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投资理财 > 正文
 

5万美金考问印度国家银行商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 09:36 经济参考报

  3月27日的上海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此时的刘文晋心情正如外面的天气一样,阴沉而忧郁。作为上海环泰服饰公司的总经理,2004年12月他向印度的进口商SOLOMIO公司发了一批价值近5万美金的服装面料,而如今三个月过去,他非但没有收到货款,更有可能面临一场国际商业诉讼。小公司碰到大麻烦

  “成立才一年就碰到这样的事情,对我们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当记者见到刘先
生的时候,这个在外贸生意场上刚入行的小伙子仍然显得很激动,“这么大一家上市国家银行的商业信誉难道只值5万美金?”

  故事还要从2004年的夏天开始,当时的上海环泰通过电子商务网站认识了印度一家贸易商SOLOMIO公司,没多久上海环泰就收到了印度SOLOMIO公司的询盘信,标的为服装面料。经过大约3个月时间的多次联系,2004年11月19日,SOLOMIO公司通过印度国家银行,开出了一张以BNTCONNECTIONSIMPEXLIMITED为申请人的90天远期信用证,信用证上规定最迟交货期为2004年12月15日。

  收到信用证之后,上海环泰开始全力组织货源,2004年12月11日上海环泰完成了信用证项下货物在信用证规定的有效期内装运,而同时所有信用证单据也在信用证规定的有效期内提交到中国银行议付。接下来令每一个人感到悲伤的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了,海啸之后三、四天,这批5万美元的面料被安全的运到SOLOMIO指定的交货港口,上海环泰长舒了一口气。

  但接下来又一件让他们神经紧张的事情发生了。2005年1月10日,信用证开证行——印度国家银行以测试报告未被邮寄并传真为由拒付这批货款,而此时上海环泰已经邮寄并传真了这批货的测试报告。没办法,收到这个消息后,上海环泰将测试报告及快递公司底单传给中国银行,由议付行也就是中国银行(由开证行授权买入或贴现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汇票或单据)与印度国家银行交涉。终于,开证行在2005年2月12日承兑了它自己所开出的这张信用证,付款日期为2005年3月10日。

  从2月12日到3月10日,刘先生在这段时间充满了等待和希望。但付款日将近,中国银行发电报向印度国家银行委托的偿付行(代替开证银行偿付垫款的第三国银行)索汇,偿付行却告知开证行已将此笔资金注消;在中国银行的一再追问下,3月11日,印度国家银行发电报称其收到印度当地高级法院的止付令,不能付款,但却未告知止付原由。与此同时,这批面料的货运代理告诉上海环泰,进口商并没有到港口去提货,这批面料将面临着被拍卖而偿还港口仓储费用的命运。此时的刘先生感到,这笔生意出大问题了。

  止付令真实性值得怀疑

  上海环泰业务人员王丽华告诉记者,“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信用证交易,只有在很严重的情况下才会发出止付令,例如欺诈,比如说我们交的根本就不是服装面料而是垃圾,这种情况法院是有权出这个支付令的,但是现在他连货都没有提走、还没看见货是怎样的,他怎么能出这个止付令呢?”

  上海环泰一直怀疑这个止付令存在的真实性,并委托中国银行向对方索取,但直到发稿时为止,上海环泰公司一直未收到止付令的传真。记者就这件事向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进行查证,一位姓张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中行在这段时间也一直要求印度国家银行说明止付的理由,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得到对方的答复。

  “根据信用证的规则,印度国家银行已经承兑了这张信用证,它在法律上就有付款的义务,这一点它是赖不掉的。而且止付只是一种暂时性的行为,止付令是可以解除的,如果进出口双方之间的问题解决了,对方开证行是会付款的,并且支付这段时间内的本金利息。”中国银行工作人员的话似乎给了上海环泰一丝希望。中行工作人员还介绍,采用信用证交易的国际贸易即使出现止付情况,多数情况下止付令最终将被撤消;如果发生在上海环泰身上的止付令不撤消,作为议付行也将尽力从中协调。

  记者3月24日曾致电印度国家银行驻上海代表处,对方人员以不确定记者身份为由不愿过多谈论此事,只是表示对此事并不了解,并声称上海环泰并未联系过该代表处;并一再强调印度国家银行作为印度最大银行看重其声誉,一切行为将遵照法律。该人员向记者反复强调,5年前在一笔业务中,因中国某法院的一份止付令使该银行损失9万多美元。

  外贸风险管理还需加强

  事实上,上海环泰这一次只是碰上了国际贸易中很少出现的一种情况,这意味着做外贸的时候人们必须比做内贸更加精明。国内众多外贸企业无论规模大还是规模小、也不论是有经验还是没经验一定要学会控制各种风险。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排名连年上升,2004年升至第三,贸易额突破1.1万亿美元。同时,中国出口收入中,迄今至少有1000亿美元的海外应收账款逾期无法收回,并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这成为政府部门和出口企业都无法回避的现实。

  对此,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短期业务理赔追偿部张楠认为,在国内外贸企业中,不少人对信用证交易有一点迷信,认为这种交易方式没有风险,其实不见得。不得不承认,信用证作为开证行的付款承诺,因其独立于买卖合同而只是一种凭单付款的原则,对出口商、进口商双方各自的资金融通和保障国际交易的顺利完成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交易方式同样存在风险。

  但毕竟追讨海外欠款要比在国内要账更难。张楠提出,参加出口信用保险是出口企业降低信用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不过,除了负担政策性保险功能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外,其他一些商业性保险公司还没有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而目前市场上大小外贸企业对保险公司的这种业务则产生了更强烈的需求。(来源:经济参考报)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