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投资理财 > 正文
 

揽储利器引同室操戈 南京众银行角逐人民币理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 08:16 人民网-江南时报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新秀———交通银行“得利宝”今起正式加入新兴人民币理财“战场”。据悉,此次交行第一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只在南京、上海等全国十大城市销售。分为3个月期和1年期两个品种,起步购买门槛为5万元,预期收益分别为2.25%和2.70%。

  事实上,早在本月初,挟春节来临的喜气,四大国有银行三家几乎同时开启人民币理财业务,而下个星期,准备已久的农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也将粉墨登场……

  种种迹象显示,在一番轰轰烈烈的“预热”之后,强大的四大国有银行已经全面进入人民币理财市场,而以交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后续战队”也毫不退缩,顽强挺进,由此人民币理财市场的全面角斗正式开始!

  股份制银行开启新战场

  南京市民最早接触到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是光大银行在2004年国庆节推出的“阳光理财B计划”,当时产品有半年和一年两个品种,其中半年期产品收益为2.4087%,一年期产品收益则为2.8066%。而当时的半年期存款收益率为1.89%、一年期存款1.98%。此后其他几家股份制银行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角逐开始。

  由于相对储蓄有更高的收益,作为储蓄的新一代替代产品,人民币理财一经推出就收到广大市民的追捧。回顾刚刚过去的短短几个月,自光大首开人民币理财产品先例到去年12月1日,招商银行南京分行在南京市场投放1.7亿元份额产品,记者粗略算来,光大、市商行、民生、中信、招行5家股份制银行已经从南京市民口袋里吸走了将近12亿元。

  眼瞅着股份制银行靠着人民币理财产品吸走大把大把钞票,国有银行有点坐不住了。今年2月刚刚开始,原来默默观望的工行、中行、建行等国有银行果然相继“出兵”这一市场。记者从中行获悉,该行在工行、建行月初入市之后,于4日首次正式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尽管起点不低,但却相当抢手,发行计划第一天就被认购和预订一空。

  启动人民币理财业务较晚的交行,成了挑起这场“角斗”的商业银行军团的“后续战队”,记者获悉,从今天起该行在全国10大城市“惜售”的“得利宝”一经上市也迎来了市民的追捧。

  收益节节高 股份胜国有

  去年10月29日,央行闪电加息,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开始水涨船高。随后,南京商业银行“金梅花”1年期年收益率2.8%、两年期3%的收益加上不需捆绑储蓄,让6亿总额在发售当天就销售过半;紧跟着,光大银行再度“发力”,将一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推上2.89%的高位;至去年11月底,中信实业银行一款一年期产品收益开出了3%的收益率,再创新高;此后兴业更将一年期预期收益推向“巅峰”:3.2%,至今无人能破。

  国有银行中,中行于今年2月1日进入人民币理财产品角逐。其新推的期限分别为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产品预期年收益率分别为2.3%、2.5%和2.95%。此前发行的工行“稳得利”人民币理财产品,5万元至10万元的半年和一年预期收益率分别为2.1%和2.5%,10万元以上的半年和一年预期收益率分别为2.3%和2.7%;建行“利得盈”三个月预期收益率为2.3%,一年期为3.03%。显然,国有银行并不急于和股份制银行比拼收益,不过其清一色5万元的认购起点,让其门槛提得很高,倒是应了3家大行“稳固和吸引高端客户”的“初衷”。值得一提的是,四大国有银行在资金规模上实力雄厚,业务网点分布广泛,在储户中的信誉度高,因而在理财产品的设计和销售上更有优势。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不可能再无限制提高了。在采访中,多数银行相关人士均表达了这样的看法,认为未来的一年期产品将维持在3%左右。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大多投向国债和央行票据,以目前一年期的产品为例,短期国债和央行票据收益普遍在3.6%左右,而目前兴业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已经达到了3.2%。一位银行界人士表示,两者相比,尽管还有4个点左右的利差,但是考虑到银行发行费、交易手续费等等产品附加成本,“给出3%的收益率,已经是银行保本的极限”。

  揽储利器更引发同室操戈

  在人民币理财产品短短几个月的“发迹史”中,有一个奇怪的转变。当初几家股份制银行刚发行“人民币理财”时,都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要求投资者在本行存入规定的存款,才可以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不少储户拿着其他银行的存单取款到发行银行认购人民币理财产品,成为当时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也使热卖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成为中小银行争夺存款的利器。据有关粗略统计,自去年10月人民币理财产品首现市场到去年年底,南京地区的销售份额已将近12亿,月均增幅几乎与存款增幅相当。如果附加了储蓄条件,那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银行增加的储蓄也是很可观的,这也不亏于人民币理财产品“揽储利器”的别号。

  转变在不久前发生。原本的附加的揽储功能很快便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而弱化。市民最近在看各种媒体上的广告时不难发现,几乎所有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宣传都有“本产品绝不搭配储蓄”这句话。不少银行表示,这句话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只是重申一下自己的产品和储蓄没有必然联系。但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此前南京几家银行销售产品时和存款“巧妙挂钩”,迎来了“变相揽储”的质疑,所以现在各家银行为了避嫌,都很不情愿报出了这句话。事实上,随着经营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银行越来越多,储蓄大搬家的趋势不可扭转,而被搬家的储蓄中哪家都有份儿,“这不就成了同室操戈了吗”。

  风险问题被显著警示

  作为新兴事物,监管层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行采取了先松后紧的态度。在股份制银行刚刚开始销售时,“保本保息”概念成为吸引广大投资者的一个卖点。但是,这个卖点很快被打了下去。去年12月初,银监会就发出通知,明确规定不许银行在宣传人民币理财产品时,提出“保本保息”概念,并提醒投资者需注意投资风险,一些银行不得不变通地使用起了“预期收益率”的字眼。

  专家认为,监管部门这么做应该是事出有因的。可以看出人民币理财产品从一开始,它的发展势头就很猛,从投资者角度看,这是正值投资者长期以来强烈投资欲望释放期的效应使然;而从银行角度看,事实上银行有一点做的不是很厚道,隐藏了相关的风险提示,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者盲目投资产生了“催化作用”。专家介绍说,人民币理财属于银行资金自营业务,主要用来购买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券。现在银行是拿出自营的这个投资渠道为客户建立一个资金库进行投资,对银行而言风险压力显然加大了。因此可以说,银行理财产品并非保赚不赔的“保险箱”。在尚未出台专门针对理财产品的监管法规的情况下,一旦不能实现承诺的收益,银行必将面临信誉风险。

  对于相关的风险控制,专家认为,人民币理财产品应当设立账户独立,并对此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监控。否则将难以保证银行不把理财业务与自营业务混合操作。这种操作既有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也将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就此,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在深圳调研时也特别强调,当前要特别注意防范理财产品等创新业务中的风险,要从风险可不可控、成本可不可算以及充分信息披露三个方面来严格监控。要对广大金融消费者高度负责,讲清可能发生的风险,让其作出适合自己风险口味的选择。

  不过最近有消息称,银监会近期将出台“理财产品风险管理指引”,指引将对目前市场上的各类银行类产品进行定义和明细的分类,相信届时银行的人民币理财市场能够得到更健康的发展。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在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时,要充分注意资金流动性和抗加息上存在风险。(樊莉辉)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人民币理财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