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汇缘资产赵鹏谈私募五年记:建议投资者不要轻易买热门基金

广汇缘资产赵鹏谈私募五年记:建议投资者不要轻易买热门基金
2021年01月25日 09:21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白酒投资日报】张坤、萧楠调仓白酒股 居家消费怎么看? || 【新能源汽车投资日报】淡季提前出现缺口,全年供需缺口显现,从天际股份业绩预告看6F景气周期

  来源:深圳广汇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赵鹏

  岁岁月如梭,五年弹指一挥间,回想我2015年出来做私募的历程,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和陪伴,生活是最好的修行,我也得到了升华和成长。诚实、正直、公开透明是我对所投资的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诚实不仅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能力。人的本能是自我欺骗,人们自我欺骗的水平和程度远远超过别人对我们的欺骗。我力求做到对自己诚实,对所有人都坦诚相待。对自己诚实是做好投资的前提。现整理我的心路历程分享给所有的投资者和关注我的朋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初出茅庐

  我的经历和市场上绝大多数基金经理一样,名校毕业(中央财经大学本科、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硕士),经过正规公募基金(我先后在银华基金做行业研究员和华商基金做专户投资经理)的专业训练,都是基本面投资。但和很多明星基金经理不一样的是,我出来做私募之前只做了1年的投资,更谈不上什么江湖地位。由于北京雾霾实在让我难以忍受,而公司又没有三地办公的选择,我选择辞职离开北京。

  现在回想起来,我出来做私募的之前准备是不足的。主要是三方面,第一就是太年轻对自己认知很浅,甚至不知道如何认识自己,而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不但要全面认识自己,更需要对自己随时保持足够高的觉察力。对自己缺乏认知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投资的时候就会跨出能力圈,甚至没有能力圈这个概念;比如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就缺乏规划甚至不知道如何组建团队(我其实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没有团队),更不知道如何去管理一个团队。第二就是投资时间太短,没有处理各种市场复杂情况的经验借鉴。给别人管钱和给自己管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给自己管钱本质是做绝对收益,给别人管钱既要做绝对收益又要做相对收益,还会面临各方面的干扰,难度要大很多。如果缺乏足够的觉知和经验,在多重压力下是很难做好投资的。第三,就是对投资理解的深度远远不够。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而认知不客观或者不准确是很难持续赚钱。投资要想赚钱,必须要对公司的理解比绝大多数人深刻,对公司的熟悉程度超过绝大多数人,而我当时这两点都没有做到。

  不过无知者无所畏,这就是年轻,我居然就出来了,而且火速成立公司发行了基金。客观的说,我2015年那会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基金经理,但是我自己并不知道自己不合格(所以我才敢出来),我的朋友们也不知道我不合格(所以他们才会把钱投给我)。但是即使如此,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有个好处,就是一些投资基本原则和底线没有逾越,总体路子还是对的,也会经常去反省自己的决策并及时纠错。虽然经历了后来的多轮股灾和熊市,还是生存了下来。在A股市场一年翻一倍的股神比比皆是,五年翻一倍的人寥寥无几。如果叫我去买别人的基金,一个是一年翻一倍的基金,一个是五年翻一倍的基金,我以前会去选择一年翻一倍的基金,但是我现在会去选择五年翻一倍的基金。一年翻一倍其实相对比较容易,但是五年翻一倍反而更难。因为要想一年翻一倍,胆子大激进一点就可以做到,如果遇到特定市场风格甚至可能赚更多。但是五年翻一倍却要求长时间内都不出错,激进的投资者基本上五年内都死掉了,大家都看不到了。这叫幸存者偏差。

