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世界工厂”———这是许多人士的乐观估计。但也有一种声音,说我国现在只是“世界车间”。言外之意,我国目前制造业的主力集中在搞来料加工,独立生产高精尖产品的能力不强,整体竞争力还不高。
我国是“世界工厂”还是“世界车间”,名号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国制造业肯定有自己的软肋。不找到这个软肋并加以解决,我国的制造业就无法自立于世界。在我国
已经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显著的今天,这显得尤其紧迫。
今年11月上旬,世界工程师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会上表示,由于制造业水平,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我国现在还只是一个“加工中心”,而不是“制造中心”。
徐匡迪说,我国的差距是“阶段性”的。“所谓阶段性差距,就像我们是小学生,人家是中学生一样。”其差距主要表现在,制造业仍以低端制造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仅为26.23%。作为出口大国的我国,出口物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低。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的能耗却高出国际发达水平20%到30%。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之母”,而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只占制造业总产值的26.46%,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2001年我国却进口了价值1100亿美元的装备,占进口总值的48%。
长期以来,我国的装备制造是割裂的,鼓风机厂只造鼓风机,发电机厂只造发电机,忽略了成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系统的可靠性。即便一个零件的可靠性是99.99%,由1万个这样的零件制造出来的设备,可靠性恐怕仅有60%到70%。徐匡迪说,我国要培养像ABB、西门子这样的工程公司。
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得知道什么是“世界先进水平”,也就是说:人家在“玩”什么?科学家们在世界工程师大会上说,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已呈现出四大趋势:“绿色制造”、“极端制造业”、制造业与高新技术广泛融合以及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制造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先进水平就是中国制造努力的方向。首先,大力发展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其次,改变产品档次,争取以质取胜,把信息技术嫁接到机电产品中;第三,加快培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第四,加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我国提升制造业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应该有一些重大专项。例如大型清洁火电、核电设备。到2020年,我国新装机容量6亿千瓦,力争国内机组占90%。去年,全球工业新增发电能力有2/3在我国,但设备90%是进口的。现在,国外大型发电设备公司都在北京跑“部”前进,为的就是争中国这块大市场。国内企业还不具备与他们竞争的能力。
再如,新一代流程工业成套设备和装备。一个年产800万到1000万吨钢铁的大型钢铁企业,如果按照传统的工艺和流程,将会产生不少工业废料。而按照新的流程运行,却可以将14吨到28吨的废塑料作为添加原料,提高钢铁的质量,还可以吸收120万吨废钢。与此同时,钢厂还可以发出300万千瓦的电力,产出许多水泥。
此外,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海洋工程装备和关键技术以及清洁燃料汽车……这些也应该列入重点发展的重大专项。
作者:杨金志 仇 逸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