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一场加了杠杆的“疯牛”,使阳光私募规模随之水涨船高;始自6月中旬的一场巨幅调整,将行业公司重新洗牌的同时,也重塑了行业领跑者的格局。

  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底,投资二级市场的证券类私募认缴规模1.70万亿,较年初的0.85万亿整整翻了一番。此外,证券类私募管理人总共10563家,备案基金13355只,和1月底的数据相比分别增加了318%和205%。

  行业规模井喷的同时,下半年的股市调整却也使不少知名私募机构遭到了较大的净值回撤和投资者赎回,百亿级阳光私募的版图也因此悄然生变。

  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2015年12月底,管理规模超过百亿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共计22家,较2014年末的7家有了爆发性增长,但较年中的28家却有所减少。从地域上来看,北京地区的百亿级阳光私募机构包括了淡水泉投资、星石投资等11家,上海地区有景林资产、朱雀投资、重阳投资等8家,深广及其他地区则有展博投资等3家。

  记者进一步梳理统计发现,三个地区中,上海地区百亿级私募缩水幅度最为明显,数量上由6月底的15家锐减至年末的8家。期货大佬葛卫东旗下的混沌投资、刘世强的原点投资、昔日“一哥”徐翔的泽熙投资、“公奔私”代表——邱国鹭的高毅资产、以宏观对冲策略见长的从容投资等7家在业界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机构便掉出了百亿级私募梯队。

  北京地区中,滕泰掌舵、主打MoM产品的万博兄弟资产曾在百亿级私募名单中占有一席,但12月末的名单中却已不见万博兄弟的踪影。原华夏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经理张益驰奔私后成立的远策投资则成为北京地区百亿级私募列表中的新面孔。整体而言,北京地区大型私募机构格局变化较上海地区小,数量上保持11家不变。

  统计数据还显示,22家百亿级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大约仅占行业公司的0.2%,但其管理规模已经超过行业的30%。证券类私募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22家百亿级机构的横空出世,也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路径。

  “管理规模无法突破百亿关口是大多数私募面临的发展难题,这些私募机构规模壮大的路径主要分为四类,平台化发展、发挥明星基金经理效应、借力机构投资者、以及依赖基金经理综合能力。”格上理财研究员徐丽便向记者介绍称,景林资产、鼎峰资产等主要依靠平台化发展,公司有多条产品线,配备多名基金经理;星石投资、鹏杨投资等则主要是借力机构投资者。此外,也有不少私募机构是主打“核心人物”牌,如宏流投资便是主打“公募一姐”王茹远,而淡水泉投资则主要是依赖基金经理赵军的投资和管理能力。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