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如何治疗农村税费改革后遗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 09:24 中国经济时报

  ■农村税费改革调查(一)■本报记者王宇新

  山西原平素有“东山摇钱树,西山聚宝盆,中间米粮川”之称。王家庄乡正好位于原平市中部,老百姓以粮食生产为主,玉米的种植面积占到全乡种植总面积的90%以上,人均耕地面积2.5亩。

  山西是从2000年7月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最初选择不同区域、不同经济类型、具有一定代表性且工作基础较好的代县、太谷、襄垣、泽州和临猗五县为试点,随后于2003年在全省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工作,2005年在全省所有农业县(市、区)全部免征农业税和附加。记者日前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在山西省基本落实,但也留下不少“后遗症”。

  减负抵不过涨价?

  “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收入跟以前差不多,也就是一亩收入二三百元钱,刚刚够吃饭。”坐在田埂上歇息的王二柱接受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5年就什么税费都不交了,每亩还补贴10元钱,但他的手头并没有因此变得宽裕。他指着满地金黄的玉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拿眼前这块玉米地来说,亩产在1200斤左右,刨去一袋硝酸氨74元,一袋尿素20多元钱,一亩地的肥料共有100元钱,再除去浇两水地花费40元,耕地15元,种子25元,除草5元,播种5元,收割后还得租小平车也要20元,雇人帮忙每人每天35元,按照以往的玉米收购价格每斤0.5元,一亩好一点的地纯收入满打满算也就300元,赖一点的就更不用说了。

  王二柱表示,现在的收入和以前差不多,以前一亩地交税11元,但当时的硝酸氨比现在便宜得多,一袋才20元—30元。一家人种10亩地,一年下来也就刚刚够全家人吃饭。其间,农业税几经调整直至取消,他都记不清楚每年到底交多少,只是人家要多少给多少。村子里的李大伯则在2005年直接把家里的6亩地租了出去,一亩地一年收100元钱,自己则在附近的煤矿打工。他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现在一亩地的纯收入也就二三百元钱,连肉都吃不上,只好出去打工了。

  据了解,永兴怀化西街是王家庄乡21个自然村之一,人口为3287人,拥有8507亩土地,祖祖辈辈的农民都“靠天吃饭”。“虽然农业税不收了,但是农民的负担基本上没有减轻,如何增收成为摆在农民面前的新问题。”永兴村的邢书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中央对农民的政策挺好,但生产资料的涨价远远大于在农业税方面的减免:灌溉用水,从以前的1分到8分,再到1角2分,至现在的1角4分,比以前翻了14倍,农民的日子还是紧巴巴的。

  乡、村财政只够吃饭

  “我这次来乡财政借点儿钱修路,可是乡财政也穷得很,根本借不到。”记者在原平市王家庄乡政府采访时碰到垂头丧气的邢书记,当得知记者正在采访农村税费改革对乡级财政的影响时,他显得很无奈:纯农业的乡村财政非常穷。每年乡里只拨给3万多元,除去每年必须订阅报纸的四五千元,剩余的刚刚够村干部的工资。由于村里没有企业,大队(村委会)穷得什么都没有,连打井的十几万元都拿不出来,只能是趁有树时卖点树。

  邢书记表示,农民增收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和技术不到位,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村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是当务之急。但村委会缺乏培训资金,培训的基础设施也非常差,全村连一部电脑都没有,无论是信息还是技术都跟不上时代发展;村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几乎没有什么培训制度。

  对于村财政的困境,村民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村委会什么都没有,连办公都像是打游击。后河那条公路以前还能通行大卡车,现在连个小平车都过不去,也没有人管。农民靠集体指望不上;只好靠个人,看老天爷的脸色行事了。

  乡财政日子也不好过。王家庄乡办公室的郭主任也有类似的感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以前乡财政是靠“三提五统”来维持正常运转,现在变成了转移支付,此外基本上没有什么资金来源,除了办公经费,基本就够支付乡干部的工资。他告诉记者,办公人员的工资还勉强可以保证,其他的都是走专项资金,一点节余也没有,乡里无力组织各种科研活动。

  如何治疗农村税费改革“后遗症”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洪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税取消后引发的层次更深、涉及面更广的改革问题才刚刚破题。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减轻,成效显著,但农村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仍未解决。总体上看,农村改革还不够彻底,尚未建立起与税费改革相配套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因此,下一步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这也是农村改革中层次最深、环节最多、难度最大的改革。

  宋洪远表示,首先要关注如何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提高县乡财政的自我保障能力;其次,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化解农村债务危机。

  “要把治税费与治冗官结合起来,压缩开支,减轻财政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当前,由于财政收入增加的速度跟不上财政供养人员增加的速度,财政支出中用于供养人员的支出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在职人员的经费开支,必然会产生集资办事、收费养人等现象。久而久之,必然加重群众负担、损害政府形象、恶化干群关系,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基层政权的长远建设将造成不利影响。

  “要把税费改革与县乡政府机构的改革配套进行。”韩俊表示,要进一步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规范地方财力的分配关系。按照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界定地方各级收支范围,确保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