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美国石油巨头雪佛龙
本报讯(记者王冰凝)6月7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发布公告,否认公司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又称加州联合石油公司,以下简称优尼科)的计划夭折。
这表明实现中国企业迄今最大的一宗海外并购案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昨天,中海油投资者关系处一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除上述公告外,目前公司不对任何消息发表评论。
坚持收购计划
中海油在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一份澄清公告中称,该公司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计划并未夭折。公告称,该公司一直考虑有关优尼科的不同方案。
中海油7日公开表示,不能保证公司最终会向优尼科公司提出收购要约,但一旦提出收购要约,中美公司之间将首次爆发收购战。中海油将继续挑战美国石油巨头雪佛龙,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出价必然抬高,不低于现金170亿美元,或者至少需要在原来的收购方案基础上“作出很大的调整”。作为美国排名第9位的石油钻探和开采公司,优尼科的出售将成为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最大的合并案之一,而中海油的介入也使该并购可能成为中国企业最大海外并购案。
一位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如果中海油以170亿美元提出收购,作价占中海油市值的80%,即是说,公司规模差不多增加一倍。该价格是优尼科全年预计盈利的15倍,而且,盈利以较高的油价计算,使估值处于历史高位。
内部争议不断
今年1月,中海油计划以130亿美元的收购筹码收购优尼科。计划曝光之后,中海油独立非执行董事一直持反对立场,指收购涉及财务、政治风险,不符合股东利益。4月,全球第4大石油公司雪佛龙宣布将以总价高达180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加债务承担方案,“友好收购”优尼科。雪佛龙的竞购成就了2001年以来石油行业最大的一宗收购交易。中海油的股东也预计公司不会为了走出去而强争优尼科。5月,中海油在香港召开的董事会上,管理层再次提出收购优尼科的方案。因为雪佛龙的收购尚未完成,中海油仍有机会以较高的收购价抢走优尼科。
据悉,在此次董事会上,管理层、独立非执董之间彼此对峙,都拒绝让步。
最后,董事局决定,多聘请一家投行,向独立非执董提供意见。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海油管理层已聘请高盛及摩根大通担任收购优尼科的财务顾问。但是,中海油的部分独立董事不满这一交易。据了解,中海油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聘请了洛希尔及CharlesRiver,出任中海油任何交易的独立财务顾问。
有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中海油管理层与独立董事的矛盾,在一些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大型国企中具有代表性。一方面,它们是大型国企,要实现国家战略的能源与资源战略,另一方面,它们又是上市公司,需要为大小股东负责。这样,国企的“走出去”必然会遇到公司管治上的阻碍。
分析
国家战略推动国企走出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邓郁松对记者表示,“走出去”现在已成了“国家战略”,而这一战略的实现者当然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尤其是能源及矿产公司。
由于国际石油分布的不均衡,像中海油意向操作的类似的并购案不仅我国在做,世界各国都在操作,而且更好地利用国外市场,实现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国有企业因为还担负一部分社会责任,更应该做好这个事情,中海油本身就是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采取什么方式、服从于什么目标、什么时间和条件下去操作是企业的战略。
不过,邓郁松同时认为,就算是中海油得到了这个资源,管线、航线的问题还是受制于人的,中海油不会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地去进行收购。
中石化的一位研究人士告诉记者,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中海油的中方管理层“走出去”的决心仍非常大,即使花大价钱也在所不惜。原因首先是来自国家的推动,以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
到目前为止,大型国企在海外收购资源和资产方面并不顺利,中海油的优尼科案和五矿集团的诺兰达案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此次,中海油如果能顺势形成突破,其所发挥的标志意义将更充分地释放出来,中海油的中方管理层也能收获更多的政治分。
其次,中国加大海外投资是中国要稳守人民币汇率的必要条件。
但安邦分析师提醒,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更要为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积累操作经验,一方面是对收购过程的控制,这里有一系列收购技巧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何实施并购整合,特别是解决跨文化整合问题,在这方面,中国企业的欠缺经验可能会使自己付出比在收购价格问题上更大的代价。
本报记者 王冰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