  我当时为何敢出来,还有个原因是我当时的投资模型,简单的说就是与内部人共舞,因为根据历史统计数据,那些内部人买自己公司的股票,平均收益率都很高。于是我就模仿跟踪他们的行为,再加上一些基本面的研究和判断,来构建我的组合。这个策略在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间是有效的,但是并没有抓住根本的问题,同时还存在重大缺陷,这是我当时并没有认识到的(后面我会具体阐述)。人们在赚钱的时候是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方法可能有重大缺陷的,往往只有亏钱的时候才会去反思。其实投资的核心不在于用什么方法和模型,而在于是不是买到了低估的能够持续增长的企业并守住。

  二、股海沉浮

  人生没有回头路,透过后视镜看来路都是很清楚,但是站在当下看未来却模糊的,这就是投资,永远只是一个概率游戏,从没有百分之百的确定。甚至说,如果当年有人告诉我投资要经历些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我不一定还会进入这个行业,但是既然来了,我就会不断超越自己把事情做好。

  20155月在享受了几天短暂的牛市尾巴,我的收益率突飞猛进(我没有加杠杆,甚至都没有开通融资融券),但是我还是很清醒和警觉,发现有些创业板龙头企业明显疲软,我立即把手里所有创业板股票都卖了,把仓位降到了70%,后来市场果然开始下跌。有个券商的朋友给我说他们一些账户开始被强行平仓了,可能对市场会有重大影响,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可惜我并没有重视。于是我的净值继续回撤,后来有一天我实在受不了果断清仓,这个阶段净值差不多回撤了15%,其实还不算糟糕。正如很多投资者经历过的那样,新手死在逃顶上面,老手死在抄底上面,虽然正式做投资我是新手,但毕竟入行也快8年,我逃顶还算及时跑得快。但是没过几天,实在无法忍受不赚钱的煎熬(可见我当时是多么浮躁,但是我自己并不觉察),我又全仓杀了进去,然后又一轮下跌。这次下跌让我异常痛苦,我很纠结该不该二次清仓,毕竟当时各种救市呼声很大。

  在这种重大决策关头,我们所受的教育和经历就起作用了。记得在五道口读书期间,刘老师给我们讲,他说他当年当证监会领导的时候,觉得自己很有两把刷子出个政策能影响市场,等他退休以后再去回想,根本影响不了市场,市场该怎么样还得怎么样。在那个关头,他的那段话不时在我耳边响起。经历过2015年股灾的朋友或许还有印象,有一天周日,李克强总理从国外回来了,央行出大招了,既降准又降息了,于是第二天周一早上所有股票一开盘就涨停了。就在当天早上925分到30分的5分钟时间内,我迅速做出了清仓的重大决策。我用所有持仓股票比涨停板低3%的价格挂出了卖单,一键清仓了,9点半正式交易一下就全部成交了。但是做出这个决策的依据就是:市场该怎样最终还得怎么样,谁也影响不了。当时市场异常高估,而且投机气氛异常浓厚,从常识上说,肯定不是买股票的好时机。正是由于这个清仓,使得我的净值回撤虽然也比较大,但是还不至于太难看。因为当时所有股票从涨停到跌停,第二天开盘跌停,第三天继续开盘跌停。要是不清仓,就还会下跌40%

  极端的市场,要是没有高度的警觉和及时处理,回撤和波动就会特别大。如果给自己管钱到无所谓,但是给别人管钱,会让很多人发疯。周三晚上国安部出手抓人,于是强力救市了,然后一波轰轰烈烈的反弹开始了,既然刚刚经历了抄底二次止损的教训,我就暂时退出了市场,不再参与。而我们当时和安信证券合作正在发行的一支基金,募集到一半,由于我感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能给大家赚钱,于是我就把钱原路退给了投资者。我这么做当时完全是出于为投资者考虑,我都不知道能不能给你赚钱,我不想拿着你的钱收管理费。但是后来我才发现,我这个看似保护投资者的决定反而害了很多朋友。因为我虽然把钱退给了他们,但是他们却不会把钱从股市撤离,他们却去自己炒股,于是经历后面二次股灾和2016年初的熔断和后来2018年的熊市,很多当年还有100万可以买私募的朋友亏得只剩下了20万甚至永远被这个市场消灭了,要是我不把钱退给他们,到今天可能他们也能翻倍了。

