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正文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经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7日 00:00 中国质量报

  “我们应该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经营’,将民族品牌的经营放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团主席刘瑞旗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只有成为世界的经营中心,才能让中国走上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

  刘瑞旗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正是因为“中国制造”强烈地刺激了各路资本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由于没有把“中国经营”确定为国家战略,使得整个制度配套都
不到位,从而导致我国本身就不多的品牌日渐式微。而如果把“中国经营”当作国家发展经济的战略,会强烈地刺激对“中国经营”的投资。

  “当然,把‘中国经营’当作国家发展经济的战略,不是说不要制造业了,而是要把‘中国制造’降低到策略的角度上。”刘瑞旗说,在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60%的部分来自品牌产业创造的价值。像拥有众多全球著名品牌的美国,完全可以不需要制造业,而只需要通过经营品牌,就可以创造出不菲的价值。而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只有不到20%的价值是由品牌制造业所贡献出来的。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还是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以及牺牲环境的基础上,各行业的发展还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品牌集群,即用品牌背后的无形资产来支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以钟表为例,去年深圳制造的钟表即已占全球的40%,但深圳几十家公司生产的30多个钟表品牌却没有一个能够在全球甚至国内叫得响。由于没有像瑞士、日本等国家拥有在世界上声誉卓著的品牌,中国钟表出口价折合成人民币平均每只不足10元。事实上,我国的钟表制造技术并不差,深圳飞亚达公司已经攻克了标志着手表设计顶尖技术的航天表,包括一些瑞士手表在内的很多世界品牌都让深圳工厂为它们进行贴牌生产。

  为世界著名品牌贴牌生产,国内的生产厂家只能赚取极其微薄的利润。在整个价值链中,加工利润仅占总利润的10%,流通渠道占30%,而品牌占30%。国内的一些加工厂,为了拿到订单,竞相压价,有的只能拿到3%的利润,由于所赚的利润相当微薄,很难经得起成本微小波动的冲击。

  作者: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来源:本站原创)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