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投资理财 > 正文
 

境外投资用汇额度限制年内取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 23:45 新京报

  外管局官员表示2006年将出台新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规定》

  本报讯(记者张诚)随着国内企业“走出去”,向海外市场进军,境外融资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难题,但这一状况有望在2006年内大为改观。外电引述国家外汇管理局官员的话表示,2006年中国将出台新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取消企业赴海外投资的用汇额度限制。昨日外汇管理局有关人士亦向记者证实了此消息。

  上述外管局人士表示,取消外汇投资额度,主要是企业的直接投资,并不等同于可以随意投资海外资本市场。此前,我国有北京、上海、浙江等24个省市正在进行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试点期间给予每个地区33亿美元的购汇额度,在额度内允许投资主体购汇境外投资,同时境外企业产生的利润,不再强制要求调回境内,可由企业自主决定保留用于境外企业的增资或在境外再投资,后这一额度增加至50亿美元。

  外电引述外管局有关官员的话称,今后内地企业境外投资将以产业主管部门的审查核准为依据,购汇不再受限,并将对企业开拓境外市场的前期合理用汇予以支持,允许企业前期费用先行汇出。

  之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曾明确表示,2006年外管局将拓宽资金流出渠道,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其中包括取消境外投资用汇额度,进一步简化手续,放宽前期相关费用汇出限制,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有关专家认为,该措施一方面将助推海外企业走出去,同时外汇的双向流动有利于人民币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开,在短期内有利于减轻

人民币升值压力。

  ■汇改调查

  央行《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情况调查》报告出炉

  贸易融资成为企业外汇避险首选

  本报讯(记者庄士冠)央行昨日发布了《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情况调查》报告,其中披露,汇改后企业普遍使用各种方式进行汇率避险,其中贸易融资是目前企业采用最多的避险方式。这是央行货币政策司近期对10省市323家外向型企业的调查结果。

  提高出口产品价格企业增加5%

  央行昨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贸易融资是目前企业采用最多的避险方式。在被调查的样本企业中,约有31%的企业使用该类方式。

  而2005年采用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方式的企业从2004年同期的4.2%上升至8.7%,提高近5个百分点。

  报告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出口企业议价能力的提高,表明这些企业能够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弥补汇兑损失。但总体来看,使用该种方式的企业仍然偏少,说明多数企业还需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真正通过以质取胜而不是靠低价竞争来扩大出口。

  企业避险工具使用规模仍偏小

  调查发现,从目前情况看,企业使用避险工具规模仍然偏小,与我国进出口总体规模还不相称。2005年全国银行远期结、售汇签约额分别仅占银行结、售汇总量的2%和4%左右。

  由于长期以来

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观念较为淡薄,对汇率避险工具了解不够,限制了其对避险产品的运用。央行有关负责人分析,企业一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人才。在传统经营理念下,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国际金融市场动向不敏感,对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了解较少,影响了对汇率避险工具的运用;另一方面,部分企业汇率避险意识仍比较淡薄。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仍未完全转变经营理念,往往将汇率风险归咎于政策性因素,缺乏主动避险意识。

  ■银行年报

  华夏银行去年每股收益0.31元

  第四季度机构大幅度增仓

  本报讯(记者张诚)华夏银行(600015)昨日公布年报,实现每股收益0.31元,较上年度增长0.07元,整体经营规模增长超过20%,同时年报也显示,基金在去年第四季度大幅度增持了华夏银行。

  根据年报披露,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7.94亿元,同比增长27.41%;实现营业利润21.84亿元,增长20.18%;实现利润总额20.03亿元,增长20.6%;实现净利润12.89亿元,增长26.72%.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33%.截至2005年年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为3.04%,较上年下降0.92个百分点,该行此指标已连续4年下降,2001年至2004年末,其不良贷款率分别为7.03%、5.45%、4.23%和3.96%.该公司2005年分配预案为每10股现金分红1.10元(含税),不过值得注意得是,华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接近监管底线,期末资本充足率为8.23%,较2004年末下降0.38个百分点,将面临再融资压力。

  华夏银行股价昨日收于5.50元,上涨1.1%.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