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走向、特别是所面临的升值压力等问题,一直是国内外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在中国对外经济依存度已经相当高的背景下,人民币的币值重估必然会相当显著地影响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商品价格等。
基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定走向,近期乃至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讨论一度被视为十分敏感的人民币汇率走向,绝不仅仅是汇率水平的简单重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个过
程必然是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完善外汇市场、推进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改革、加大汇率的波动幅度和市场灵活性、推出新的外汇风险产品等一系列措施的组合。与可能出现的有限的名义汇率水平的波动相比,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力度可能会更大,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可能会更明显大于可能出现的有限的币值重估。
客观地说,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对称的外汇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外汇升值的压力。这种不对称表现在鼓励流入,限制流出;对中资企业管得比较严,对外资企业管得比较松;对个人管得比较松而对企业管得比较严格。从结售汇制度看,基本上采取的是强制的结汇制度,尽管放松了一部分企业的外汇管理,但基本上是带有强制性的,在售汇的时候是有限制的,这种体制实际上放大了外汇的供给,抑制了外汇的需求,从而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如果逐步改变这种状况,形成相对中立的外汇管理政策框架,降低结汇的强制性,扩大售汇的自主性,这种因为体制性原因导致的升值压力就可能明显减缓。
实际上,即使保持人民币名义汇率的稳定,如果缺乏一个有效率的外汇市场,那么,如果考虑到物价的因素,人民币同样可能会在事实上出现升值。特别是人民币在事实上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使得人民币汇率受到美元的影响非常大。实际上人民币在过去十年里,升值一直在平稳地进行,只是它的表现形式并不一定表现为名义汇率水平本身的大幅波动,可能表现为物价的差异等等。这是我们观察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时必须注意的关键之一。
随着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不断提高,以国有银行改革为代表的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在不断地成熟。既然目前强调要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的情况下相对稳定,那么,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显然不能说是均衡的状况。国际比较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如果出现了持续的顺差,持续的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和出现了持续的逆差一样,都有大量的副作用,特别是顺差过大,恢复平衡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因此,从外汇管理的政策趋势看,应当逐步改变不对称的外汇管理体制,对流入和流出采取相对中立的政策倾向,放宽强制结售汇的管理体制,减缓体制性放大的升值压力。同时,从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出发,适当扩大中国市场所需的高技术等的进口,控制一些资源性出口;扩大资本的适当流出,抑制投机性资本的流入,特别是要防范短期外债的比率过高,制约汇率调整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在体制性的缺陷消除之后,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就可能没有想象的大,在此基础上逐步放松汇率的波动幅度,推出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促进外汇市场的发展,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巴曙松研究员(国研中心金融研究所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