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投资理财 > 正文
 

金信数次重组未果 “江南第一猛庄”陨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10:17 经济参考报

  金信信托最终还是没能挺过2005年。

  2005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12月30日,银监会浙江监管局发布《关于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停业整顿的公告》。公告称,鉴于金信信托违规经营和经营不善,造成较大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规定,经银监会同意,自即日起责令金信信托停业整顿。

  金信信托的前身是浙江省的一家地方信托公司——金华市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金华信托)。在中国证券市场上,金信信托被称为“江南第一猛庄”。

  “威名”的由来

  成就金信信托“江南第一猛庄”这一“威名”的关键人物是其掌门人葛政。

  葛政,现年45岁,出身银行系统,曾任工商银行金华市分行下属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1991年,其所在的信托公司被并入新成立的金华信托,葛出任金华信托副总经理,后升任总经理。

  上海邦联公司是奠定金信信托在市场中“猛庄”的江湖地位的一重要棋子。1998年,金信信托、浙江商业财务公司、山西大同银星金店、上海强生集团、特变电工(600089)等八家企业,均以2000万元出资共同组建上海邦联,其余七家股东委托金信信托代为管理上海邦联的日常经营行为。上海邦联成立后频频收购部分上市公司的法人股。

  “上海邦联一般是通过旗下所持股的上市公司向金信信托投资,金信信托再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收购资产加以整合包装,让其具有强烈的市场概念,然后将包装后的资产高价再卖回给上海邦联旗下上市公司。而受重组、收购和兼并等因素刺激,上海邦联旗下上市公司在股市颇受追捧,由上海邦联旗下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给金信信托平台的投资公司在二级市场获利,再将利润返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得到保证。同时,整个资本链条的资金也得到补给,自此系内的运作再周而复始。这样金信信托就以区区2000万元调动多家上市公司及相关资源,涉及资金数十亿元。”一位知情人士如此剖析上海邦联的运作模式。

  有公开资料显示,金信信托(金华信托)以及数家关联公司就先后入主长丰通信(000892,现已更名为星美联合)、金地集团(600383)、伊利股份(600887)等知名上市公司;同时亦通过旗下金信证券和博时基金进入证券业和基金业,在二级市场频频出手。

  通过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金信系”俨然成为一个囊括信托公司、上市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的巨大金融控股集团。

  危机四伏

  在证券市场的“坐庄”行为也彻底拖垮了“金信系”。

  据《财经》杂志报道,2004年既是金信鼎盛之时,亦是“金信系”衰颓之年。金信信托在2001年之后频频扩张,但国内股市连年熊市,“金信系”在二级市场亏损严重;有消息称“金信系”亦曾涉及香港股市,但是也是深受其害,亏损严重!

  “由于股市的不景气,金信这两年在二级市场频频失手,资本市场的放大效应使得市值一旦缩水,亏损便成倍放大。2004年补救还来得及,但公司高层采取了赌博的态度,以‘委托理财’名义融资,进入股市,在二级市场上频频坐庄,甚至开始挪用客户资金,结果越陷越深。金信系与德隆系、爱建信托一样,都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一位市场资深人士说。

  2004年底的“伊利事件”更是被外界认为是“金信系”出事的导火索。当年12月,市场和媒体开始置疑伊利高管借道金信信托涉嫌挪用伊利国债资金、变相MBO。2005年4月,呼和浩特市政府下属公司正式从金信手中回购伊利股份全部股权。

  有消息称,截止2004年,“金信系”公司在金华当地银行的债务已达20亿元之巨,目前整个金信系的资金窟窿在40亿元左右。

  “葛政为人胆大,在地方有很深的人脉,以前几次信托业的整顿,他都顺利过关了。但在2004年底,当地有关部门发现金信的问题严重,不是葛所能解决得了的,于是产生了让葛退出,出售其金信股份和资产来偿债得想法。”一知情者称。