  所谓盈亏同源,那一波波澜壮阔的反弹我完全错过了,但是没过几天第二轮股灾又来了,下跌之惨烈,更多人爆仓,我因为开始冷静观察,完全逃过了第二轮股灾。

  第二轮股灾以后,市场又开始企稳温和上涨,我又陆续开始加仓入市,一直到2015年年底净值回升了10%。记得2015年最后那天我去山东调研一家企业(现在我都不想说这个企业的名字,当年我还花钱去调研它,要是现在我看都不会看这种二流垃圾企业一眼,此为后话)。调研结束后去火车站把票弄好,进站后还有半小时后才开车,我拿出电脑打开交易行情软件看盘。按照以前经验往往最后一天公募基金为了排名多少会争夺一下,但是那天盘面异常平淡,事出反常必有妖,经历了两轮股灾以后我随时保持高度警觉,当即就开始大幅卖出股票,最后十分钟时间我把管理的三个基金仓位从100%降到了70%,凡是当时在涨的股票我都尽量卖出。

  2016年元旦期间关于来年市场走势有各种讨论,但是没有人预料到会熔断,甚至还有很多乐观的声音。我也不知道哪儿来的灵感,反正就是潜意识里觉得总不对劲,所以元旦后第一天一开盘就开始狂卖股票,第一个基金我用了两分钟时间把仓位从70&降到了5%,第二个基金我用了三分钟时间把仓位由70%降到了15%,下跌太快了我不敢继续在一个基金上面耽误太久时间,就去卖第三个基金,用了五分钟时间把仓位从70%降到了30%,然后很多股票都快跌停了,实在有点不忍心卖了,说真的,那一刻我有点犹豫了,因为我并不确定会熔断,所以那个基金就留了30%仓位,结果这点仓位后面都跌了30%。但比起很多满仓熔断的人来说好了很多。

  清仓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几乎没有再进去了,到年中有过一次加仓,但是在盘中受到干扰我又一次止损。我当时是一个定力比较差的人,很容易受别人的干扰,这一点我当时并没有觉察,更不知道如何去克服。

  我开始思考到底该怎么办呢?从2015年中到2016年我几乎没有赚钱,于是很多投资者开始赎回,我当时的状态是无所谓,大家来去自由即可,对所有赎回的客户我也没有去挽留,完全是客服帮忙办理手续。其实我是有心无力,我当时自己不够强大,因为站在当时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我们这个行业需要自己足够强大,否则的话就无法在我们自己最受伤最低迷最需要安慰的时候去接受别人的负面情绪去安慰别人。我考虑很久,觉得A股总体来说投机氛围太浓,于是我第一次把目光转向港股,那边确实很便宜,很多价值股常年被低估。我于是在2016年底开始建仓港股低估值的价值股。

  结果2017年我们买的股票就大爆发了,而很多赎回的客户又回头追了进来。从那以后,凡是想赎回的客户,我们都会努力去和他们沟通尽量让他们不要在亏钱的时候赎回。不然我们的基金哪怕最后涨了很多,但是他们却在我这里亏钱,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士,有职业道德和义务去帮助他们克服人性的缺点不让他们被自己的情绪干扰做出错误的决策。

