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天下一锅炒 > 正文
 

上海农业老品种迎来新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 09:19 解放日报

  本报讯(记者 刘颖)曾是上海四大名特优甜瓜品种之一的七宝“十条筋”黄金瓜,找回了原汁原味。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日前宣布,由于选优复壮取得成效,几近灭绝的七宝黄金瓜已恢复品种特征。其实不仅黄金瓜,越来越多的上海地方“老品种”都面临发展新机遇。

  位列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首的“松江鲈鱼”,在上海沿海及其河流已绝迹20多年。记
者从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管理办公室获悉,松江鲈鱼苗种生产技术已获得突破性进展。课题组从全国各地寻找到鸭绿江、富春江和青龙河的松江鲈鱼3个自然群体,采捕亲鱼400余尾,使国内停滞多年的松江鲈鱼研究工作得以继续。经过努力,已使人工繁殖松江鲈鱼苗种工作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并在寻找产业化的机会。

  上海地区家猪饲养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嘉定肉猪在明代嘉靖年间作为珍品上贡;而以枫泾猪为原料的“枫泾丁蹄”,在光绪2年荣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近年来,由于饲养者热衷于三洋杂交瘦肉型猪,地方猪种无人问津,最低谷时全市仅存留200头左右。但是,本地家畜具有耐粗饲的特点,不仅有坚强的地域适应性,而且品种之间是在不同时期形成,有一定的遗传距离,对疫病有较高抵抗能力。从2003年起,上海加大了地方品种的保种与开发力度,对梅山猪、枫泾猪、沙乌头猪、浦东白猪、上海水牛、浦东鸡、崇明白山羊等进行提纯复壮与杂交利用。据市畜牧办统计,目前地方品种的保种群体在数量上已有明显增加:浦东鸡原种保种数量从原来的600羽增加到1200羽;地方优良猪种已圈存453头,比2002年增加166头,增幅57.84%,其中崇明沙乌头猪群体增加35头,增幅87.5%等。

  专家指出,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必须以丰富的品种资源为基础,才能迅速而经济地实现。比如,猪肉消费已从高脂肪肥肉到高蛋白瘦肉,再到带有肌间脂肪的瘦肉。目前,上海用沙乌头猪为母本,与外来的洋种公猪杂交开发出四元杂交猪,既保持了外来猪瘦肉率高、长势快的特点,又融入地方品种繁殖率高、肉质好、风味佳等特点,年销售量已达2.5万多头。由此可见,保留传统的地方品种对开发新的杂交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悉,在种植业领域,像杨行黄瓜、小青冬瓜、黄心芹、矮抗青等地方品种都已成为重要的遗传育种材料。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上海农业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