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老要补钙、小要补脑、男要补肾、女要补血、胖要减肥”成为时尚,而保健品则成为人们爱惜自己找回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11月20日,记者来到北京海淀某大型超市保健品专柜,热情的售货员立即询问补什么?记者说,有芦荟养颜排毒胶囊吗?售货员说,芦荟已经过时了,现在养颜美容最时髦的是燕窝。在她的指引下,记者见到货架上摆放着七八种燕窝,名字五花八门。她指着深圳一公
司生产的“女人×”说,这种是目前见效最快的美容产品。记者阅读说明书:特选贡燕,连续服用两周显效、4周长效。记者询问显效、长效是什么意思?售货员指着广告上香港某明星说,就像她的气色。
再继续阅读,记者看到:该产品被专家誉为21世纪美容双娇、美颜典范、美容保护神、新一代美容养颜升级换代产品……这些似曾相识的美誉令人眼花缭乱,但至于是哪个专家做的评价,产品是从哪级、哪代换过来的,则难觅出处。这时一位男士前来询问给老人买什么补品,记者没想到的是,售货员依然推荐的是燕窝。
在北京另一家超市,对燕窝了解不多的记者大开眼界:贡燕窝、血燕窝、金丝血燕窝……各种称呼不一而足,但是,至于这几种燕窝的功效有何不同却难弄明白。再看口味,有尊古秘制,有泰国风味……更让人迷糊的是,越是稀有的燕窝价格越低。对此售货员解释说,品牌不同,做工不同,价格就不同。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产品的说明书中都明确注明了固形物含量。江苏某食品厂生产的冰糖燕窝说明书上的成分是:燕窝、冰糖、银耳、琼脂,固形物含量≥19。仔细观察,瓶中所谓固形物却只见银耳不见其他。售货员不屑地解释说,几十元你还想看到燕窝?不可能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产品虽然都打着燕窝旗号,但价格从50元至300元,相差迥异。
据了解,中国保健品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保健品已有4000多个品种,企业4000多家。在众多的保健成分中,除了茸参十几年来始终处于霸主地位外,芦荟、虫草、银耳、蜂王浆、燕窝近几年来你方唱罢我登场。十几年的大起大落造就了不少“乱世英雄”,而永葆青春者则寥寥无几。为了竞争,很多企业重广告轻科技。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保健品行业的广告费达销售额的30%以上,而平均科技投入仅为广告投入的1/4。有些厂家在广告中夸大其辞,宣扬包治百病,生造概念,大肆炒作;产品被市场淘汰后,重新装扮一番,粉墨登场;买通权威,作为卖点,冠以某某研究所推荐产品骗取消费者信任。大量的广告费用使保健品成本飚升,而这种高成本的“消化”者就是消费者。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保健品的宣传内容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占73.5%,其中对产品功能进行虚假宣传、擅自宣称产品具有保健功能的占31.4%。
另外,“换汤不换药”现象在该行业问题突出,企业更多地依靠生造和炒作的各种概念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据了解,在卫生部准予申报的22项保健品功能中,具有增强免疫、调节血脂和抗疲劳功能的产品就占全部产品的2/3,而原材料也多集中在螺旋藻、鱼油、灵芝、银杏等。然而,历年来,精明的商家却为保健品缝制出了变化无穷的形形色色的外衣。
保健品行业急需规范化,积极与国际接轨。专家认为,将GMP认证与HACCP管理模式引入保健食品行业,是中国保健食品应对WTO、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作者:本报记者 王 辉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