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投资理财 > 正文
 

太阳能充电成功实现产业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 06:33 深圳商报

  创业青年刘伟颉把“阳光”充进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

  太阳能充电成功实现产业化

  【本报北京2月22日电】(深圳商报记者姜媛)手机没电时,如果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充电,无疑会给我们出行使用带来极大方便。这项技术在1997年就已产生,但到目前为止,
此类充电器产品仍是市场的稀罕之物。刘伟颉,一位毕业不久的创业青年,正致力于将此项技术推广至千家万户。从这小小的太阳能充电器出发,更大的创业计划正在他的创业激情下不断萌发。

  从45元公交月票“起步”联系投资

  1999年3月,仍在就读大学的刘伟颉参加了广州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旁听,这次“无心插柳”激发了他的创业灵感。会上刘伟颉无意间听到人们评论,华南理工大学的李老师在其《物理学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一书中提出的新技术可使太阳能光电池的转换率达到36%以上,但此技术尚未很好地转化为相关产品。刘伟颉灵光一闪——该成果如果真的能产业化,必定可以获得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刘伟颉迅速与这位李老师取得联系,大学未毕业,他就开始积极联系投资者。

  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刘伟颉敏锐地从宏观政策中察觉到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有利形势,干脆从工作了1个月的一所高科技企业辞职,买了张45元的广州市工交车月票,四处联系投资者,从此正式迈出了其创业征程的第一步。

  “纸上谈兵”引资频频碰壁

  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刘伟颉,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四处奔走,一心盼着这个好的科技项目能引来“凤凰”。然而事与愿违,资金引进一直停滞不前,几次眼看“有戏”,到最后都泡汤。

  1999年,刘伟颉与香港裕达隆集团公司联系失败后,又联系到梅雁集团并与之签下合同,但对方因该产品没有国家专利而“变卦”。后来,一位顺德的私营老板在支付了首期投资后也不了了之。

  “总结几次吸引投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还处在理论成果的阶段,很多企业对我们的项目感兴趣,但看不到实际的产品,对项目的风险无法确切把握,不愿意对我们进行投资。”27岁的刘伟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直强调,创业的关键是从困难中获取经验。后来,他们利用那位顺德老板的前期投资,制成首个样品。

  借力行为撬起经济杠杆

  考虑到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寻找合作伙伴太艰难了,刘伟颉开始寻求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支持。这转变成为刘伟颉创业的转折点。

  刘伟颉几经周折,叩开了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广东省工商联总商会会长谢太俭的大门,身为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委会主任的谢太俭很快决定以其公司名义投资该项目,并在与北京大学共建的“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建一个重点实验室,专门研究李老师在科学上的新发现。

  2000年,刘伟颉又写信给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并得到其亲笔批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陈勇在接到批示的当天下午就带了专家前来调研。

  让太阳能充电应用更广

  一切都慢慢开始步入正轨,订单也渐渐多起来。在一次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主办的两江论坛上,刘伟颉随身携带的惟一一台太阳能充电器在展示后即被深圳一私企老板买走。

  鉴于创业前期专利问题所带来的不便,2003年,刘伟颉积极组织了相关技术项目的专利申请,2004年获批,各项业务也在2004年末开始有所发展。

  对于刘伟颉来说,2005年将会是一个“进阶年”。“下一步,我们将不间断地研发适用于不同手机、具备不同转换头的充电器,并且将这项技术推广至数码相机、摄像机等更多的电子产品。”目前已是广州中科天圣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的刘伟颉希望成立自己的公司,并将太阳能充电业务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姜媛






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