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投资理财 > 正文
 

股权分置试点:“最后的蛋糕”真的不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 11:04 东方早报

  据新华社上海7月8日电

  在2005年5月9日之前,许多投资者都愿意相信这样的预言:笼罩中国股市多年的股权分置“阴云”渐渐散去,久违的牛市将随之而来。善于寻找投资机会的炒家甚至将股权分置改革比喻成中国股市“最后的,最诱人的蛋糕”。

  然而牛市并没有如期而至。改革启动的两个月中,本已低迷的上证指数又跌去了11%。对于数千万股民来说,改革真的是一块可以分享的美味蛋糕吗?

  改革不等于牛市

  多年以来,人们把中国股市的种种问题和长期低迷归罪于股权的分置。从这个逻辑上来推理,股权分置的解决无疑会带来股指的节节攀升。

  然而市场的走势显然有悖于这个看似正确的逻辑。7月6日,上证综指报收于1033.55点。与5月9日的开盘指数相比较,跌幅达到10.9%。

  上海申银万国资深分析师杨成长认为,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政策推出后,股市出现了持续下跌,这值得管理层和制度设计者们反思。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改革=牛市”并不是一个可以成立的逻辑等式。上海天相投资咨询公司策略分析师仇彦英认为,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解决根本性问题的艰难历程,如果仅仅用股指的涨跌作为指标,就无法冷静地看待改革,更不能客观地评判改革的成败。

  不确定性阻碍改革

  在持续低迷的股市中快速推进的股权分置改革,需要关注的“第一难题”并不是方案本身,而是如何消除由改革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管理层为此次改革设定的“市场稳定发展、规则公平统一、方案协商选择、流通股东表决、实施分步有序”的操作原则。“统一组织,分散决策”的做法,为上市公司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改革方案提供了空间,但同时也让浓重的观望气氛始终伴随着改革的推进。

  什么样的对价支付标准才能保证流通股股东在改革中不会“吃亏”?“新老划断”何时开始实施?两批试点结束后,改革的全面铺开会不会给股市带来致命的扩容压力?不断浮现的疑问让投资者们不约而同地对改革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各路资金的徘徊和犹豫也直接导致了股市的无量阴跌。

  尽快制定相关对价支付标准,已成为市场对管理层的热切期待。

  改革期待更有效“工具”

  与首批试点相比,第二批试点公司的规模、性质、股权结构更丰富,改革方案也更加多样化。从试点公司公布的改革方案或透露的改革意向来看,除了首批4家公司均采用的“支付对价”方式外,由非流通股方面缩股并由上市公司向流通股股东派现、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加权证、零回购并注销部分非流通股等多种模式将出现在第二批试点中。

  作为改革的“工具”,似曾相识的权证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和期待。权证是一种合同,权证投资者在约定时间内有权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入或者出售合同规定的标的证券。权证发行人可以是标的证券的发行人或其之外的第三方。在成熟市场,权证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工具。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嘉实基金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采用发行权证的方式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备选方案,不仅可以提高市场公众的参与度,形成良好的“动力机制”,而且能使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一次性博弈”转化为一个更长时间内的“多次博弈”,避免对市场形成较大冲击。海外成熟市场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如果在改革中更多地采用权证方式,可有效避免由改革带来的市场波动。

  另一方面,投资者们普遍担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全流通带来的“大扩容”,可能使股价整体下挫,冲淡甚至完全抵消非流通股缩股或赠股而带来的实惠。而利用权证方案之一的认沽权证,能够部分解决这一问题,从而锁定流通股股东的股权分置改革成本,减少预期的不确定性。

  实际上,如果股权分置这个纠缠股市多年的“顽症”最终得到根治,凸现投资价值的中国股市不仅仅是一个“香喷喷的蛋糕”,而是一场令人欢欣的盛宴。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