定儿童玩具等缺陷产品的召回办法。完善产品质量责任担保制度,加快汽车“三包”制度的建立。继续完善设备监理工作,实施设备监理单位核准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二)提高从源头抓质量的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积极发挥标准化对国民经济的技术基础作用和规范社会管理作用。强化标准与市场的关联度,激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积极鼓励优势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活动。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加快标准的制修订速度,提高标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大幅度提高标准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完成2000个国家级农业标准示范区的建设任务,抓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试点工作。健全食品标准体系,提高传统产业标准水平,加大资源节约型国家标准的推行力度,突出抓好节能节材节水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强制推行工作。抓好高新技术标准的制定,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建立和完善我国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标准支持平台。围绕安全生产,制修订一批急需的国家标准,加快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完善。进一步加强地方标准化工作,积极推行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加强量值传递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计量基、标准量传溯源体系建设,积极参加国际物理、化学量关键比对。在完成好西气东输天然气管线大型流量计量系统首检的基础上,继续对重点天然气工程大型流量计量系统实施首检,组织对石油储备库大型储罐计量标定。加强新的检测、检定技术研究。强化计量监督,加强强制检定工作,培育计量市场,提供校准服务,切实加强对计量器具产品质量、定量产品生产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的监管。

  加强认证认可工作,提高监管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国家认证认可、合格评定及其相应的标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监管水平。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认可体系。巩固强制性产品认证成果,组织对列入第一批目录内产品的执法检查。积极开展与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玩具、食品包装、加工设备及储运销售设施的强制性认证。大力推进自愿性产品认证,开展玩具产品、体育服务认证以及文教、交通、环保产品等的认证。建立科学的认证监管体系,制定认证评级分等标准,完善认证市场退出机制和淘汰机制,加强认证人员管理,确保认证认可工作质量。

  进一步加强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完成肉制品、乳制品等10类食品发证工作,全面启动茶叶、挂面等13类食品市场准入,加大小麦粉等5类食品无证查处力度。加大对未获证企业帮扶力度,促使企业尽快完备生产条件。完善监督抽查制度,将食品、装饰装修材料、农资等3大类作为监督抽查的重点,强化跟踪抽查,加大后处理。加强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严格危险化学品、人造板、眼镜等发证力度,严把钢铁、水泥、化肥等的许可关。加大农资、建材等产品及东北、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品的免检力度。

  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对严重问题和敏感问题及时预警通报。加大现场查验力度,决不放过任何有问题商品。各口岸全力堵截,增强协同把关能力。

  加强进口重点、敏感商品装运前和中转预检验检疫。完善进口废物原料、旧机电产品、进境肉类、水果、活动物等高风险商品的全过程把关。对废料供货商实行注册登记制度,对旧机电产品实行进口备案制度,严格实施口岸批批检验。(三)以促进贸易发展为重点,积极为扩大开放服务。

  推进大通关建设。以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为目标,加快电子检验检疫建设步伐。要全面实施入境货物口岸快速查验系统,加快电子检验检疫建设步伐,加快口岸各单位的数据共享。大力推进电子监管工作,坚持统一开发和管理的原则,避免重复开发。要在总局统一领导下实现资源整合,加快开发进度。

  促进农产品扩大出口。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提高和确保农产品质量。加大农产品和食品的认证工作力度,强化对农产品和食品认证活动的监管。

  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和利用。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完善我国优势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加强WTO有关规则和对策的研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并组织、协调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对国外TBT/SPS通报的评议和交涉工作,提升我国技术法规的水平。(四)加大打假治劣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进一步健全完善打假责任制。严格执行质量安全事故上报制度,对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政府和总局,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故蔓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对落实辖区打假责任制存在执法“死角”,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不能早发现、早上报、早打击、早控制,导致发生区域性、规模性制假售假案件的,坚决追究直接责任人、主管负责人乃至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认真组织好三个专项整治。以食品质量安全为主线,确定重点产品,突出重点地区,跟踪重点企业。一是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查处无证生产食品违法行为,重点整治区域性制假售假和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违法行为。二是农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依法严厉打击故意降低化肥、农药有效成分的违法行为。三是建材专项整治。按全国整规领导小组要求,做好牵头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人造板区域性质量问题的综合整治。重点整治21个“地条钢”生产区域,确保做到“五彻底”。同时,继续做好“黑心棉”、加油站、燃气充装站、汽车配件等的打假治理工作。强化加油机计量监管,开展粮食、棉花计量器具监督检查,组织好商品量计量监管和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

