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聚焦2006金融改革共振点 继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07:44 经济参考报

  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06年对于中国的金融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期召开,明确提出了2006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成为金融领域的具体任务,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金融工作的核心,“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为重点”作为途径来实现金融体制的改革。

  随即,2006年1月5日,人民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2006年工作会议召开;1月13日全国保险2006年工作会议召开;1月16日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同日银监会2006年工作会议召开。

  在这些金融管理部门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中,可以寻找到2006年金融领域改革的共振点——

  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继续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维护金融稳定。

  继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困局

  人民银行2006年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控目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分别增长16%和14%,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实现上述目标,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利率形成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促进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

  当前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遇到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银行流动性过剩。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分析说,2006年货币政策将保持一个相对宽松的态势,利率面临着单方面向下的压力。

  李扬说,2005年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资金供应过剩,这使得利率面临着单方面向下的压力;在目前利率水平已经很低的情况下,我国极可能陷入流动性陷阱,这就对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以调控货币供应和信贷供应来实现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的货币政策范式受到严峻挑战。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深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供应量实际上是由货币当局和商业银行、企业、居民和国外等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且后者的力量越来越强。这正是货币当局常常不能如期“管住闸门”的原因。为此,李扬建议,货币政策应加强透明度。

  央行2006年工作会议中也特别强调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这意味着央行在今后的调控中将加强同市场、金融机构和微观主体的对话。

  同时,为减少过多的流动性,金融部门从源头和流向上也加强了合作。首先,外管局继续深化外汇体制改革,使市场形成合理的人民币价格预期,减少国际热钱的流入;同时将继续支持“走出去”战略,放开国内资金走出去,这在外汇资产结构和流向上都将有所动作。这也是外管局2006年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的工作内容。

  在

资本市场上,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时,就是新股开闸之日,届时新股的发行和新的融资将会分流部分流动性。在渠道上,相关的法律以及《公司法》和《证券法》都在进行积极修改,为合规资金入市创造条件。

  保险资金2005年在股市上获利颇丰,2006年,保险资金在股市的直接间接投资总额将接近1500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春节前保险资金获准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设立渤海产业投资基金;2006年,保险外汇资金将在海外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货币市场基金以及境外H股等投资品种上一展身手,并可采用一级市场申购(包括配售、定向配售和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配售)和二级市场交易方式参与H股市场;这些都会缓解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走向金融控股公司

  1月1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与银监会代表座谈时指出,做好2006年银行业发展、改革和监管等各项工作,对于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增强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至关重要。

  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黄菊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一是要平稳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公司治理和内控水平;二是要稳步扎实地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三是要加大监管力度,努力防范和化解风险,维护银行体系稳定。

  人民银行2006年的工作任务把“扎实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作为其第二重要的任务。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是中央经济工作的指导精神,从银行内部而言,在央行领导下的汇金公司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对于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以及强化内控有着内在的天然使命。从外部监管而言,银监会将从监管层面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的监管要求。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特别是交、建两行相继在境外上市成功,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迈出了历史性步伐。对于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银监会2006年将出台《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引导改制银行着力更深层次的内部改革,逐步建立以市值增长为目标、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加快落实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协议,推进合作成果和引进技术的转化。

  “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中外资银行互利共赢”是刘明康主席2006年工作会议中对外开放的表态。他透露,2006年银监会将适时修订《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监管法规,全面清理外资银行监管政策。

  在外资即将进入我国的时刻,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增强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金融控股公司将成为各类机构追捧的目标,而且在未来的版图中,银行系的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将独领风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分析说。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也持这一观点,曾公开撰文表示,“金融控股公司是中国金融业走向综合经营的现实选择。”近来,央行行长周小川与刘明康先后频频暗示了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意愿,而对“全功能银行”保持谨慎的态度。在加速开放的同时,混业经营将成为国内金融业的主流倾向,而且大多以银行系、保险系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出现。

  “四大行在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如业务网点、资产和资本金规模等。”夏斌分析说,明年将会出现几家超大型的银行系金融控股公司,它们将涉及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多个行业,一定程度上实现综合经营。

  金融控股公司将对分类监管产生严重的冲击。“首先是要立法,然后才涉及到如何具体监管,以及银、证、保三家如何协调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分析说。在没有现成相应法规的前提下,协调分类监管对金融稳定至关重要。

  将股权分置改革进行到底 重点企业股改年内基本完成

  在中国证监会2006年监管工作会议结束讲话时,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当前资本市场发展正处在关键的转折时期,资本市场已经初步具备了实现重要发展突破的基本条件。而这个条件的具备就是要先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要着力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实现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转换”是证监会2006年四大任务的首要任务。尚福林要求2006年内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改革突破了制约市场其他各项改革的最大“瓶颈”,打开了资本市场后续制度变革的空间。股权分置问题得不到解决,资本市场很多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将无从谈起。

  根据会议精神,2006年将在保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尽快完成重点企业股改,年内基本完成股改;尽快推出包括

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上市、股票公开发行非上市、证券融资、证券衍生品管理等方面的配套规章,构建适应多种投融资需求和风险管理要求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市场创新发展准备条件。

  可以想象,在20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同时,无论是证券融资,还是证券衍生品,以及证券市场上的各类创新,都需要人民银行在相应领域进行相应的市场制度安排以及各种市场主体的确认,以至于确认合规资金。

  同样,股权分置改革的取得突破的同时,券商、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等三大市场主体也在经历着蜕变。券商的整合与蜕变,正是人民银行在安排汇金公司出手拯救一批券商才得以实现。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在信息披露,财务制度,管理层激励各个方面都需要相应监管部门出台配合措施和政策。最近,国资委对于管理层持股的新规,为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重点企业股改的完成将起到积极作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0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