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投资理财 > 正文
 

股市中的“小公司一月效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08:46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的14年来,西方金融学的理论与实践也逐步被介绍到中国来。用西方金融理论解决中国市场问题,这是所有业内人士的心愿。本报今后将逐步推出介绍西方金融理论的报道,以飨读者。编者

  “小公司一月效应”是指西方成熟股市中的一个特有现象。它是1981年由美国金融学家班茨通过实证研究提出,指出规模较小的小公司一般都有较高的收益,尤其是在每年的一
月份。那么它对中国股市有无影响呢?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

  小公司一月效应的提出

  据某证券公司研究部经理介绍,“小公司一月份效应”是西方金融学里一个特有现象。公司规模越小,收益率会越大;公司会随着规模的变大而收益率逐步变小,而且这种现象在每年的一月份尤其突出。

  据了解,1981年美国金融学家班茨利用美国的估价数据发现,股票总收益率都有随公司的相对规模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他把所有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按公司规模分成五组,结果最小规模组的平均年收益率比那些最大规模组的公司要高19.8%,这一现象以后被学者称为小公司效应。后由学者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小公司效应在一月份特别明显,其具体时间是在一月的头两个星期。规模效应实际上是“小公司一月份效应”。

  随后他们用1963—1979年的数据计算,得出了小公司在一月份平均每天上涨达0.714%,头5个交易日的上涨幅度超过了8.16%。对该效应最有力的解释是小公司一般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它们应获得相应更高的收益率。那么为什么一月份小公司效应最显著,他们相信这与减少纳税的动机相关。许多人在年前出售股票是为了在课税年度结束之前实现其资本损失,在新的一年开始时再重回股市。后有学者又证明,个人投资者的股票持有量在十二月底和一月初分别达到年度最低点和最高点,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一月效应”在中国是否应验

  据有关专家的统计分析表明,沪深股市尽管没有出现过“小公司效应”,但是,出现“一月效应”却极为明显。根据有关资料对我国股市14年来的走势进行统计,从1991年到2005年的14年里,有10个年份具有明显的“一月效应”,概率达到71.43%,而在10次“一月效应”中,有6次是上涨,4次是下跌。

  根据资料显示,每年一月,除了具有“首尾呼应”的预示效应外,一年的最低点或次低点出现在一月份的概率也要大大高于其他月份。从1991年至2004年中,有7个年份的最低点或次低点出现在一月份,其中,有5次形成了重大转折。最近的2000、2002、2003年,大盘几乎都是在结束长达6个月的调整后在一月份出现转折及恢复上涨的。

  另据介绍,一月的赚钱效应也是相当明显的。历史上一月份有8次上涨6次下跌,且平均上涨幅度明显偏大,为13.89%,平均下跌幅度为5.81%,可见一月份的机会大于风险。即使一月份被套,之后还是有解套盈利的机会。

  相对合理的解释

  尽管西方国家股市关于这种效应的税收解释在我国并不适合,但是也有着其合理的解释。据市场人士介绍,其原因有三:一是岁末年初资金紧张,基金迫于年初的分红压力及应对春节前的赎回高峰,也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头寸。所以当市场资金供应量相对偏紧的时候,游资等短线炒手则更青睐于资金推升成本较低的低价股;二是低价股、亏损股基本面较差,容易被普通投资者冷落,这样却有利于主力或游资在低位收集筹码,而在拉升低价股后往往再启动颇具人气的科技股;三是绩差股的年报风险已经通过预警预亏机制得到了提前释放,同时绩优公司利好效应也得到提前展现,从而使得一些主力资金更倾向于低价股、亏损股。

  总之,投资者除了对宏观面和技术面进行研判外,也应充分利用这一经验性的特征,增加获利的机会,特别是入市时机的选择。[陈岚桦]

  作者:陈岚桦

  (来源:海南日报)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