  为了使打假工作深入有效的开展,要完善打假工作五项制度建设。一要建立和完善预警制度。加强打假信息综合分析,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区域性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二要建立和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妥善处置质量安全事故、假冒伪劣严重案件和区域性问题,集中突破一批涉及面广、数额较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要案。三要健全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以县级局为基础,建立责任区,责任到人,强化报告和督查督办制度,完善打假监督员制度,建立基层打假联动协调机制。四是完善举报制度,落实有功举报奖励,保护举报人积极性,切实赢得群众对打假工作的广泛支持。五是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故意制假售假企业依法惩处,列入“黑名单”,并对组织者跟踪监督。

  加强进出口商品的打假工作。继续开展对进出口商品质量抽查,加强对反欺诈调查技术手段、能力的研究。抓紧出台边贸商品检验检疫监管规定,打击假冒原产地等不法行为。

  加快质检诚信体系建设。在推进企业质量信息档案的基础上,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统筹规划、分工协作的原则,建设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实施分类监管。结合质量信用、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制定企业质量信用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完善企业质量档案的统计、分析制度,加强对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加快出入境货物质量评价体系和检验检疫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以质量信息记录、质量信用产品使用和质量失信行为为依据,实施质量信用制度,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五)严格把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健康安全。

  认真抓好食品安全。从2005年1月1日起,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将承担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卫生监管职责,我们一定要圆满完成好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要坚决按照国务院要求,明确监管职责,确保监管到位。质检部门与其他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的有关文件将很快印发,各级质检机构要狠抓工作落实。二是建立统一管理、层级负责、分类监管、重心下移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机制。推行省、市、县局层级负责和权责对应的工作机制,按食品风险程度、企业规模等实施分类、分级监管,下放监管职权。三是强化日常监督和后续监管,加大食品生产加工整顿力度。实行巡视、回访、年审、定期检验和监督抽查等监管措施,加大对小作坊和未获证企业的监管和无证查处力度。四是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培养卫生检验专业人员,提高食品检验机构能力。五是建立和完善食品标准体系,督促企业从原材料、设备、工艺、标准等方面严格自律,切实承担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总之,工作已迫在眉睫,一定要针对专业人员、检测设备等薄弱环节,抓好落实。

  做好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出口企业为龙头,大力推行“公司+基地”的出口食品生产管理模式,健全疫病疫情防控体系和药残监控体系。加强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管理,严格执行准入制度。

  强化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严防疫病传入传出。重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鼠疫、疟疾、黄热病、登革热及西尼罗热等传染病。加强对传入性媒介生物监测工作,完善口岸卫生监督管理。

  进一步完善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防疫体系,启动生物物种资源出入境查验,加强检疫处理管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继续扩大动态监管,力争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市)实现动态监管全覆盖。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规范重大危险源监控办法,加强现场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坚持审查、批准、监督三分离的行政许可工作机制,规范行政许可程序,严格后续监管,加强对特种设备鉴定评审机构的监督管理和质检部门的层级监督。加快构建以国家级检验机构为龙头、省级检验机构为骨干、市(地)级检验机构为基础、行业(企业)检验机构为补充的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格局。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评价工作。

  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应急机制。加强境外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控制,有效应对传染病、生化恐怖、核辐射恐怖及其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完善口岸应急预案。筹备建立口岸检验检疫反恐队伍,科学、高效处置突发恐怖事件。(六)大力实施科技兴检战略,不断提高科技总体水平。

  继续深化质检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和引领作用,加快建立技术一流、管理先进、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现代科研院制度。加强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做好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方案的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重点建设一批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等关系到国计民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质检中心。全面实施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区域性中心实验室和常规性综合实验室为内容的检验检疫实验室规划,推进实验室改革,加强实验室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检验检疫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对质量技术监督地方技术机构改革发展的指导,坚持资源合理利用优化配置,采取资源整合、强强联合等多种形式,推进技术机构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一批特色优势项目,带动技术机构总体水平提升。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避免重复的原则,以现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为基础,建立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充实检测技术手段,形成布局合理、工作高效、装备实用、优势互补的质检技术机构网络,有效保障我国食品质量安全。