  然后到了2018年初我们的基金被很多朋友申购。我们这个行业是很容易害人的,大家总会在我们最低谷最该支持我们的时候抛弃我们,而在我们最不好操作、市场一片火热的时候把钱给我们,而经过回撤和一段时间沉寂,他们又忍受不住煎熬又会抛弃我们。投资者总在不断折腾,不断在各个基金之间反复选择。最后我们的基金涨了,但是他却没有赚钱。所以后来我们发行基金都必须锁定三年,任何一笔投资的钱都锁定三年,因为我们不想给别人亏钱。如何才能不亏钱呢,就是亏钱的时候不许他赎回。而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不是极端情况,三年我们亏钱概率是非常小的。过去二十年中国股市年平均涨幅14%多,深圳房价涨幅11%多点,但是绝大多数自己炒股的人都是亏的,而几乎所有买房子的人都是赚钱的,为何呢?房价跌的时候他们卖不出去,或者他们买了会一直拿着,而人们买了股票或者基金会不停折腾,一波动就想卖出,因为他们没有做深度研究和对公司不熟悉,选不出好公司来,做不到对公司和基金持续信任,自然也拿不住。

  2018年中美贸易战一个月之前我有朋友得到一些前瞻信息给我说中美要打贸易战了,你要注意一下。而我当时觉得我的股票经得起时间检验,不需要考虑贸易战的影响(还记得我前面说过2015年股灾前有朋友提示我说他们有基金被强行平仓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吗,我当时也是没有把注意力放在那里,为何两次我都会如此不注意这么重要的信息呢?此为后话)贸易战使得股市大幅下跌,叠加去杠杆的影响,2018年就是个大熊市,但是我并没有满仓承受了下跌,我们的回撤主要是踩雷,我2017年买了一个小公司,后来有人在这个股票上面爆仓了把我的股票砸得很惨,加上基本面后来有出了一些不利的变化,我就出来了。我本身并没有在这个股票上面亏钱,但是却坐了一趟过山车。在2018年后面熊市大跌中其实我基本没有受伤,因为我老早就清仓了。然后到了2019年年初,我在市场反转的第一时间加仓了,不过我的选择属于中庸选择,我买了一半A股,一半港股,我想两个市场同时操作可以规避一些市场集中风险。A股很快赚了30%,我感觉到了合理价格不再低估,我就把A股卖了全部换成了还没有涨的港股,结果遇到了香港动乱,低估值的港股变得更加低估,把A股赚的钱又亏了回去,合理的A股白马股继续一路上涨。这个时候我们了解到我们持有的一个港股基本面发生了一些根本负面变化,我们就清仓了,然后把钱拿到A股,我们2019年最终还是赚了一些钱,算是给投资者勉强交差。

  由于经历过太多股灾和大幅波动,我们不想在估值太高的时候买股票,也不想去赚泡沫的钱,因为泡沫迟早要破灭,毕竟长期活下去持续赚钱才是正道,所以我在买股票的时候坚持估值第一,我这样的风格显然符合2020A股抱团风格,2020年是越贵的股票涨的越多,越便宜的股票跌的越惨,不过我们由于抓住了几次小机会,总体还是勉强可以交差,但相比很多激进的基金却相形见绌。我们的目标是长期实现15-20%的复合收益率,其实中国那么多私募,过去二十年实现这个目标的人寥寥无几,虽然2020年很多人收益率很高。投资者看到短期特别好的人过几年他们可能死掉了但是投资者也不再看得到了,这叫幸存者偏差。出来做私募,我们会发现,在任何时间段内,都有无数人比我们的业绩要好很多,所以去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关键是要长期可以持续赚钱,如果不能持续,前面赚钱后面亏钱,一切都是徒劳。

  三、升华和蜕变

  人有时候真的靠机缘,我发现那些很有成就的人都是德行很好的人,都是心里有别人甚至无我的人。这些年我虽然谈不上乐善好施但也是乐于助人,于是命运的机缘就因为我这点悄然降临到我身上。2018年底,因为我答应免费帮我一个客户的培训班讲课,我有机缘深入接触到了深度心理学,我学会了心理学家麦克林肯的face-reading(大众俗称读心术)和荣格的解梦技术。解开了我自己身上的密码(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让我有机遇全面深刻的认识了我自己,我为何成为这样一个人的。当我通过自我解梦看清我自己的时候,我发现了很多我以前几十年都没有看到的盲区。这是一个重装我的软件(重塑我的思维模式和性格)的过程,也是一个彻底蜕变的过程。