  此时,慢慢失去地方政府信任、陷于困境的葛政开始寻找外援。

  第一次重组:引资闹剧

  这是一场“拉虎皮做大旗”的闹剧。

  从香港资本市场寻求支持是葛政的第一个选择。2004年底,葛政经人介绍认识了香港资本市场的“能人”、时任新鸿基证券高管的汪晓峰,并委托汪晓峰寻找资方,汪后出任金信董事长,但其后,汪仅仅导演了一幕“苏格兰银行注资金信”的闹剧。

  2005年7月,汪出任董事长后的金信信托高调宣布,金信信托将再次增资扩股,其注册资本将由10.18亿元增加到25亿元。英国苏格兰银行将会成为金信信托的战略投资者。苏格兰银行以4.975亿元的代价获得金信信托扩股后的19.9%股权,成为金信信托单一最大的股东。

  其后,该消息被金信有关人士大肆宣扬,一时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

  但仅仅两个月后,该消息就被证实为虚假消息。“苏格兰银行注资金信”一事几乎与苏格兰银行豪无干系,并且外方投资主体“苏格兰泛盈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也是一家由汪晓峰等人在境外成立的空壳公司。

  后有消息称,汪晓峰当时的幕后老板是在香港被成为‘玩具大王’的刘学林。刘学林和汪晓峰当初曾有拿下“金信系”,整合包装后再推向海外的想法。“苏格兰银行注资金信”事件只是为了争取时间的一个操作手法,但是刘学林和汪晓峰进入公司调查后发现金信信托的问题太多,窟窿太大,外加自己的实力有限,融资也不到位,最后决定放弃。

  第二次重组未果

  境外引资失败后,葛政复出,重掌金信信托。葛政又把重组的希望投向了地方政府,谋求地方政府出手相助。

  此时,坊间传出了当地政府对金信信托的20亿元注资计划。该计划包括,省、市两级政府各出资10亿元,用于改善金信信托财务问题和认购新增股份,最终金信信托的注册资本有望达到25亿元左右,成为与上海国投并列的国内最大资本金的信托公司之一。

  记者了解到,起初,金华市和浙江省有关方面有过向金信信托注资的想法,但后来调查发现还是填不了窟窿。在此期间,中央监管部门也意识到金信信托的问题严重,开始调查,最后形成的解决方案是先停业整顿再寻求解决办法,金信信托终于轰然倒塌。

  2005年12月30日,金信信托被宣布停业整顿的同时,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银投资)20余人的托管工作小组进驻公司。

  记者从金华方面获悉,同时,金华市政府也专门成立了“金信公司停业整顿领导小组”,组长是金华市市长葛慧君,另有几位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其他成员包括当地各相关政府部门的负责人。工作组下设债权登记组、保卫组、宣传组、接待组等9个小组,具体负责金信信托的善后工作。当地主要报纸《金华日报》称,金信信托被停业整顿后,市委市政府启动了《金信信托停业整顿应急预案》。

  在这期间,金信信托的掌门葛政以及数位高管也被当地警方采取强制性措施,要求“配合调查”。有消息证实,金信非法挪用了金信信托产品的资金和金信证券账户上的国债回购资金。

  多家上市公司的噩梦

  金信信托被停业整顿后,浙江广厦(600052)、G网新(600797)、G农产品(000061)、东风科技(600081)、金地集团(600383)、朝华集团(000688)、星美联合(000892)等公司纷纷公告,披露与金信信托的关系。

  G农产品、朝华集团、东风科技都是金信信托的股东,G农产品、朝华集团的投资额都为1亿元,东风科技的投资也高达5090万元。金信信托被停业整顿后,面对金信信托40亿元的窟窿,使这些上市公司不得不面临计提投资损失的风险。

  金信信托持有星美联合23.2%的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目前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是随着事件的进展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影响却不可预测。

  2003年12月10日,金地集团、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通和置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各自出资2500万元共同发起设立“双龙房地产投资资金信托计划”(简称“双龙信托计划”),主要用于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和土地开发。该信托募集资金2.79亿元,受托人为金信信托,托管人为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有消息称该信托资金已被挪用,一旦被证实,无疑将对“双龙信托计划”的管理与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金信信托被整顿的余波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还会有一些信息陆续出来,因为金信还是存在不少‘桌子下的东西’的。”一位信托业资深人士意味深长的如此对记者说。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