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个税申报遇冷彰显隐性收入监管缺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 11:33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苗兴林 报道

  4月2日,是全国个税自行申报截止日期。《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自行申报的总人数与估计的高收入人数可能会有很大差距。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截至3月29日,全国各地税务机关受理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人数达到137.5万人,共补税15亿元。有专家分析,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人数有600万至700万人,如果以此为基数,最后实际申报人数可能仅占应申报人数的1/5。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随机在北京街头进行了采访,许多市民对个税申报新政不甚了解。“个税每月都从工资里扣除了,不知道年收入12万以上还要自己去税务部门报。”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的李姓市民说。

  “自行申报会不会重复计算我纳的税?反正有单位给我们纳税嘛。”还有一些市民担心说。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也介绍说,一部分纳税人还不了解自行纳税申报的政策规定和要求,以为平时已经被扣缴了税款,就可以不用申报了。还有一小部分纳税人心存侥幸,认为税务机关不可能掌握自己的收入情况,不想申报。

  而记者从一些地方已申报人员的结构中发现,工薪阶层成为“主角”,而那些本应成为个税申报“主体”的人,特别是一些隐性收入占其收入较大比例的高收入者如高校教师、演艺界人士、私营企业主等到税务部门申报的却较少。

  由于对隐性收入纳税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不少高收入者未被监管,更不用说到税务部门主动申报。

  其原因之一是,户籍管理和银行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税务部门目前掌握比较充分的主要还是工资收入,对于现金、

股票等收入情况的监控还比较困难。而高收入阶层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不是通过工资形式表现出来的,例如转让财产所得、资本市场收益等既分散又隐蔽的收入。

  福建省地税局有关人士近日也表示,由于中国人喜欢用现金交易,很少用

银行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收入特别是隐性收入很难掌握。其次,目前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使得税务机关很难掌握纳税人的真实收入。

  福州大学财经系有关专家指出,一些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收入、费用不能匹配,一些收入不入账;一些企业明明有盈利,就是不分红;一些私营企业主少领或不领工资,或将个人及家庭消费拿到企业报销,这些都导致部分私营企业主隐性收入较多。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税务部门应该明确隐性收入是否需要申报的问题,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力度。同时,税务部门应该加大与金融机构、房管部门等的合作,健全个人信用体系,掌握纳税人各方面情况,让隐性收入曝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