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投资理财 > 正文
 

养老理财:钱要用在“刀刃”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 15:25 人民网-市场报

  记者 王立嘉

  目前全国约有10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人需要照顾。在被调查的城市老人中,98%的老人依靠自我养老。作为老年人,他们的收入已经固定,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大额支出,安全性被例为首要条件。但专家认为,许多老人把钱往银行账号上一放,便不闻不问放弃理财的行为,实际上将造成养老金的大幅度缩水,这一做法并不明智。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平均9.5%的速度增长,几乎是美国的3倍。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民众的财富迅速累积,而生活费用也不断提升。在维持家庭日常开销的同时,如何使手中的现金保值,成为现代中国人的新课题。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究竟如何进行养老理财,更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拒绝风险不等于拒绝理财

  老年人对于金钱的看法往往会被人冠以“保守”之类的词语。事实上,他们确实对银行储蓄、国债等理财方式更为看好,每当国家发行国债的时候,凌晨3、4点钟就跑到银行门口排队的往往是这些退休的老人。作为已经进入退休期的老人,他们收入已经固定、而今后随时可能面对大额的支出,安全性当然会被列为首要条件。但索性放弃理财,把钱往银行的账号上一放就不闻不问的行为,实际上将造成养老基金的大幅度缩水,并不明智。

  要做好养老理财计划,必须考虑六大因素:负担与责任(有无尚需偿付的贷款、是否需要抚养亲属或养育子女等等)、住房条件(涉及生活费用的高低)、收入状况、劳保给付、通货膨胀、健康情形等。所以对退休人士而言,投资最好避免高风险,重在保值、稳健。由于必须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所以本金最好做可以对抗通货膨胀的处理———进行投资。

  投资的方式有很多,但考虑到老年人不适应风险较高、需要快速反应的股票、外汇等投资方式,而且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可能大额支出没有固定的预期,所以那些提前支取将会造成较大利息损失的定期储蓄、以及很多银行推出的期限较长的各种理财服务也不适合老年人。相反,很多老年人可能比较陌生的货币基金,其实是养老理财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提到基金,可能很多人就会把它和股市进行联想,并因此望而生畏。事实上,有“准储蓄”之称的货币基金,具有和银行存款一样安全的特性外,最主要的是可以随时兑付,只需要提前“T+2”个工作日进行赎回就好。货币基金不收取赎回费用,管理费用也较低,转换灵活,在保证流动性和低风险的情况下,货币基金的一般收益都能达到2%以上,而且免税。从收益上来看,平均年回报率远高于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税后1.8%的收益率。无论是利率还是购买条件都比“7天通知取款”的储蓄方式实在很多。

  理智看待保险切忌头脑发热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和人们保险意识的加强,各种保险产品日益丰富。尤其是形形色色的养老保险产品,通过保险推销员如簧的巧舌进行介绍之后,更是令不少人闻之动心,伸手掏钱。保险,确实必不可少,尤其是很多专门为老年人量身设计的专用品种,更是设想周全。但记者要提醒老年朋友的是:在投保之前,一定要对各种保险产品的功能有一份清晰的了解,把买保险的钱真正用在刀刃上。

  虽然越是进入暮年的老人对各种保险的需求越高,但几乎稍微具备一些金融知识的人都知道:保险这个东西越是年轻时买越好。因为虽然老年人的赔付可能由于身体状况下降大为增加,但保费也随之水涨船高。根据记者手头的一份资料表明,以某保险公司某项主打的人寿保险产品为例,其中规定一旦投保人遇大病等意外可以得到保额3倍的赔付,而记者发现,同样是投保这类相同保额的保险,25岁的人可能付出的保费与保额等值;而40岁的人就要付出差不多2倍保额的保费,而如果是一位年近60的老人想要投保,所付出的保费基本上和3倍赔付等值,而且必须一次性付清。而很多具有投资意义的保险产品,所具有的风险也就更大,特别是这类产品大多数对时限要求严格,如果不到期支取,往往会付出高额的利润损失、甚至有些根本不允许提前赎取。这对并不能控制自身何时会需要大量现金的老人们来说,极为不利。

  事实上,对于很多老人,保险最有用的功能实际上是避税。根据规定,若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内身故,保险公司会按合同约定支付身故保证金,如投保单上指定受益人的,保险公司会将保险金支付给受益人,并不扣除所得税,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全家庭财产不受损失。据说“遗产税”的议题已经引起关注,可以想象,一旦开征,保险业务将会面对很大幅度的提升。毕竟,老人为儿女想得更多。

  儿孙自有儿孙福请先珍爱自己

  保险业内流传着这样一个推销法门,就是如果面对的是年轻客户,要全力推销养老类的保障型险种,如果面对一位年迈的老人,就要让他多想想儿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记者从一位在保险公司工作的朋友那里了解到,通过多年的工作积累,绝大多数退休老人手里都会有不少积蓄,但由于对今后预期收入减少、预期支出增加,他们往往会把钱攥得很紧,平时购买力并不高,但往往会对一些保险产品一掷千金,而能从中得益的往往都不是他们自己。

  “痴心父母古来多”这是中国目前的一大社会特色。很多老人平时省吃俭用、连青菜都舍不得多买,只等着孩子上门才大鱼大肉、好茶好酒的伺候,还往往连吃带拿,非要把平时攒下的钱塞给孩子不可。这也造成了中国不少“傍老族”的出现,有些年轻人把对父母伸手看得天经地义。大学一毕业先买房,自己承担月供、父母出首期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有些人认为父母“就应该”为自己准备好房子和车子。

  诚然,在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现在,很多家庭结构变成了“421”型。一对夫妇要养4个老人和1个孩子,经济负担不可谓不重。老人们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早作打算,尽可能多积蓄一些资金,为儿女“减负”,固然是件好事,但记者并不赞同老人为孩子“太过尽心”。事实上很多社会学权威都对此有过论述,中国更是有句“生子强若我,要钱做何用;生子不如我,有钱有何用?”的俗语,直白地阐述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的理论。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