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目前正在热热闹闹地进行着,第一批4家试点尘埃甫落,第二批42家便迫不及待地推出,据透露,第三批试点也已在蠢蠢欲动中。
从已进行和正在进行的股改中,我们不难看到,流通股东在对价谈判中,为了得到更多的补偿,似乎对多送股特别钟情,而对缩股却非常冷漠,不屑一顾。以至一些推出缩股方案的上市公司只好修改为送股,以迎合这些流通股东的嗜好。
这也难怪,四年罕见的熊市,身陷其中的投资者苦不堪言,亏损80%以上成为普遍现象,以至有人戏言,亏损50%是高手。因此,要求多送股以摊低持股成本使损失尽可能降低,实不为过。然而,得到多送股的流通股东是否如愿以偿减少损失了呢?
从第一批已通过股改的三一重工复牌后的市场表现知道,尽管三一重工在流通股东的力争下,推出了10送3.5,另加8元的所谓好方案,然而,该股复牌后,流通股东事实上没有在市场上拿到补偿,而且因其股价自动“除权”后的贴权走势还赔进了更多。同一批股改的金牛能源和紫江企业也出现类似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股改后的上市公司复牌后,流通股东得到的送股份额即刻可流通,市场上的流通股自然比之前更多了,因此,这是一种变相扩容。那么,这多出来的流通股有没有增量资金吸纳呢?这从管理层近期破天荒密集出利好而市场依然疲软,毫不领情,可知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缩股是值得欢迎的股改方案。通过减少非流通股东股份份额,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都会相应提高,从而公司的投资价值得到提升。特别是,对于市场而言,没有扩容压力,不需要增加资金来承接,减少了市场扩容压力预期,从而最终吸引场外资金。而只有场外资金的入市,才会使股价上涨,流通股东的权益才会水涨船高,减少损失。
缩股,只有缩股,才是真正的利好方案。非流通股东应摒弃狭隘的小利益思想,为自己,也为别人,更为市场的长远发展着想,否则,吸引不到场外资金,只会落得欲减少损失反遭受更大损失的结果。
作者:陈平
(来源:海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