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一重工、紫江企业、清华同方、金牛能源“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全流通改革走出了关键一步,这项改革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为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它对于将来改善A股市场多年来低迷状态会有所益助,属于长期性利多。伴随而来的是中国股市价值中枢的大调整。
从四家试点公司出台的方案看,流通股股东获得的对价,或是股票,或是现金和股票
的结合,这几家公司的市盈率将降低23-27%。理论上计算,如果A股市场在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时,按流通股普遍得到10:3的补偿方案,绩优股低市盈率和绩平股高市盈率的差距将明显减小,绩平股有望改变缺乏投资价值的传统形象。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每股收益0.2元以上的公司)将从目前的18.9倍下降为13.9倍,股票内在投资价值将得到大幅度提升。相对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A股市场将变得极具吸引力(见下表)。
另一方面,非流通股股东成本低得惊人。4家试点公司中,非流通股股东成本最低的是紫江企业,该公司非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成本已为零,且每股还净赚0.086元;1997年上市的清华同方,由于大股东清华控股1999年花费9700万元认购485万股配股,导致目前还未全部收回成本,但在2004年分红实施之后,清华同方大股东的持股成本将趋近于零;虽然金牛能源非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成本近0.5元/股,但在实施2004年10转6派5元的分红方案后,其持股成本也基本趋于零;三一重工由于上市时间不长,分红不多,因此非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成本相对较高。
如果将企业未来成长考虑在内,试点方案似乎并不诱人。以目前市场公认最好的三一重工方案分析,该公司属于周期性行业,受行业景气影响巨大。公司2004年每股收益1.3637元,本周五其市盈率13.61倍,虽然“10送3派8元”方案实施后,市盈率降为10倍。但从2004年4月以来,随着宏观调控不断深化后,企业盈利水平逐渐下滑,盈利水平基本见顶。而紫江企业、清华同方业绩则出现持续的下滑,这些公司都已过了高速发展期,业绩开始见顶回落,试点两年后公司价值如何?非流通股股东成本很低,到时公司是否借机套现,很多投资者对此表示担心。
《试点通知》规定了有关试点公司的选择范围:试点上市公司最近三年内有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最近十二个月内有无被中国证监会通报批评或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情况;试点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有无权属争议、质押、冻结等情况。再考虑到,A+H股、A+B股解决起来,存在是否应该给H股、B股股东补偿的法律问题,以及很多绩差公司将被排除在外。那么能纳入减持试点的公司也就300家左右,目前不在试点范围内的公司,今后减持是否有补偿、补偿多少成了疑问。此类公司价值估值“基点”的模糊,对持有者心理构成巨大的压力,“不确定性”也使部分投资者远离此类股票。
目前的A股市场的股价结构,完全是以流通股的价值来定位的,前提是所有存量股票都被不同的“历史成本”所锁定。市场中至少90%以上的筹码被套牢,使得下跌动能十分有限。但是非流通股开闸之后,非流通股股东均获利丰厚,对市场现有股价的冲击将难以预估。近几年,基金、QFII等倡导的价值投资,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估值系统,当市场新的增量来临时,其价格必将面临重估。前期基金“报团取暖”一起避风,目前众多股票面临大规模增发、或锁定筹码上市,“报团取暖”阵营发生裂变,长江电力、宝钢股份两只地标股的破位,也给市场增添了新的压力。
“新老划断”是指对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不再区分上市和暂不上市流通的股份,对存量上市公司分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中国证监会对“新老划断”的问题的解释是等条件成熟,从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大局考虑,实行“新老划断”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条件和相对稳定的定价环境,要通过改革试点积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目前新股发行暂时停顿了下来,何时恢复新股发行?恢复发行是按老方式,还是发行“全流通”新股,更是个未知数。若发行“全流通”新股,封闭状态、减持试点、全流通之下的估值方式同时存在,A股市场的定价体系将更为混乱。
最重要的是,由于股市预期的混乱,投资者持股风险增大。
没有统一的全流通方案,好处是可以发挥市场机制,多一点双方的讨价还价和博弈。但问题也出于此,不同的个案让投资者根本无法预期手中股票将来遇到的是“馅饼”还是“陷阱”,中长期投资的不确定因素太大。而1370多只个股被证监会选中推出方案,这个过程也许要持续8年、10年或更长,对大盘的影响远超过一刀切的一次性暴跌,机构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更大。补偿是否会出现,试点初期“从优”,以后补偿出现减弱……在减持过程中,很多问题的不确定性,是目前市场面临的最大的风险。
2005年一季度季报显示: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加上债券基金、保本基金只有2593亿份。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平均持仓68.71%、58.21%,后续资金早已不足,若加上新成立的基金43亿份,全部基金可动用资金约258亿元,这还没有考虑到4月开放式基金被净赎回。除保险资金外,目前市场很难看到大的增量资金介入A股市场。虽然保险资金高调入市,但真正操作起来却十分谨慎。历史经验显示,在缺乏资金的弱势市场中,任何估值体系都会出现问题,大比例送股的股票多数都将出现“贴权”走势。试点公司补偿方案启动后,是否也会出现“贴权”走势?
2003年、2004年,A股市场的股价结构性调整,是建立在“价值投资”理念之下。随着减持试点的启动,A股市场已进入全流通预期下,新一轮股价的结构性调整。与2003年、2004年不同的是,“价值投资”理念的估值标准,无非是成长性、经营业绩、资源垄断、行业龙头、市场占有率、核心技术等,估值标准十分清晰。而在全流通预期下,由于不确定的问题太多,再加上市场资金十分匮乏,目前市场对此估值标准并不清晰,也给投资者选择品种增添了难度。但有一点明确,就是A股市场和国际接轨步伐加快,绩差、ST公司的股价将继续进一步滑落。(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