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手机电池变脸上市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5日 11:42 南方日报 | |||||||||
-关注 前昨两日,广州市工商局经检分局联合广州市质监局天河分局、海珠分局快速出击,在广州市荔湾、天河、海珠三区同时采取行动,成功捣毁一大型地下家族式假冒手机电池制造销售团伙,现场查获假冒三星、NEC、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20多个品牌的假冒名牌手机电池8000多块,货值30多万元。据悉,该案是广州近年来破获的较大一宗手机电池制售
据执法人员介绍,该团伙为一家族式生产销售团伙,家族成员共6人,另外还有负责收购、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多名“马仔”。经初步调查,该团伙负责人杨某是一35岁湖南籍青年人,造假成员包括其母亲、妻子、表兄妹等,已经从事假冒手机电池生产和销售多年。按一位执法人员的话说“早已赚了一大笔”,而此次联合行动来了个“一窝端”。 据调查,该制假家族分工明确,形成收购、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制假售假网络。首要成员杨某全面负责收购、生产加工、销售批发各个环节,其妻子、表妹主要负责销售和批发,其表兄弟主要负责收购和生产,其母亲主要负责成员间的通联。另外,雇用的多名打工者分别负责收购废旧电池及生产加工。 废旧手机电池翻新成新品 据悉,该造假团伙在市场上大量收购废旧手机电池,然后组织人员拆掉原包装进行重新打磨抛光,按照不同品牌电池的型号进行二次分类,给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废旧电池换上“新装”后贴上新标贴。经过简单翻新工序后,废旧电池摇身变成各种名牌新款上市。 由于该团伙生产加工的假冒手机电池数量较大,在收购废旧电池数量无法保证其出货量的情况下,也经常会向同行进行拆借或购买,业务量大的时候则向一些二手市场摊点收购。由于有利益关系,从而形成了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产销一条龙网络。 执法人员从现场查获的大量销售批发单据上发现,该团伙的销售客户遍及广州市内主要的手机销售市场,其每天出货量少则五六百块电池,多则两三千块。执法人员指出,其销售量仅仅只是手机市场假劣电池的冰山一角。 据调查人员透露,该家庭造假团伙从事假冒手机电池生产销售至少有三四年时间,与执法部门打游击的“经验”丰富。为了避免查处,在其销售档口和生产窝点外围都安排有“看水”马仔,一遇到执法部门前来检查或打击,就提前电话通知团伙成员采取逃避措施。 一位调查人员告诉记者,该团伙在销售批发方面非常谨慎,对于陌生顾客一般都经过慎重“考虑”才安排出货,出货地点也不会安排在档口,而是由其团伙成员安排地点交货给顾客。尤其诡秘的是,为了逃避查处,他们要求不同顾客购买货品的货款汇入不同的银行账户。而在零售环节,则采取真假混装混卖方式,一些要求购买真品的顾客,他们会给真品挑选,在顾客看中后才“巧妙”地偷梁换柱,提供外观一模一样的冒牌货。而顾客一旦发现是假冒电池,返回档口要求退货时,则采取更换销售人员或“特价商品概不退换”等方式推卸责任。事实上,由于这些假冒电池的价格与正牌货相差较大,许多顾客即使发现上当也自认倒霉。 电子垃圾是假冒电池“原料” 记者了解,在省质监投诉中心受理的投诉案件中,反映手机电池不耐用和寿命短的现象较为普遍。投诉者称,对原装电池相对放心,但很多从市场上买的电池充好电后用几天就使用时间缩短。其“猫腻”就在电池的心脏出了问题。 据有关人士介绍,用作假冒伪劣手机电池的废旧电芯,多在香港地区等地市场以收购工业垃圾的价钱收购。而不法厂商把这些工业垃圾弄到内地后,只需要花2元—3元人民币购买不同型号的电池外壳,经过简单测试等生产流程后贴上各种品牌的标签,便大摇大摆上市售卖。 前日,记者从广州工商、质监部门联合行动查处的造假窝点中发现,大量用于制造电池的“原料”都是从市场上低价收购来的废旧电池,经过简单的拆解和分类组合,换上不同的“新外套”而“组装”成成品的。 手机电池市场鱼龙混杂,价格也千差万别。记者近日在广州一些手机市场发现,正牌电池与劣质货价格相差很多。以摩托罗拉手机电池为例,同一款电池在专卖店售价250元左右,一些电器城的小摊档要价则在150元以下,如果甘愿购买水货的售价甚至更低。 劣质手机电池隐患堪忧 昨日,记者从广东省质监局12365举报投诉中心获悉,近年来,有关手机电池的质量问题投诉量增加迅猛,已经成为投诉的热点之一,投诉量达14%左右,仅次于食品、家电类产品。其中问题主要集中在假冒伪劣现象严重。据介绍,劣质手机电池主要表现在不耐用,有的只充电几次就“罢工”,有的甚至发生电池爆炸伤人事件。 今年6月,广州天河区一用户给手机充电时电池突然发生爆炸,右眼眶被碎片击伤。后据检验发现,这块手机电池并非原装,是买某品牌手机时随机赠送的劣质品。据投诉中心人员介绍,类似现象屡见不鲜,往往由于是假冒产品,连索赔的机会都很少。 记者了解,近几年来,国家质检总局对手机电池的抽查合格率一直较低,尽管呈逐年上升水平,但由于假劣产品泛滥,整体质量不容乐观。国家质检总局在2002年一次市场抽查中发现,抽查的9种电池产品中,有6种产品不合格,其中有5种经与生产企业确认证实均为假冒产品。可见手机电池流通领域假冒现象非常严重。 去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对手机电池抽检结果为83%,当时由于是对分布在广东、福建、北京等6个省、市30家企业生产的手机电池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其抽检结果反映的是生产领域电池质量,“但由于假冒伪劣电池主要集中在市场流通环节,因此,真正的电池质量肯定低于这个结果。”一位专家说。 记者从省质监局了解到,今年全省手机电池质量监督抽查正在密锣紧鼓进行之中,最终的检验结果将在下月公布。“不过从抽查过程中发现,手机电池质量不容乐观,假劣现象比较普遍。”记者从承担今年全省手机电池质量抽检的中国赛宝实验室获悉,手机电池市场领域的抽检质量将明显低于生产领域质量,“就是因为市场上假劣电池漫天飞”。该实验室工程师陈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假劣产品影响,手机电池产品整体偏低。”其原因主要是性能达不到标准要求,电池指标达不到标签的标称值。 据介绍,目前我国手机拥有量已经位居世界首位。随着手机消费剧增,手机电池地下工厂也如雨后春笋,它们往往无技术力量,没有检验设备,采用质量低劣或其它企业淘汰的电池芯加工制作,专门假冒知名品牌的电池以牟取暴利。这类质量较差的电池,放电时间短,抗破坏性能差,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 孙茂勇 通讯员 田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