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主体增加,来自股东的压力增大
2005年2月2日,北京保险市场上第八家合资寿险公司———首创安泰人寿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悄然开业。该公司的中外资股东分别为北京首创集团和荷兰国际集团(ING)旗下的荷兰保险有限公司。
黄宝亨同时预测,2005年将是北京寿险市场变数最大的一年。
定位:寻找突破点
黄宝亨透露,当ING力邀他出任首创安泰人寿北分总经理时,他提出的想法是,必须把首创安泰人寿北京分公司打造成一个“大家闺秀”,绝不能做“小家碧玉”。
开业之初,首创安泰人寿北分已经拥有近300代理人。
黄宝亨告诉记者,公司将选择银保和团险作为突破口,以此赢得时间,发展和培养个险代理人。
目前已经进入北京市场的合资寿险公司大多在探索适合自身特点和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倡导“精英制”,据公司董事总经理齐莱平透露,从1400名年收入12万元的应征者中挑选出来的38名储备经理经过严格培训后创造了月人均承保7.72件,件均保费2423元,件均保额197918元的业绩,平均产能是业界的3倍到4倍。同时,中美大都会人寿在国内开创了“电话行销”的模式。
瑞泰人寿引进了瑞士斯堪的亚的经验,专攻投连产品,并沿用“基金中的基金”的投资模式,保险公司不直接参与操作。
中英人寿则加大了保险经纪公司在寿险营销中的作用,据中英人寿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董宏良介绍,中英人寿的长远目标是建立“442”矩阵,即保费收入代理人、保险经纪公司占4成;银行保险占4成;团体保险占两成。
“不一定所有的模式在中国都能成功,毕竟中国的寿险市场有自身的特点,但是差异化经营是好事,可以活跃市场,给整个行业带来更多的经验和思考。”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服务:比拼的重点
几乎所有的合资公司掌门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产品大同小异,真正的竞争在服务。
“当年银行曾经连续两次降息,而保险产品没有降低预定利率,当时真的出现了排队买保险的盛况,现在这个时代过去了,保险主要靠自身的服务去赢得市场。”黄宝亨认为。
在首创安泰人寿进入之前,合资公司已经给中资保险公司的软肋———“服务”带来了冲击。中加合资光大永明先后推出了“临时保单”、“流动体检车”、“手机短信息通知系统”等服务。不久前,光大永明又在天津推出了一项免费服务,为该公司的VIP客户提供法律咨询。
去年7月,中美大都会人寿在全国首次推出的针对保险客户的上门体检服务。
公司在接到客户签字的“上门体检服务”申请后,两个工作日内由专人与体检机构预约上门体检服务,体检机构接到订单后24小时内将与客户联系上门事宜。
“未来永远是一个谜”
如果说股东会在第一年给公司高层一个适应期的话,第二年,相关的压力就会大大增加。这是合资公司内部人士心照不宣的秘密。尽管公开的说法一直是股东双方会给合资公司足够的时间去稳健发展。但是能够真正享受到这种怡然心态的掌门人并不多。
这也是2005年,北京市场竞争将极其激烈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资公司的垄断地位不会改变,外资公司将抢占1/3的市场份额。这1/3将充满变数,即使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国友邦也不一定稳操胜券。目前,在竞争充分的上海和广州市场,中宏、信诚等公司也是气势逼人。当然,目前,友邦在人才储备上的优势是合资公司无法企及的,提前进入中国市场也让友邦在规模和人气上占有优势,但未来永远是一个谜,友邦并非不可战胜。
记者同时了解到,尽管在个险市场友邦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在同时起跑的团险市场友邦独资的优势也就变成了劣势。
“合资公司至少在开始的时候可以做中方股东的生意,但友邦是独资公司,在阻碍重重的团险市场,友邦的困难会更大些。”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的中国寿险市场有旧三大和新三大保险公司,现在各个合资公司的目标是挤入第三梯队的前列,”一家合资公司的高层人士向记者透露,“按照市场规律,在一个城市,如果不能进入市场前五名的话,市场能见度将很低,这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本报记者盛岚
快讯
信诚人寿获准经营团险业务
本报讯(记者盛岚)日前,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宣布,已经获得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准,可以在增长迅猛的中国寿险市场经营团体寿险业务。公司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开始经营此项服务。
信诚人寿是首家中英合资寿险公司,以代理人渠道新保单业务计算,信诚人寿在广州排第四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