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售假的家伙太可恶了!”
12月12日,记者拨通河南省农民孙海东的电话,听筒另一端传来异常气愤的声音。
孙海东是武陟县宁郭镇大油村的农民。听说记者要了解假冒化肥的事,他的声音有些颤抖:“看到人家的冬小麦黑油油的,我家麦苗却黄黄的,细得像圆珠笔芯……”
今年9月中旬,孙海东从县农业局农科所农资经营部购买回12袋氮磷钾配比标称为18∶15∶7的复合肥。在施肥过程中,他发现有的化肥已经结成大疙瘩,砸也砸不开,当时就怀疑有假,马上找来经销商询问真伪。
“化肥100%不会假!你们怕什么,要是假了,农科所包赔所有损失。”孙海东说,这是农科所农资经营部的工作人员亲口对他讲的,当时那个工作人员的口气很肯定。
“农业局是政府部门,农科所又是农业局的下属单位,我们农民不相信他们又该相信谁?可到头来,挨坑的还是我们。农资经营部的主要负责人叫崔玲,现在她人都找不到了,早跑了。”孙海东痛心地诉说着他的遭遇。
10月中旬,小麦苗从地里探出了头,用了这种假化肥的庄稼苗又弱又黄,每块地里都有将近一成的苗子枯死。天不下雨,过段时间苗子还好些,但每下一次雨,苗就黄一次,和别人家地里的麦苗长势没法比。“我们根据化肥包装袋上的电话找厂家,经过厂家鉴定,那化肥根本就不是人家生产的,是造假者冒用正规厂家的厂名和牌子造的假化肥。后来我们找到政府有关部门,农资经营部迫于压力,给了一些尿素和乙胺作为补偿,可地里的麦子呢?如果绝产绝收了,这点补偿又怎么抵得上我们的损失?”孙海东感到无奈。
“要是单独孙海东一家用了这坑人的假化肥,损失还小点,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啊,我家和左邻右舍许多人都用了啊。这家农资经营部在全武陟县一共卖了1300吨假化肥,按常规施用,那么就会有2100多公顷的麦子受害!”同村的张长浩在话筒里估算着损失,“如果这些地里的麦子绝收,那么损失将会有几千万元。”
电话里的声音很嘈杂。孙海东说,大家听说记者在了解假化肥的事,都想说几句诉诉苦。“乡亲们被那假东西坑惨了。原来大家都用过那个牌子的复合肥,挺好用的,效果满好的,可怎么就被假冒了呢?现在应该找谁讨说法?我们该信谁?”结束采访时,孙海东提出一连串的疑问。采访后记
假冒农资不仅使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兄弟身受其害,也严重影响了正规企业的形象,给企业品牌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记者从被假冒品牌的复合肥企业了解到,进入11月份以来,许多武陟县农民打电话质问这家企业。收到农民投诉后,企业和当地政府立即去武陟核实情况,认定农民们买的化肥是假冒伪劣的。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讲,假冒化肥包装袋上标称的复合肥,他们公司从未生产过;假冒化肥包装袋上印刷的标识非常粗糙,字迹模糊,有效成分极低,只有百分之三点几,远远低于国家标准。“企业创出牌子不容易啊,让造假者毁了,却太简单了。”企业负责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位负责人讲,今年春天,自称是武陟县农业局农科所农资经营部员工的崔玲,从他们企业批发走4批复合肥,在武陟县销售后,深受农民欢迎。今夏,崔玲再次要求订货,但因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复合肥价格也随之提高。崔玲要求企业生产质量低些、价格便宜些的复合肥,当即被企业拒绝,崔玲就再也没有了音信。
武陟县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讲,当地已经将市场上的假化肥全部没收,但崔玲等经销者却没有找到。为避免扩大农民的损失,经销点已经用尿素等化肥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偿。
据了解,事发后溜之大吉的崔玲,曾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受到过有关部门的处罚。如何给受害农民和受害企业一个满意的说法?如何让作奸犯科者为其不法行为付出高额的代价?如何堵住市场上的漏洞?看来,有关政府部门责无旁贷。
作者:本报记者 韩维阳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