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追求
虽然经费紧张、条件艰苦,但在打击假冒伪劣和清正廉洁上,尼玛扎华也是一点不含糊。在平常的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中,经常有人要他高抬贵手、网开一面,有的送好烟好酒,有的直接许诺:“如果放一马要多少钱,你开个价。”但他从不留情面且还对职工们说:“只要符合法律、法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得罪的是极个别人,维护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
2002年10月17日,尼玛扎华得到“在县城阿河坝一带有几家宰牛的可能在牛肉中注水”的举报后,非常气愤,当即决定对这几家宰牛户实行24小时监控,以抓住证据、一网打尽。为了抓证据,他顶着风雪连续几天坚持蹲点,于10月21日夜将正在用高压水管硬往活牛心脏部位注水的个体户刘某当场抓获,并按照《产品质量法》的有关规定给予了严厉的处罚。5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全局已查处各类质量、计量和特种设备等大小违法案件60多起,接受行政处罚的达100余人次,并通过新闻媒体披露和曝光后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在狠狠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同时,使市场得到了净化,消费者权益得到了保护,从而使质量技监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
自州局任命他为阿坝、红原、若尔盖三县片区局的负责人之后,他不顾路途遥远,经常奔波于阿坝、红原和若尔盖片3地之间,认真履行片区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在抓好阿坝县局的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帮助红原、若尔盖两县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协调其班子成员之间、成员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找红原、若尔盖县政府领导协调解决两局在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等,从而使红、若两县的班子团结,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各项工作也完成得较好。
工作之余,尼玛扎华还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曾经出钱资助了一名贫困学生,直到他读完研究生;主动承担了帮助甲尔多乡4家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工作,除经常给他们一些钱物救济外,还积极为他们寻找致富门路,帮助他们度过一道又一道难关……
在尼玛扎华的带领下,该局业务工作以每年递增30%的速度增长,连续4年被县综治委评为安全文明单位;2004年3月被评为县综合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同时又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单位并授牌;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州质量技监系统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三等奖,他个人荣获局长目标管理一等奖;今年9月,被评为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优秀县级局长……以身作则以小舞台求大作为
尼玛扎华常说:“在艰苦的地方就得艰苦奋斗。”他给局里定了一条经费开支原则:该花的钱省着花,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他坚持以身作则:出门不打的、不住高档旅馆、不进高档餐厅、不参与任何高档娱乐消费,出差从来不报差旅费补助,手机至今也未在单位报销分文,把局里十分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用于保证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质量技监局成立之初,刚划转过来的职工对业务工作不熟悉,各族人民群众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也几乎一无所知。对此,尼玛扎华鼓励大家说:“别人不理解不要紧,我们可以通过广泛的宣传和踏踏实实地为消费者办实事,赢得他们对质量技监部门的逐步了解和认同。目前我们不懂业务不怕,只要我们刻苦学习,边学边干,慢慢就会入门的。”他不仅这样说,更是带头去做,使全局职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补上了业务知识和技能这一课。
虽然全局只有7个人,但尼玛扎华“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一点也不马虎。他有一句常挂嘴边的话:“我们在管质量、管计量、管标准,如果只要求别人怎样怎样做,而我们自己做人做事不讲质量不讲标准,别人会服我们吗?打铁得要自身硬!”他制定完善了局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带头严格执行,使该局以“严格的工作纪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而闻名全县。
针对全县藏、羌各族群众及社会各界对质量工作几乎不了解的状况,在2000年的“3.15”和质量月活动期间,他组织职工把涉及到质量技监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条文收集起来并由他亲自翻译成藏文后印制成小册子,带领职工走街串巷深入到市场、零售摊点、百姓家中开展宣传活动,同时与销售商分别签订《商品质量承诺书》和《商品计量承诺书》共1300多份。另外,他与县委宣传部和县委流动党校联系后,亲自深入到各乡镇的藏寨羌山,行程数百公里,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取得显著成效。当地农牧民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义务宣传队长”。2002年2月,该局被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四川省司法厅联名授予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
为找准质量技监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尼玛扎华将“抓品牌,促效益”作为工作重点。阿坝县地毯厂因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经济效益一直在低谷中徘徊。尼玛扎华按照“企业有难我帮助”的宗旨,带队深入该企业一线调查研究,在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后,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技术改进和加强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措施,帮助企业在银行争取到了流动资金贷款,并为该企业建立了质量档案,对其产品质量实行动态管理,还请四川省纤检所负责承检其产品质量。经过3年多的真抓实帮后,使该厂质量管理卓有成效,生产的龙凤地毯、雪鹰地毯畅销国内十多个省、市,并于2003年5月被省民委批准为“四川省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从零开始从掏自己腰包开始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有一个县叫阿坝。这里地广人稀、平均海拔3000多米,是个贫困的高寒地区。但就在这里,有一支小小的质量技监队伍数年如一日地顽强奋斗着、默默奉献着,以有为有效的工作,不断拓展着质量技监工作新领域,推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而他们的带头人便是———藏族同胞尼玛扎华局长。
阿坝县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仅有8万人。这里雪山耸立、草地茫茫,条件艰苦、经济落后,是一个典型的高原边远藏区县。直到2000年1月1日,该县质量技术监督组建成局并完成省以下垂直管理,时任县计经委副主任的尼玛扎华成为垂管后的第一任局长。尼玛扎华上任之初,阿坝县局除了一块牌子、一枚公章外,几乎一无所有:局里没有一分钱,办公室是从县政府借的两间不到20平方米的旧房,办公桌椅是靠县计经委分家出来时给的3张木制老式办公桌和3张翻板铁椅,6个职工上班时只能轮流着坐。办公室无电话和打印机,打电话和打印材料只有到街上的公用电话亭及打印店去。
面对如此“一穷二白”的困境,尼玛扎华没有退却,一切从零做起,一切就这样从零开始。
万事开头难,难在开头事。在局里没有分文工作经费的情况下,尼玛扎华用自己家里的私款垫支2300元,给每个职工订做了一套制服,为开展执法工作解决了着装问题。为解决办公用房和职工住房困难,他拿出家里仅存的6万元积蓄,还用自家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作抵押在信用社贷款,又在亲戚朋友处多方筹借,竭尽全力凑足了30余万元,把当时在阿坝县有众多人竞买,竞价已达60多万元的一处旧房以30万元买到后,进行了维修和简装,给局机关解决了办公用房的“老大难”问题。
作者:本报记者 龚志伟
(来源:本站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