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提到了该减税的时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5日 18:47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好的政府应当是“官不与民争利”,那么税收收入增速就不能长期远高于居民和企业收入增幅。但国税总局 7月22日公布的上半年税收数据,显然会再次引人置疑,为何在中国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时,全国税收同比增长仍高达 30.5%?

  在此前《投资者报》社论中,我们多次论述,中国应实施大规模减税计划,这也是许多经济界人士的共识。经济学家吴敬琏 7 月 22日明确亦旧话重提, 认为18年来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每年都超过20%,“眼下到了该减税的时候”。我们认为,决策层应认真考虑这一具有广泛民意基础的政策建议,适时推进包括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加出口退税、提高个税起征点等一系列减税计划。

  减税主张,是基于防止中国经济进一步滑坡的紧迫压力,也是在从紧货币政策治理通胀孤掌难鸣形势下,国家财政和税收等政策必须配套出台的现实要求。特别是税收政策,多年来确保财政收入增长数倍于同期 GDP 增速,只能说明政府取之于民甚多。而中国长期是亚洲经济体税负最重者,在全球税负痛苦榜上也高居第三位。这不仅有损中国形象,亦显示中国企业和个人远未合理分享经济增长成果,政府减税其实早已具有超乎外界想象的较大余地。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在加速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因为持续高增长的税收收入,政府仍然是最具经济权势和利益掌控的主体。这或许有利于各级政府快速集中财力,把诸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公共事务办得更快、更好。但数额巨大的财政收入,也的确纵容了政府机构和人员膨胀,行政开支大增,更使投资性财政支出难以控制,投资效率趋低,各项财政补贴或转移支付,既增加收支成本,还造成更多难以管控的权力寻租和“跑、冒、滴、漏”。

  既然社会财富通过税收过多集中于政府后,并不能被管得更好,也不能保证都用在刀刃上,那么通过减税藏富于民,让企业和个人更自主、更有效地支配这些财富,给他们更充分的发展空间,就是更好的选择。当然,这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坚决转变思路,调整财政收支,主动放权让利。我们要明白,只有尊重市场规律,鼓励企业和个人发展,才会有中国的持续繁荣。

  相关研究还表明,大规模减税将增加企业和个人所得,但并不会像一些决策者或研究者所担心的那样造成总需求扩张。因为企业和个人多拥有一部分财富的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有相应减少,整个社会的需求总量不会有太大变化。今年上半年的情况还表明,社会总需求实际上呈收缩之势,企业盈利增长放缓,倒闭和隐性失业堪忧,个人支出增速也下降明显。

  而在此前多年经济增长中,固定资产投资主导的需求扩张,远高于居民消费主导的需求扩张。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税收增长迅猛,财政可支配的钱过多,而居民收入却增速缓慢,个税征收偏多偏重。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仅 6.3% ,但同期个人所得税却增收27.3% ,再不大幅提高个税起征点,恐怕真是置民意于不顾了。

  我们还注意到,针对企业和公众要求减税的呼声,有的财政部门官员担心今明两年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减税可能造成政府缺钱。这种担忧经不起推敲,不能成为政府拒绝减税的理由。多年来,各级财政支出的主要部分,并非社保等民生,而是投资性支出和行政性开支。去年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财政支出要“控总量、调结构”,就是要增加社保等民生支出的同时,控制投资性财政支出,并大幅压缩行政开支。然而从上半年情况看,这两方面进展都非常缓慢。

  时值暑期,又有上百万高校毕业生加入职业大军,一方面公务员仍是他们热烈追逐的就业首选,另一方面还有数十万毕业生宁愿暂时失业也不愿投身市场自寻出路。这非常引人深思。多年来,虽然政府部门一直在调整合并,但公务员人数却继续呈增长之势,大幅压缩行政开支难以推进,公务员职业发展和收入保障极具吸引力。这真是让人感慨的改革回潮,在高税收增长支撑下的政府强势和既得利益,显然压制了市场的发展空间、创造活力和职业吸引。

  由此我们再次郑重提醒,的确“到了该减税的时候”。这是优化收入分配制度的必然选择,更是缓解中国经济下滑之忧、鼓励企业和个人创新发展的更优选择。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