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越)连日来,汇源、娃哈哈、康师傅等“大腕”级果汁饮料企业相关负责人,不时地碰头召开专题讨论会。而讨论的主题只有一个字:鲜。也就是商谈今后饮料标签上是否还适宜再标注“鲜”字的问题。
记者11月18日同时从中国饮料协会了解到,该协会秘书长赵亚利也偕同相关人员,日前还专程走访了国家有关市场执法部门,就近一段时期出现的果汁饮料“鲜”字问题进行了
情况说明和建议。鲜橙汁、鲜枣汁、鲜西瓜汁等等,几乎所有的水果饮料无“鲜”不上市。就连一个企业的老板都毫不否认,“鲜”果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诱惑了不少消费者。
但是,“鲜”果汁是否名副其实呢?今年5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发布了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此后,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虽然《通则》要到明年10月1日之后才正式实施,但是,近期来不少地方工商部门对“鲜橙汁”饮料的“鲜”字提出质询,并依据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解释,认为“鲜”字问题违反标准,对相关企业进行了处理。
都是“鲜”字惹的祸!基于此问题,中国饮料协会从8月26日以来多次组织汇源、娃哈哈、康师傅等部分果汁饮料企业召开了专题讨论会,对《通则》进行了认真的理解,一致得出结论:今后标签上标注的商品属性名称中不适宜再用“鲜”字。而以前对“鲜”字的使用是由于对食品标签标准理解不透,又未得到明确的意见而产生的。
虽然距离《通则》正式实施还有近一年的光景,但一些市场管理部门提前介入对“问题”饮料展开查处,让不少企业老板甚是苦恼。此外,一些企业对实施日期的含义也理解不透,具体实施日是指产品的生产日期,还是指产品的市场流通日期,此问题关系极大。如果是明年10月1日起不得生产有“鲜”字问题的产品,则企业执行起来相对容易;如果是10月1日市场上不得有“鲜”字问题产品流通,企业执行起来则有很大的困难。
作者:记者王 越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