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税方案是片止痛药 功效不过是影响价格波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08:56 中国经济时报 | |||||||||
■汪晓波 所谓的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第二轮宏观调控,风雨欲来。有媒体报道说,各有关部门根据“国六条”的意见制定的相关落实性措施,呼之欲出。 “国六条”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发挥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税
针对这些政策学者的呼吁,有人立刻表现出了不满。经济学者薛兆丰先生撰文质疑:重税岂能压房价——若重税不仅能阻止地产商抢地盖楼,还能让政府增加收入,让老百姓买到廉价楼房,那何不能把重税推广其他所有商品上去? 薛兆丰的分析有其理论依据。政府增加税赋,其额外成本必然最终摊在开发商和购房者身上。理论上,成本的增加与房价的下降其实南辕北辙。 换个角度看,“加税”是政府行政手段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办法,尽管其政策目标并不是指向房地产市场的远期的健康,但的确会对近期市场的波动产生影响力。这就像一个人生了龃齿,牙疼得不行。医生得先给他吃片止痛药,先稳住再治病。或者说,在消炎的同时也给他吃上一片止痛药,以缓解眼前的痛苦,还能显示出医生的确是懂医的。 政府若在交易环节上加征税收,其实就是给当下混乱的房地产市场下一片止痛药。药效当然会有,但于长远,却会看到负作用。原因很简单:是药三分毒。 “加税”的毒性,隐而不露。表面上看,在交易环节增加税赋,就是为了打击备受诟病的投机行为——大家不是一直在说,房价不是被“可恶的”炒房者炒上去了吗? 有些事情,其实真的不用搬弄理论。回过头来看去年6月1日实施的一项“加税”措施。财税部门的通知说,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2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这个税可不低,达到房子交易总价的5.5%。许多人从经验里悟出:虽然此举抑制了一些交易行为,但是对于具有刚性需求的购房者,其实是增加了成本。5.5%的营业税,最终由上家和下家各掏出部分腰包来给政府买单。 “加税”从来不是休养生息的政策。有识者总在提醒,政府的“加税”政策,需要慎之又慎。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加税”惟一的赢家,只有政府。特别是当政府拿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加税”时,则更不能过于轻视。 中国房地产行业中的主要问题,从来不是因为几个不足为惧的投机者——因为投机也是合法的投资。这个行业积累出的毛病,本质上并非是价格的问题。在深层次里,因为住房保障制度的短腿,因为金融体制的缺陷,更因为政府发展理念上的扭曲以及官商勾结导致土地成本上出现一本糊涂账,在市场并不健康的前提下,房价自然也就被扭曲了。 因此,政府在交易环节“加税”,无助于改变这些根本性的病征。其功效最多不过是影响价格的波动,而非改变价格的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