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圈 > 正文
 

国内金融风险隐患有加重趋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 12:27 经济参考报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业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部门,作为经济社会各种联系与冲突的交汇点,金融业很容易成为引发经济和社会危机的导火索。在1979——1999年间,全世界发生了69次金融危机。

  有评论提醒说,中国应当高度重视未来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因为如果现在的政策措施如果不能有效化解正在积聚的风险的话,在未来的20年中,中国极有可能出现金融危
机。

  金融风险的两个积聚点

  经济学家吴敬琏也曾撰文指出,就金融风险而言,国内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银行系统积累了大量不良债务,可能引起的银行兑付风险;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形成的股市泡沫可能引发的金融系统风险。

  针对国内特别银行界目前可能存在的种种风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融学者谢业华日前进一步指出,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银行货币信贷增长过快、贷款结构不合理如房贷和车贷增长过快、信用制度不健全、金融机构独立性不够等原因,国内的金融风险隐患正呈不断加重的趋势。

  首先是银行业呆坏账水平居高难下,呆坏账风险将长期存在并进一步升高。

  “近年来国内金融机构普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具体体现为信贷业务的快速扩张,掩盖了潜在的资产质量问题,而且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破产法的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负债的很大一部分将会转化为银行账面上的不良贷款。”谢业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1999年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政策性因素造成的1.4亿的不良贷款、在2002年动用1127亿元冲销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等,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一直在高位徘徊。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按照五级分类统计,到2003年末,国内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2.44万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17.8%。到2004年第三季度,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绝对值为1.5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71%。

  虽然银行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率略有下降,但谢业华认为,过多地强调指标的下降势必会鼓励商业银行通过扩大放款规模、回收有利的贷款以达到短期内“双降”的目的,事实上不良贷款蕴涵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并且不容乐观。特别是2003年末以来,中央政府为治理局部的经济过热,采取了相对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对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项目进行了清理,并撤销和停止了部分违规越权项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为银行增加了不少新的不良贷款。

  与此同时,贷款的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融学者黄燕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入WTO以后,由于银行业面临外资银行的竞争和商业化经营的压力,各大银行都在争抢高回报、低风险的客户,而地产信贷(包括投资者、开发商、建筑公司和抵押部门)一向被认为是优质客户,导致银行近年对房地产的贷款额大幅上升。

  在目前国内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商业银行自身的内控机制欠缺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过快、过于集中的信贷投放可能潜伏较大的金融风险。

  银行信贷投放过快特别是过多地投向房地产业潜伏了新的金融风险。

  房地产金融风险极为关键

  央行研究局的《中国房地产发展与金融支持》报告数据表明,2003年房地产投资开发资金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较2002年增加29.7%;同时,房地产信贷在银行业整体信贷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2000年房地产信贷比重为6%,2001年上升到13%,2002年达17%,2003年已高至21%。

  目前比较突出的房地产金融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真正自有资金往往不足30%,发展商“出地”、银行“出钱”的情况严重;二是一些分阶段连续开发的大型楼盘过度开发形成风险;三是银行对贷款的监控不力,信贷资金被挪用,从而形成风险;四是房贷、车贷等项目贷款条件放松,消费者违约现象增多,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此外,房地产二级市场不活跃,房产预售、未完工房屋交易预期价格水平上涨,收入预期不合理,都推动了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走高,促进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积聚。谢业华认为,这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脱节,如果不加以控制,后果将十分严重。

  再次,信用体制不健全以及金融体系透明度不高加重了银行的风险。

  尽管2002年我国颁布了银行业新的信息披露准则,2004年所有银行都须报送按五级标准划分的贷款,信息披露水平和行业透明度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有性、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决策者权责不对称等特性,决定了国内银行业高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

  由于信息的不可得、搜寻成本过高、信用制度不健全,金融市场上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尤其是涉及公司内部经营、个人收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难以搜集,比如在发放住房贷款时,由于大批买家申请楼宇按揭时提交的还款能力和信用情况信息的欠缺,令银行存在很大的坏账风险。中国银行最近自揭的“森豪公寓”欺诈案,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据记者了解,目前银行业对住房信贷违约现象已进行了惩罚,如北京市14家商业银行已经对住房贷款设立了信用记录,在一家商业银行有违约记录的客户将无法从其他商业银行得到贷款,但黄燕芬认为,这样一种事后的惩罚机制很难弥补银行的损失,这也在客观上加重了银行业的风险。

  吴敬琏开出的两剂药方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金融危机显示出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先天不足和极度脆弱。曾经在1994年预言了东亚金融危机的金融学者克鲁格曼,其立论依据是东亚国家的增长,几乎完全不是通过效率提高,而是靠大量投入资源达到的。

  令人不安的是,我国的投入产出情况在1994年以后也一直趋于恶化。据《财经》杂志2003年第17期的数据显示,1998——2002期间,我国为增产1元GDP所需要的投资比1994年以前增加了1.5倍,而投资增长又是靠贷款增长支撑的,持续的高成本增长所带来的恶果,是银行系统不良贷款的大量积累。

  吴敬琏认为,在这样情况下,如果不能未雨绸缪,就难免发生像日本或另外一些东亚国家那样的金融危机。他建议,应当从两方面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一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强身健体,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二是建立反危机机制,以便在金融危机还未发生时预警以及在已发生时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在推进体制改革方面。对整个金融体系而言,逐步地实现市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是一个基本的方向。对于我国“银行为导向”的金融体系这个客观现实而言,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就是监管当局的基本方针。通过期冀通过对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构建较为合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降低银行内部委托—代理的管理成本,加强内控;另一方面通过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加入,引进在银行的业务经营上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

  就如何建立金融安全预警系统来说,首先需要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建立灵敏的信息监控和发布网络。

  据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对50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1975——1997年间金融危机发生前后的一些宏观经济变量进行了分析,揭示出金融危机发生前的宏观经济变量的一些规律性变化。

  比如,在货币危机或银行危机前,经济是过热的,通货膨胀相对较高,实际汇率升值,经常账户逆差扩大,资产价格高涨,同时国内信贷随着金融市场自由化进程增长强劲,并伴随着高于正常情况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入,银行存在大量呆坏账、金融部门体制与监管框架薄弱等。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主任叶辅靖叶辅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经济出现冲击,比如实际经济活动突然下滑、资本流入减缓、贸易条件恶化、资产价格急剧下跌、全球利率上升或是与本国经济结构状况类似的国家发生危机等等,任何一个冲击的出现都会成为危机的导火索,从而使经济中的金融脆弱性转化为金融危机。

  因此,国家要建立全面灵敏的信息监控系统和预警系统,密切关注这些宏观经济变量的走势和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使经济实现“软着陆”,避免因金融危机发生带来的破坏力极大的强力调整。(来源:经济参考报)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