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燃油税改革难唱独角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09:0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王栗涛

  7月26日,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在全国节能工作会议上透露,相关部门将调整完善现有税收政策,密切跟踪国际油价变化,研究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燃油税尽快出台。

  一拖再拖的燃油税为何难登场?

  自1994年提出开征燃油税,到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公路法》,首次正式以“燃油附加费”替代养路费为表述在官方文件上出现,原计划是准备自1998年1月1日起实施。1998年10月,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的公路法修正案草案里,将“燃油附加费”改为“燃油税”。1999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公路法》修正案,对车辆开征燃油税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随后,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国家计委等部门《交通和车辆税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34号文件)对我国燃油税的纳税人、纳税环节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2001年年初,时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人庆表示,燃油税的工作已经进入审批程序之中。

  这一拖就是五年,从2006年上半年开始,财政部的官员就在不同场合放出燃油税的风来,最近的则是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的“推进燃油税尽快出台”。

  “燃油税已经喊了十多年,没什么新鲜的,惟一有争议的就是如何平衡各部门利益。”一位当年见证了燃油税制定过程的老专家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坦言。

  “可能在2007年出台汽油税,随后就是

柴油税,最后则是碳税。”发改委
能源
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室主任姜克隽研究员曾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透露过一些细节情况。

  而对于燃油税为何迟迟不出来,学界也多有说法,但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公路交通系统几十万人的安置怎么解决?而且也关系到地方利益,更不要说老百姓能不能接受,所以很棘手。”

  “燃油税”等于“独角戏”?

  对于燃油税的开征,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随机调查了几十名私家车车主,相当一部分车主对于燃油税的征收表示认可,但也同时担忧:“燃油税可以征收,但是最害怕出现燃油税也收、养路费也变着法子收的情况。”

  费一直是交通系统主要的财政收入,一位发改委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燃油税出台以后,费可能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但具体细则不便透露。”

  现在学界对于燃油税的主要分歧是,燃油税是否应该在高油价的环境下出台?一部分学者表示,现在经济可以抵御高油价带来的负面危机,因此,燃油税现在出台反而能更加促进环保与节能工作的展开。而另一部分专家则主要是从社会各方面对于燃油税的承受能力考虑,提出缓行。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明确表示:“现在油价已经这么高,再去搞燃油税时机是不是合适?方方面面可能都不好接受。”他还认为:“选择这个时机出台燃油税可能效果不是很好。”

  “推进燃油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对未来能源体制的整体目标考虑,而急于推进单一的某一项政策,很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表示,要警惕我国的能源财税改革走向某一种财税改革的“独角戏”,要防止能源体制改革走入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他举例说明,现在对于石油产业的财税改革过于关注中端的燃油税和特别收益金的进程,而缺乏从理顺整个产业机制的思路去制定一整套的改革方案。他表示,应该通盘考虑勘探开发、炼油

化工以及贸易销售等上、中、下各个环节的整体改革。

  整体打包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截至记者截稿前,记者还未获得燃油税相关的具体征收细则办法,而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燃油税税率也不相同,如美国对汽油征收30%的税率,93号汽油零售价格约为每升4.3元人民币;英国税率是73%,油价约为每升12.2元人民币;日本税率是120%,油价约为每升7.5元人民币;德国税率是260%,油价约为每升11元人民币;法国税率是300%,油价约为每升10元人民币。

  当记者问到燃油税是否也会像油价一样与国际接轨时,“全世界的油价和燃油税率都不一样,你说定多少才合适?”王震认为,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改革,首先要明确改革的目标在哪里,然后通盘考虑能源体制的理顺,不能孤立地出台特别收益金或燃油税。

  王震一再强调能源财税的改革应该是整个产业链的整体税赋改革。他还认为,虽然我国有资源税,但是无法反映出真正的市场价格,而国外对上游勘探开发以及对资源的使用都有相关一整套的财税体系。财税改革还应该与价格形成联动机制,让整体的财税改革和联动的税与价一起去理顺能源体系。

  姜克隽还认为,燃油税的改革也要考虑到对农民以及弱势群体的补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