  做好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食品安全重大科技专项”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以建设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契机,加大技术储备,全面加强标准化、计量科学、检测技术等社会公益性技术基础研究,组织实施质检工作急需的快速检测方法和精准检测技术及相关快速检测仪器的科研攻关,开展软科学特别是对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宏观理论政策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到2010年,要有70%的基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际关键比对项目由目前的77项增加到110项,有325项重点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科学计量总体水平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检科院、标准院、特种设备检测中心等也要分别有1-2项科研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七)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把关的有效性。

  加强立法工作,加快立法进度,提高立法质量。加强法制工作指导,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以法规解释为重点,解决执法及案审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

  加强执法稽查,建立责任制。加强财务和预算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提倡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总局机关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为基层办实事,坚决克服当前普遍存在的文件多、会议多、接待多、检查多、抓差多的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八)实施人才强检战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继续加大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的力度,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积极推行竞争上岗,注重领导班子的合理搭配,优化结构,增强整体功能。要主动与地方组织部门进行沟通,改进对质量技术监督干部的协管工作。

  积极实施“百千人才工程”,继续做好“优秀中青年专家”和学术技术骨干的选拔培养工作。加快建立质检职业资格制度,对重要业务实施专业人员执业资格证书制度,关键岗位实行人员准入控制。继续加大对基层扶持力度。帮助基层改善办公条件、生活条件和执法条件,健全必要的检测手段和仪器设备,提高基层执法能力。按照权责一致、业务和监督相分离的原则,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人事业务改革,简化手续,下放权力,调动和发挥基层单位和各类社团、协会的积极性。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提升质检队伍良好形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反腐败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质检系统中心工作,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并实行巡视制度。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质检系统行风建设“八严禁”规定。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明年以查处乱办班为主要内容,坚决纠正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三、加强能力建设,狠抓工作落实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落实到质检工作中,既是质检部门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们做好明年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贯彻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一是要从形势的发展变化,增强贯彻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的紧迫感,切实把好国门。二是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识贯彻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的重要性。三是要从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提高贯彻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的自觉性。四是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认识贯彻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质检系统要从贯彻中央重要部署,落实总局各项要求出发,加强四个方面的能力建设。

  第一,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把握大局,就是要及时领会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明确质检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心中有数。服务大局,就是要自觉地站在国家的高度,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中央的战略部署,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局。对于各级质检机构来讲,还要维护整个质检工作的大局,严格遵守和落实总局的各项要求。

  提高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当前就是要根据中央确定的经济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做好质检工作,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在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经济,建设新兴工业等方面,发挥标准化、认证认可、市场准入等技术基础和保障作用。

  第二,依法行政,严格把关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严格把关的能力,要求各级质检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必须根据法律授予的权限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权力要与利益相脱钩,要与责任相挂钩,做到权责一致,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规要追究。

  在当前企业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相差悬殊、产品质量波动很大的情况下,质检部门能不能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把关,坚决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是对我们能力的严峻考验。我们必须随时掌握国内外质量、安全动态,及时发现各种严重和倾向性的问题,不断提高监管水平,随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具备根据情况变化灵活调整监管方式的能力,不断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要紧随世界质量和技术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不断提高把关的针对性和把关效率。要热情为企业服务,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提供优质的监管服务。要通过严格管理,规范企业行为,主动引导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和先进技术,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促使企业依法生产,守法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

  第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就是要不断转变质检工作方式,转变质检部门职能,真正在质检工作中体现市场引导、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的原则。开拓创新,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不断在理论、制度、技术、方法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新的改进、新的提高、新的作为。质检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实现开拓创新,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一个是进一步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监管体制,切实做到监管有效,执法为民。一个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活力,强化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和方法研究,为质检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技术保障。一个是加快监管制度的改革,从提高质检工作监管效率出发,广泛采用新模式、新方法,妥善解决任务重、人员紧、监管难度大的问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提高质检工作把关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个是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去年出台的有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以扩大民主为重点,改进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加大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力度,完善用人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当前特别是要大力推进科技兴检,根据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开发新技术,提高检测把关能力。还要加强政策理论研究,把握好质检发展方向,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预见性,增强质检工作对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第四,妥善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突发性事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政府机构的重要任务。随着贸易发展和人员流动的扩大,不安全因素也在增加。近两年发生的非典、禽流感和一系列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表明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的频率在增加,危害在扩大。妥善应对和处置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重大突发事件,已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加强质检系统能力建设,关键是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希望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做到五点。一要肯学习。二要勤思考。三要严自律。四要善协调。五要重实干。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质检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重要的一年。让我们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加快质检事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