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资团险大战提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9日 04:42 新京报 | ||||||||
市场各主体密切关注相关细则的出台 昨日,记者从中美大都会人寿获悉,该公司的团险业务已经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这意味着团险市场自2004年12月11日对外资开放以来已经有中英、太平洋安泰、中宏、广电日生等多家合资寿险公司获准经营此项业务。保监会审批速度之快令业内颇感意外。
同样令人意外的是,不久前,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团险部总经理携旗下数位资深人士集体“投奔”上海友邦正在筹备中的团险部门。在刚刚揭幕的团险竞争市场,友邦对平安来了个釜底抽薪。 鸡蛋碰石头? 中国人寿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国内的保险公司“怵”团险的开放是因为不知道国外的团险市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玩”法。就像当年友邦进入中国带来“代理人”这种个险营销模式后,大家才意识到原来保险可以这样卖的,之前我们只会在营业部等待客户上门。 “现在大家都在等待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只有知道游戏规则了才能知道怎样去模仿,怎样去超越。”该人士表示。 等待中国保险企业的显然是一场“硬仗”。因为进入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在团险业务上都已经有着成熟的经验和不俗的实力。 据中美大都会人寿首席精算师包虹剑介绍,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是以团险为主打的保险公司,其团险业务占美国市场的22%. 而团险却是中国保险公司的软肋。经统计记者发现,我国团险保费收入占人身保险的保费收入的比重从1996年的88.8%下降到2002年的20.5%.在寿险业平稳增长的大环境下,团体保险大幅度萎缩。目前,团体保险仍然依靠传统的学生平安险、旅游意外伤害险等短期业务来维持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产品结构单一,管理、技术、销售、服务相对滞后。 合资保险公司带来的新意 2005年1月12日,中英人寿在北京签署了2004年12月11日中国保险市场全面开放后的第一批外资团险保单。外资团险终于揭开了似乎神秘的面纱。 显然,外资是有备而来,为了这批保单的签署中英人寿酝酿了很久。首批客户除了中方股东中粮集团北京总部外,还有成都白家食品公司、广州国网科技有限公司。中英人寿总裁张文伟表示,这意味着中英人寿团险业务在广州总部和北京、成都两家分公司同时启动。 中美大都会人寿包虹剑也向记者表示,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可能合资公司不会与中资公司有太大的区别,就像个险一样,大的种类就几种,差别可能就在细节之处,但最大的差别会体现在服务上。 中英人寿的常颖举例说,我们不是简单地把产品卖给客户,而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替他们设计合适的产品,比如中粮集团的退休员工比较多,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最主要要考虑的问题是现有员工的激励机制与退休员工如何完成衔接,这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问题。 等待进一步的清晰政策 中美大都会人寿董事总经理齐莱平告诉记者,中美大都会原先打算在2005年下半年推出自己的团险产品。但是没想到一切审批程序那么快速、顺利,看来是保监会走在了大家的前面,所以预计产品的推出也会提前。 记者同时了解到,目前中美大都会人寿不急于应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等待保监会出台团险方面的细则。这个细则会包括几个人以上才算团险、团险的定义到底是什么等方面的内容。保监会已经就此广泛征求了各保险公司的意见,预计2月份能够出台。公司要等细则出台后,根据调研的情况和细则的要求,明确团险业务的发展思路。 齐莱平对记者说:“外资公司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是,我们与总公司签订团险合同后是否能为这个公司各地的分支机构提供服务,因为我们还没有像中资公司那样已经在全国完成布局,所以这个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对于外资公司开展团险业务的影响比较大。” 另一个让中外资保险公司都拭目以待的政策就是企业年金细则的最后出台。 企业年金业务在团险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外资保险公司的必争之地。目前国内几家大的寿险公司都已经推出专门针对企业年金而设计的团体年金保险产品。中英人寿也表示已经开始与中粮集团协商年金类产品。 “现在国内还没有出台企业年金计划的税收优惠法规,相关的准入资格审定也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来完成,目前这个话题还很敏感。”常颖向记者表示。 本报记者盛岚、010-6319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