  为何2015年股灾前我对强行平仓那么重要的信息视而不见,为何2018年我对中美贸易战这么重要的信息同样视而不见呢?难道仅仅是我自己太忙或者真的觉得那些信息不重要吗?为何我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到这里呢?这背后的本质是我的性格。其实那个时候我根本就不想听别人的建议。一颗对外界有抵触的心是很难听进别人的建议的,我们自己拉上窗帘,阳光是无法照射进来的。性格模式是我们人生的剧本。要想改变命运,只有改变性格。要想改变性格,唯有靠修行。我们人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来源于自私,所以修行的根本就是无我。

  我以前很容易不耐烦,遇到客户老来打扰我的时候我会很厌倦,甚至都想过把公司关了不想给别人管钱了,因为确实我自己的钱我可以活的更加潇洒呀。其实这是非常自私的想法。后来我发现我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生活是修行最佳的道场,给别人管钱,要做到任何压力下都可以平和愉悦,心神安定,才是对我最大的考试,我应该珍惜这种机缘。当我开始放下一点一点自我的时候,我发现我变得更加愉悦更加轻松,无论股市涨跌无论别人怎么评论我,我都可以很愉悦了(甚至我的面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我真正开始努力去工作,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珍惜完善自己的机缘,赚钱只是我们修行的结果。无我才是正道,自我是南辕北辙

  而我以前都没有什么团队,当我看清我自己以后,我很快开始建立团队,研究助理,交易员,行政,客服我很快搭建起来。

  我们开始形成团队的工作制度和语言,每天晨会,大家要把自己发言分为三个部分:事实是什么,看法是什么,逻辑是什么。如果我们混淆事实和我们的看法,这对投资非常有害。投资需要客观看待世界,需要正见,偏见是很有害的。而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是用自己的判断替代事实,没有做到实事求是。投资结果是由很多环节概率的乘积决定的,任何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最后结果不好。这些环节包括:信息收集、数据整理和建模、对行业和公司的理解和判断、投资组合构建、投资决策、交易执行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一点问题,导致这个环节成功率低于100%,很多环节的成功率相乘起来最终的成功率就会很低。这就是专业和业余投资者的区别,我们会把工作细分为很多环节,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力求做到正确,从而我们最终可以实现持续盈利。

  同时,我开始认真问我自己,我到底懂什么,熟悉什么,我能懂什么,我能熟悉什么企业。我发现,很多企业我根本就不懂,但是以前我也会去买,对自己不够诚实。对我来说,我能懂的也就是金融、消费品和互联网这类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司。而那些to-B的生意,真的很难跟踪很难熟悉,因为需要熟悉产业链和竞争对手,变数太多,经常没有很深的护城河,实在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其实,做生意最核心的是两点,一是掌握牛逼的产品,谁都想抢着买;二是掌握海量的客户,想卖什么就卖什么。满足这两点的企业主要是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和强势品牌消费品。于是我就把我主要研究精力聚焦在这里。

  经过了这些年的市场起起伏伏,我开始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财富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股市,那么什么样的股票才能让我们的财富保值增值呢?我以前的投资模型是去跟踪那些内部人持股或者内部人增持自己股票的公司,因为他们比我更了解公司,同时从历史统计来看,这样做收益率也很不错。但是这些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小企业,他们往往很不透明,信息披露极不充分,而我和买这个股票的别的的投资者比起来反而经常就出于信息劣势,受过几次伤以后,我就拉黑了这类信息不透明又不能公平对待所有投资者的股票。可笑的是,我发现这些年我经常调研一个公司,这个股票我一般赚不到钱,而那些公开透明到我都懒得去调研的企业我反而总能赚钱。我可以不追求信息优势,但是我绝对不能处于信息劣势,我只希望这个公司就像一个君子,胸怀坦荡,正直诚实,公平对待所有投资者,只希望他是个好人,而不满足这一点的企业我现在只想远离。更关键的时候,这些小公司并没有很深的护城河,老容易出幺蛾子,各种变数太多了。股市的水太深了,很多人是不清楚里面的风险点而已。于是,我开始明白了,我以前最大的错误就是在一些二流企业上面浪费了太多时间,反而错过了一流企业,而那些二流企业很难变成一流企业,反而容易出各种幺蛾子波动巨大。这个时候,我开始明白我该投资什么企业了,我应该只看一流企业。

