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消费市场 > 行业专题--医药业 > 正文
 

政府投入只能维持两个月 在医言商侵蚀医保福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 18:14 金羊网-羊城晚报

  唐螂

  著名呼吸道疾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昨日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指出,目前广州乃至全国的医院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医院领导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经营上,忽视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和医德医风的建设,这恰恰是医生滥开药、收“回扣”最后导致病人看病贵现象的原因之一。

  “看病贵”是卫生部公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所引出的一个热门话题:数据表明,过去五年,城市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增长8.9%、农村增长了2.4%,而年医疗卫生支出城市、农村分别增长了13.5%和11.8%。调查还发现,有48.9%的居民生病不去看医生,有些人自己买药吃,还有人压根儿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钟南山说,眼下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很少,给的钱最多只能维持医院两个月的正常运作。不少医院为了生存不得不想尽办法赚钱,最后出现了“国有民营”的局面,即医院是公家的,但却是企业化经营。不少医院院长就变得“在商言商”,他们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让医院赢利,如何保住职工的饭碗。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直接承担者,经过统筹的医疗保障最终是通过医院的落实,体现在每一社会成员身上,正因为如此,医保或公费医疗等社会福利,才会指定在某些定点医院实施。但是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经过精密计算的医保福利,在医院里却总是捉襟见肘,看一次病就消耗殆尽?为什么些少的毛病却要做繁复的检查?为什么同样的药品往往会比市面上的昂贵(你明明是团购的嘛)?为什么一涉及自费部分的药品和检验医护总是向收费的上限靠拢?事实上,对于医患双方来说,在疾病问题上信息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对称的,有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说,医生对于患者来说,是具有“专业霸权”的。显然,利用这种“专业霸权”诱导或迫使患者增加负担,无疑也是不道德的。

  其实,目前医院对于医护人员的激励机制是值得探讨的,许多医院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在量化医护人员工作指标时,往往将增加患者成本作为增加医院收入的有力支点,使得开验单推贵药等成了医护人员竞相攀比的“业务竞赛”,以至于使得“医者父母心”等传统医德被尽情消蚀,导致公信力急剧下降,间接直接地导致钟院士所指的那种医风日下的状况。

  公共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公共福利事业的实施应该是对称的,公共福利政策的制定很多时候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它的实施质量如何,更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相关。为了确保公共福利政策贯彻,政府及相关机构有时甚至要运用赤字作为杠杆予以启动。这一点,即便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也是如此。医院特别是公营医院作为社会公共福利资源的一部分,其福利功能是不可否认的。因此,在因“看病贵”而使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下降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也有权利要求医院检讨“在商言商”的运营思路,也更希望有监管的法规,规范医院的运营行为与管理行为,从而成为维护和贯彻公民福祉的基本着力点。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