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证券交易印花税早该取消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8日 11:12 《理财周刊》

  从去年5月29日,到今年4月24日,印花税率上下调了两次。印花税率的一上一下牵动了太多人的神经,它已经成了市场背后巨大的无形推手,也让大家的心理蒙上了沉重的阴影。

  文/黄罗维

  4月23日的夜晚,对许多投资者来说肯定是不平静的,因为从当晚的中央电视台传来了一个大家期待已久的消息:从2008年4月24号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率,由现行3‰调整为1‰。消息一出,笔者的手机响声不断,人也是彻夜未眠,各路人马兴奋之余都有一种血脉膨胀之感,终于在4月24日,上证指数高开261点。

  往事不堪回首,去年的5月29日的深夜,同样也有这样一条消息令广大投资感到震惊: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5月30日,这绝对是中国证券史上令人刻骨铭心的一天,当天上证指数下跌281点,近900只股票被牢牢地封在了跌停价上。

  风雨轮换又一年,这一年来许多投资者饱受了股市的煎熬,用苦不堪言来形容可能并不为过,印花税率的一上一下牵动了太多人的神经,它已经成了市场背后巨大的无形推手,也让大家的心理蒙上了厚厚的阴影。当许多投资者还在为这次印花税率下调欢呼雀跃时,笔者的态度却是悲观的,印花税如此不断地玩弄市场和投资者,它早就应该被取消,因为它已成了中国股市的一个“怪胎”,其带给市场的繁荣是畸形和短暂的。

  首先,加剧了市场动荡。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由来带有计划经济体制因素与市场经济体制因素二元并存格局下的经济转型过程的浓厚色彩,从一开始就没有立法机构的准许和授权,仅凭政府行政部门的政令而套用不同税种的法规执行,并凭由政府部门对市场冷热的主观判断而随意变动税率的高低。在这种情况下,无疑加大了市场的风险,让投资者无所适从,是股市暴涨暴跌的幕后推手。

  第二,形成了畸形政策市。成熟股市的调控可以通过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政策工具来进行,它们在使用上一般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但现在对印花税率的过度依赖使得我们对股市的调控手段过于单一,投资者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也就被放大了。为了防止市场的过热或过冷,出现了许多中国特有的对证券市场价格的调控方式,例如重要大人的讲话、媒体评论员的文章、时机恰好的某项利多或利空政策,而印花税税率的调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但从长期来看,这种类似行政手段的“霸王式”调控对市场百害而无一利。

  第三,不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实际上,国际上成熟股市收取印花税的非常少, 从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证券交易印花税呈下降趋势,最终大部分发达国家都逐步取消了印花税。今年我国香港的证监会主席也呼吁应取消印花税,因为整个世界金融交易的趋势是要不断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风险。

  第四,加大了交易成本。我国广大投资者,尤其是散户小股民还不是什么“百万富翁”,他们勒紧裤带攒点钱是十分不容易的,如今他们把这笔钱投入股市救活了一大批企业,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何况,散户小股民在市场中永远处于劣势,过高的交易成本只能逼着他们去追涨杀跌,到最后非但不能增加财产性收入,反而形成了财产性亏损。

  最后,我们不得不发现这样的事实,就像不少专家提出的观点那样,我国现有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征收并不符合法律对于印花税范围的界定,可以说只是借用了印花税之名,而无印花税之实。目前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其实就是在许多国家仍然存在的证券交易税,只不过我国并没有专门的证券交易税立法,因此只能借印花税的“壳”来达到“上市”的目的。税收征缴过程中对制度构建的忽视造成了现在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政策行为,从而削弱了税收的法律行为本质,以至于税率调整缺乏法治原则基础之上的正当性依据,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公众的可接受性,最终损害了市场整体的健康和安全。

  所以归根到底,当前的印花税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异化和蜕变,有人说它是市场的“集结号”和“发令枪”,这是实在是极其危险的。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