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诞生的沪深300指数,是低迷股市中当之无愧的“明星”。这不仅因为它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同时覆盖沪深两大市场的统一指数,更因为它的问世,为备受关注的指数化投资和股指期货奠定了基础,也给投机过度的中国股市带来了基于理性投资的崭新商机。
沪深300闪亮登场
按照两大交易所共同制定的编制方法,沪深300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日点位1000点。根据计算,7日沪深300指数正式发布前的收盘指数是984.733点。
8日,沪深300指数诞生的第一天就表现出显著的代表性、投资性和相关性。当天在利好传言的鼓舞下,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以1.88%和1.6%的涨幅报收。而沪深300指数走势与两市大盘相仿,报收于1003.45点,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9%。
根据测算,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不仅覆盖了沪深股市六成左右的市值和流通市值,更贡献了超过八成的净利润总额和现金分红。而低于市场整体水平的19倍平均市盈率,则使沪深300指数样本股投资价值凸现。
在众多成熟资本市场上,被投资者广泛接受的、能代表市场变化的指数基本上都是成份股指数,一如新生的沪深300指数。其中知名度最高的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选用了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500种股票作为样本股,包括400种工业类股票、40种公用事业类股票、20种运输类股票和40种金融类股票,样本股市价总值之和占纽约交易所所有上市股票市价总值的3/4。
自问世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精确地综合反映了纽约股市价格动态走势。这也正是中国股市的各方参与者对沪深300指数的殷殷期望。
引领指数化投资热潮
刚刚问世的沪深300指数已经引起了市场参与各方的浓厚兴趣。嘉实、大成等基金管理公司已先后与两大交易所正式签署《沪深300指数使用许可协议》,获得了这一指数的使用授权。据悉,嘉实基金已经完成了沪深300指数基金的产品设计,并上报中国证监会。
种种迹象表明,沪深300指数之后,一轮指数化投资的热潮正扑面而来。
所谓指数化投资,是一种试图完全复制某一证券价格指数,或者按照证券价格指数编制原理构建投资组合而进行的证券投资。统计分析表明,在证券市场上,大多数专业的投资基金管理人并不能取得超过大盘的收益。指数化投资因此受到不希望承担主动投资风险和基金选择风险的投资者的欢迎。
在此之前,沪深股市已经出现了多个以指数作为标的的基金产品,包括华安180、银华88,以及今年年初问世的上证50ETF和正在发行的融通巨潮100。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沪深股市已拥有9只指数型基金,规模达到约210亿元。
这一次,被基金公司和指数基金投资者看好的是沪深300指数——一个以两大交易所为背景、集中了两个市场绩优大盘蓝筹股的全市场指数。市场人士认为,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而设计的基金指数产品,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尤其是机构资金的目光。
近年来,保险资金、社保资金、银行基金、企业年金等超大规模机构投资者陆续获准进入A股市场。这些有着特殊背景的机构投资者,在追求资金增值之外,更关注投资的安全性。对于这些机构资金而言,具有分散风险、费用低廉、可选择性强、透明度高等特点,非系统性风险几乎为零的指数基金极具魅力。而在众多指数基金产品中,拥有“统一指数”、“蓝筹群体”等多个概念的沪深300指数基金无疑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沪深300之后 股指期货还有多远
沪深300指数的问世,使得市场关于股指期货的讨论再度升温。尽管沪深证券交易所指数工作小组的负责人一再强调,沪深300指数的推出并不意味着立即会推出股指期货。
对于长期以来缺乏风险对冲工具的中国股市来说,股指期货是彻底改变“单边市”的有效手段。对于酝酿中的股指期货来说,一个具有代表性和流动性的指数是必要的条件。从这个逻辑上来说,沪深300指数对于中国股市走向成熟和理性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在许多成熟市场,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金融期货交易量占总期货交易量的比例已高达九成,而在中国,这个比例为零。
实际上,多年来证券界、期货界都不曾中断有关股指期货的研究。上海期货交易所早在2002年就完成了股指期货方案设计、论证、规则制定和技术准备,并将品种上市合约申请上报证监会。
在许多市场人士的眼中,沪深300指数的问世是股指期货渐行渐近的信号。但一些专家也客观地指出,由于沪深300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其“超短”的历史尚不足以支撑其成为股指期货的设计标的。
申银万国资深分析师桂浩明认为,除了成熟完善的统一指数之外,股指期货正式推出起码还得再过两道关。一是建立一个交易平台和一系列配套的管理体系,二是消除现行法律的障碍,即修改《证券法》里中“只允许现货交易,不允许买空卖空”的法律条文。
按照一些市场人士的预测,沪深300指数问世后,股指期货有望在半年到一年之后亮相。届时,拥有做空机制的中国股市因为拥有更多商机,而获得境内外投资者的青睐。(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