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人类健康的问题正在越来越多地被关注,比如疯牛病、沙门氏菌型病毒,比如某些地区仍然存在的饥饿威胁,比如垃圾食品导致肥胖症,又如转基因食品引发的伦理争论等等。这些问题的频繁出现使得食品安全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为提高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ISO/TC34食品委员会即将发布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整个食品链中组织的要求》,这一标准将使食品安全管理范围延
伸至了整个食品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食品相关国际标准动态。食品和饲料链可追溯系统
可追溯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工具,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机构和消费者群体正在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在食品生产和食品供应链中应用可追溯测量方式。所说的“可追溯”就是一种还原产品生产和应用历史、以及发生场所的能力,目的在于发现食品链的最终端。过去10年的食品安全事件已证明缺乏可追溯测量或类似的系统就会对食品、饲料安全产生消极作用。通过可追溯系统的建立,可识别出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实行产品召回或撤销,获得更具可信度的信息,由此有利于食品、饲料链过程的透明化,提高食品安全并增强食品链不同利益方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据悉,2005年1月起欧盟将就可追溯立法,以作为欧盟通用食品法规的一部分。在欧盟通用食品法规第18条明确了可追溯要求,包括食品、饲料、食品生产相关动物以及其他相关食物、或与某一食品、饲料产品相关的食物。美国同样关注这个问题。正如白宫发言人所说,“要提高肉类和家禽产品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农业部追溯肉类或家禽产品生产、使用历史和相关场所的能力。这就要求有记录保存和审核体系或登记验证。”
为此,ISO/TC34于2001年6月专门成立WG9,以启动新的项目提案———“食品和饲料链可追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指南”。该指南的要素包含:诸如安全、质量、历史、原产地、召回、相关方、沟通等具体目标的识别;待追溯产品、成分的定义;食品链相关步骤;程序;文件化。此提案就是未来的ISO22519。ISO9001:2000和ISO/DIS22000:2004将是其索引文件,目前尚在草案阶段。该标准旨在为如何建立可追溯系统提供指南和原则,因此并不涉及详细的要求,目的就是使组织能够比较灵活地识别其可追溯目标。标准的制定借鉴了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ALIMENTARIUSCOMMISSION)产品追溯经验,并充分考虑了标准与CODEX文件的协调性。预计ISO22519将在2005年底完成,2006年春可正式发布。转基因食品的符合性
1996年,美国第一次出口转基因大豆至欧洲。迫于舆论原因,欧盟建立了转基因食品标签制度,2004年4月覆盖此内容的法规生效。许多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欧盟的做法。但标签制度的诞生也引起了对符合性控制的关注,由此出现了有关转基因食品抽样和分析方法的研究。在德国(1997年正式开始转基因生物检测方式研究)的提议下,食品分析技术委员会(CEN/TC275)成立工作组开展转基因生物和源食品检测标准的制定工作。该工作组集聚了来自科学界、食品行业、解析实验室、食品控制机构的代表。ISO于2000年7月按照1991维也纳协议的框架成立了工作组。草案标准以CEN为主导,并得到了ISO和CEN成员的评估,最后由ISO工作组进行评审。如果通过同行投票表决,该标准将成为EN/ISO标准,主要包括:抽样方法,蛋白质方法,核酸萃取法,定量核酸法,基本要求和定义。整个标准的制定过程都将以转基因食品检测策略为依据。
由于CEN/TC275关注点在食品,ISO工作组将着眼于转基因种子方面的工作。目前,含油种子及含油种子(大豆)面粉的转基因生物实时定量PCR检测标准草案已形成。微生物解析标准化
随着微生物食品的发展以及微生物食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消费者健康管理部门都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制定具有可信度和国际协调性的微生物检测标准,以作为政府控制手段并在国际贸易中得到互认。为此,ISO发挥其协调职能,致力于微生物解析标准化工作,旨在使标准能够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动物饲料、食品生产和食品加工领域的环境样本。ISO标准的制订在欧洲微生物标准法规(草案)基础上引用了其他国家的法规。该标准是食品微生物领域实验室认可的依据,同时也将使食品行业获益。目前,标准制订进展情况如下:
ISO16140食品和动物饲料产品微生物交替验证方法草案,发布于2003年。
ISO6579食品和动物饲料产品微生物(沙门氏菌)水平检测方法。该标准就食品微生物病原体作了最通俗的解析。同时,标准包含了美国、欧洲实验室的内部试验数据。目前ISO工作组正在着手制订微生物的不确定测量指南。大米标准的多样化趋势
据统计,全世界有大米7000种,有100多个国家从事大米种植。目前ISO/TC34食品委员会SC4谷类与可食用种子分委员会已经制订了52个国际标准,其中有3个标准是专门针对大米制订的,还有31个适用其他谷类食品的标准也适用于大米。31个标准中的大部分规定了谷类杂质、物理或化学特征的鉴定方法。部分标准还包含了谷类存储与抽样的方式。据悉,SC4还要针对11个项目制定标准,其中有两个标准是针对大米,4个标准针对谷类。
在大米国际标准中,最重要的是ISO7301大米规范。这是大米进入国际市场需要满足的最基本要求。标准给出了大米加工和大米缺陷的31个术语,同时概括了不同类型大米的缺陷容忍度以及鉴定方式。为促进大米交易,标准同时规定了商业合同中涵盖的内容。该标准在2002年发布第二版,对有关杂质上限的要求定义的更加严格。ISO6646:2000稻、糙米碾压生产鉴定标准明确了碾米标准化方式,确保不同操作员碾米结果可以比较,由此可避免因使用不同方式得到不同结果在销售商与买家之间形成诉讼。ISO14864:1998烹饪过程中谷物凝固时间评价则提供了衡量大米质量的重要参数。
ISO6647多糖(如淀粉)含量鉴定标准目前正在修订中。淀粉是大米两种组成成分多糖和胶淀粉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在不同类大米中,上述两种成分的比率是不同的,由此决定了大米加工或烹饪时的属性。由于多糖比胶淀粉更难消化,含有更多多糖的大米消费将提高血糖浓度。大米中的多糖成分是选择大米生产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多糖成分的鉴定方式标准化已迫在眉睫。新标准将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含参考方式,第二部分则阐述常规方式。为确保上述方式的可再现性和可重复性,实验室研究将由瑞典项目主导开展。预计,新标准将在2005年上半年出版。
作者:万 泰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