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征税由生产向消费环节转变的四大优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 01:12 中国经济时报

  贾若祥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强调先生产后消费,征税环节也主要是在生产环节。而根据世界税收经验,对生产环节少征税甚至不征税、对最终消费环节多征税是一个有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税收政策。我国目前的对生产环节多征税、对最终消费环节少征税甚至不征税的体制,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并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随着我国国内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消费将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促进我国征税由生产环节向消费环节的转变,既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具体来说,促进我国征税由生产环节向消费环节的转变,对于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镇化质量、统筹区域发展和营造统一市场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改善。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成绩是通过经济的粗放增长取得的,我国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和环境代价。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今后的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我国目前征税主要停留在生产环节的情况下,不利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可以说,我国对于生态环境问题高度重视,针对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先后出台了若干法律法规,并配套了很多的政策措施,但是实施的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征税主要停留在生产环节,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就不得不谋划如何发展更多的产业,特别是纳税较多的工业,而不是谋划如何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因为消费环节的税收收入在税收总收入中占比较少。很多地方在治理当地的污染产业时候,往往也会面临税收流失的巨大压力。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甚至冒着违反国家有关环保政策、土地政策等相关政策的风险,大力发展或者引进一些高污染产业。而促进征税由生产环节向消费环节的转变,则会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象。如果消费环节的税收成为当地税收的主要来源,当地政府就会将重点放到如何营造有利于消费的环境,如何吸引更多的居民到此居住,保护生态、治理污染、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就会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而不能够给当地带来多大税收却污染严重的企业自然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

  有利于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

  我国城镇化在改革开放以前发展十分滞后,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得到迅速发展。从全国来看,长期以来,我国每年的城镇化率都要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1千万以上的人口转移到城市,如此高速度大规模的城镇化,由于当前征税主要在生产环节,影响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由于增长方式粗放,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有不少矛盾与问题与我国当前主要在生产环节征税具有密切联系。首先是产业与居民的争地问题。因为在生产环节征税,因此,很多城镇更倾向于将城镇建设成为产业基地,特别是纳税较多的工业基地,这样,城镇的财税收入才能有保障,对于纳税较少的第三产业,甚至不会产生税收的城市环境治理和社会事业,则普遍重视不够。

  其次就是因为工业在城镇过度集聚所引发的环境、水资源、能源等一系列问题。工业在城镇的过度集聚,特别是(特)大城市的过度集聚,给城镇造成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能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工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惟独受益的就是城镇的财税收入。这种现象在作为首都的北京也十分明显,一些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企业在北京迟迟不能外迁,关键原因就是这些工业往往也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如果改由消费环节征税,则会扭转这种将城镇建成工业基地的现象。城镇就会想办法像现在欢迎作为纳税大户的工业企业一样吸引更多的人到当地居住,现在存在各种限制外来人口的户口制度则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为有了更多的居民,才能有更多的消费,然后才能有更多的税收收入。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到城市居住,城市就会不断完善其教育、医疗、休闲、交通等基本服务设施,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

  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经历了快速发展,但是区域发展差距也迅速扩大。虽然国家采取了若干措施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但是到目前为止,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区域发展差距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区域社会发展差距两个方面。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生产追求效率,各种生产要素往往会向能够产生高回报的地区流动,而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区位条件优越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各大城市,而位置偏远、发展基础薄弱的西部地区在这方面则没有优势。因此,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会愈来愈大,这种差距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

  在统筹区域发展的时候,按照生产(经济)追求效率,分配(社会)追求公平的原则,区域之间要缩小社会发展差距。但是我国目前主要在生产环节征税的模式使得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直接影响了社会发展差距的扩大,因为经济活动特别是工业活动愈发达的地区,如果按照目前主要在生产环节征税的模式,其为当地创造的税收越多。社会发展注重的是公平,而不是经济发展注重的效率。如果没有财税的支撑,社会发展则无从谈起,落后地区由于经济落后而造成其社会发展成了无水之源,变得更为落后。

  同时,对于落后地区而言,由于其经济相对落后,很多消费品大都来自相对发达的地区,而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则将税收留在了企业所在地,消费这些产品的落后地区却不能因消费这些产品而得到相应的税收。主要在生产环节征税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为发达地区做出了贡献,进一步拉大了区域发展的差距。如果将征税环节转移到消费环节,落后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但是其在消费外来产品的时候却能够得到相应的税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高落后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有利于构建统一的市场体系

  促进征税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转变,有利于消除区域行政壁垒,营造统一的市场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区域市场的行政分割十分严重。尽管国家做出了很多努力来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但是就目前实施的进展来看,区域之间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而市场一体化建设却面临种种矛盾和问题,实质性进展不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与当前主要在生产环节征税有关。由于主要在生产环节征税,为了支持这些企业发展,很多地方就鼓励消费这些企业的产品,尽可能将税收留在当地。而与这些产品相竞争的同类外地产品,由于产地不在当地,其生产环节的征税也不在当地,于是,地方往往会制定各种显性或者隐性的法规,排斥生产地不在本地的产品进入当地市场,区域市场因为征税主要在生产环节而受到行政分割。很多质优价廉的产品在开拓生产地以外市场时往往会遭遇到种种非市场因素的阻碍。如果促进征税主要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转变,则会在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当地政府为了促进当地消费,就会为质优价廉而为当地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而不会考虑这种产品是否在本地生产,从而在根本上消除行政壁垒对区域市场发展的阻碍。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