  什么是一流企业呢?根据我的经验总结,那就是可以永远持续无边界扩张增长的企业。一流企业有几个基本特征:1,很深的护城河,甚至具备垄断优势;2,绝佳的生意,毛利率很高,甚至边际成本为零;3,具备自我迭代自我成长的内部基因,尤其是企业的管理层或者创始人能不断迭代自己不断成长。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内部每个人的行为模式,人的行为最终长期决定了企业的发展;4,财务健康;5,诚实、正直、公开透明、公平对待所有投资者。有的人只想为自己不为别人反而自己很惨;有的人为别人是为了更好为自己,在商业社会还能有所收获;有的人为别人是为了无我,这样的人反而会有很大的成就。我更欣赏后者,更欣赏有利润之上追求的企业和企业家。以上5点如果太多记不住,那就记住一点:任何不具备垄断优势的企业都不能长期投资。投资就是买垄断,也就是巴菲特强调的护城河。

  四、给投资者的建议

  1要对中国长期前景保持信心。人类长期就是牛市,总是不断发展进步,而中国政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府,更应该有信心。经济增长和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等没有关系,只要一个国家坚持市场经济同时重视科学技术,那么这个国家经济就会实现持续增长(当然前提是和平稳定)。对社会长期前景的信心是我们做投资的前提。2015年和2018年很多朋友移民把资产转移到海外,担心人民币贬值,担心各种风险,现在看来都是看错了,都是用自己的判断代替事实,属于偏见。

  2,不要轻易去买任何基金,尤其是热门的基金,买之前要做足够的功课的和心理准备,不然哪怕很多年后基金净值上涨了可能你在最低谷的时候却赎回了。不要轻易做决定,做出了决定最好“从一而终”,绝大多数基金经理也有自己的风格和周期,也有一个成长和变化的过程。投资者频繁选择的代价非常大。因为你最想赎回的时候往往是他业绩最差的时候,这个时候一般都是他的股票在底部趴着的时候,其实是最该买的时候,投资者的赎回会逼着基金经理在底部卖出股票。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如果那些特别焦虑的投资来咨询我的时候,一般股市都是阶段性低点也是我们业绩的低点,屡试不爽。

  3,你的很多行为本质都是投资行为,比如开公司、做生意、买房子,一定要记住投资的基本规律和常识。很多人都说经济不好不能投资,其实不一定是经济不好,而可能只是你自己的生意不好。因为现在很多行业都出现了巨头,这些巨头犹如黑洞一样会把很多小企业灭掉,如果你的生意在和巨头竞争,那你最好的选择不是自己做生意,而是去拥抱巨头当它们的股东

  4A股所有公司平均股东回报率大概就在8%左右,以后还会更低。如果你还在投资那些收益率超过8%的固定回报金融资产,你要想想你何德何能凭什么躺着就能比上市公司股东赚得更多。信用风险本质是生或者死的风险,而股市风险更多属于市场风险,大不了缺胳膊断腿而已,两者本质是不一样的。一旦你遇到一次违约事件,前面给你再高利率都会被洗劫一空。

  5,泡沫不会永远持续,不要被短期快速收益率迷失了心智。均值回归是基本规律。

  6,正如彼得林奇建议的那样,在你还完房贷前最好别进股市买基金,人们买房子一般要看几个月,买股票几分钟就会做出买卖决定,决策的质量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7,记住一个常识:如果大多数人都可以买股票赚钱,就没有人上班干活都去炒股了。投资是一个非常专业严肃的事。投资股票要想赚钱,需要你对公司的理解比绝大多数人深刻,同时你对公司比绝大多数人熟悉。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要达到这种认知高度其实是很难的,要熟悉公司更需要做很多功课。人要有自知之明,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认识自己是做好投资的前提。

  8投资是修行,我们身上任何缺点,市场都会诱惑我们犯错亏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获得正见,是做好投资的前提。不要用自己的主观看法替代事实,要做到客观看待世界,而不是用我们的性格投射来的偏见认知世界。投资不仅仅需要向外部学习,还要向内部看把自己捉摸透。如果没有面对自己的勇气,就不要来股市。人们的认知经常不客观,而是自己性格的投射,如果对自己没有很高的觉察力,自我欺骗的时候就没有还手之力。不论买股票还是买基金都是考验我们的修行水平,我们的心态和信任。如果你不能持续信任基金经理(尤其是业绩不好的时候),就不要买他的基金。就像西天取经,如果不能战胜自己内心的魔鬼,随时都可能散伙。

  9股票买的是持续增长的能力,绝大多数公司都不具备持续增长的能力。一句话,任何不具备垄断优势的企业都迟早会让我们亏钱,研究公司的时候护城河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一点对二级市场尤其重要,因为我们买的不是创业阶段早期企业,而是管理层和创始人都可能换了一茬又一茬的企业。其次是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老板是最难成长的,企业文化必须要具备自我成长的内在基因。一级市场可以只看项目和团队,但是二级市场一定要只买那种护城河很深且企业具备自我成长基因的公司。

  10要远离坏人。投资公司和交朋友一个道理。要和那种正直、诚实、坦荡透明的人交朋友。股市坏人太多了,凡是不公开不透明喜欢勾兑不公平对待投资者的企业都要远离,因为你可能就是被收割的那个人。我曾经买过一个股票,他们组织投资者交流会议,只接受大的机构投资者,而不接受小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而他们在深交所互动易回答个人投资者问题的时候撒谎,我知道后很快就把这个公司拉黑了。今天你可能因为信息优势赚钱收割别人,明天你可能就是那个被收割的人。这种企业在A股比比皆是,投资者一定要远离这种坏人。我也是付出惨痛教训才明白这一点。

  11,全社会所有财富都是企业创造的。长期来看,如果买全社会最优秀一流企业都赚不到钱,你在别的任何地方也不可能赚钱,这就是长期来看投资股市是最好的选择的背后逻辑。一流企业都是公开透明,正直诚实、公平对待所有投资者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你不用担心他们会和谁去勾兑,不用担心道德风险。与其自己做点小生意折腾,我宁愿寻找最优秀的人帮我赚钱,只要估值在合理区间,我都把钱交给这些一流的企业家,让他们帮我操心。这是大家做投资而不是自己操劳的基本逻辑。所以,长期来看,投资股市中最优秀的一批企业是最好的投资选择,别的任何资产也跑不赢他们。你只有明白了财富的来源,才会懂得这一点。

  各行各业都需要交学费,都需要时间去历练,经历最终都化为财富。感谢朋友们的支持和陪伴,感谢大家信任我们,耐心等待我们成长和进步。五年弹指一挥间,痛苦的煎熬最终让我们收获了友情、智慧和财富。

  附,当下策略

  很多朋友关心我们当下的策略。目前我们主要仓位在港股,中期从确定性来看,疫情受损的行业在疫情之后会有修复的机会。我们主要集中在一流企业上面(主要是品牌消费品和互联网平台企业),只要估值还在合理范围内我们都会有较多持仓。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陶然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27 凯因科技 688687 --
  • 01-27 李子园 605337 --
  • 01-27 中国黄金 600916 --
  • 01-26 三和管桩 003037 6.38
  • 01-25 南极光 300940 12.7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