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7日15:36 新浪财经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新浪财经讯 12月7日消息,由新浪财经和华创证券联合主办的首届私募基金业金刺猬奖北京答辩会今天举办。北京和聚投资总经理李泽刚作为金刺猬入围候选私募代表并发言。他表示2017年,我们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宏观经济我们并不看好,但是流动性环境处在历史上非常好的时候,我们觉得下一阶段的历史时期A股可能会成为资产配置的一片绿洲。

北京和聚投资总经理李泽刚北京和聚投资总经理李泽刚

  李泽刚(北京和聚投资总经理):

  感谢各位银行领导给私募基金,也给北京和聚投资这么一个讲台介绍一下我们自己。我分成5部分进行介绍:

  一、关于北京和聚投资

  跟国内很多私募基金一样,我们大部分情况在私募基金行业里处在一个比较标准化的状态。下面我讲几点可能跟其他私募有所差异,或者能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北京和聚投资。

  北京和聚投资成立的时间是2009年年初,很快我们就快8岁了,8年的抗战不太容易。我们第一个产品建仓是2009年,当时大盘点位3200点,今天大盘的点位还是3200点,所以接近8年的时间A股走了两个轮回。

  北京和聚投资过去几年逐步呈现了一些特征。第一个特征是专注,我们现在的业务,包括我们的投研团队全部都是围绕中国的A股二级市场展开的,围绕投研,特别是研究资源展开相关的业务。过去两年我们的业务也有所拓展,比如定向增发市场,比如香港的港股通市场。因为相关标的还是在大陆的这些上市公司,所以我们还是一直坚守这块最主要的阵地。换句话说,北京和聚投资在其他业务方面没有做过多的拓展,包括量化,包括固定收益,包括一级市场等等,我们都没有做过多的拓展,我们坚持聚焦。

  第二个特征是投资业绩。总体来讲,北京和聚投资并没有在某一年取得全市场第一或者全市场前十,但是时间跨度稍微长一点,比如三年、五年我们业绩在业内是最好的之一。

  第三个特征是坚持打造一个规范化的私募团队。我们的规模在前两年已经上了一个台阶,目前超过100亿,我们也吸纳了一批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投研人才,中后台人才,初步奠定了我们团队的基础。我们团队在一步一步的拓展,现在接近50个人的团队,我们也在深圳、上海成立了办事处,我们的投研和市场分布会更加均衡。

  另外,我们在风控、市场形象方面,总体还是不错。对于北京和聚投资来讲最大的财富,也就是投资人对我们的认可:我们获得了5年的金牛奖,2015年我们也取得了全市场唯一的晨星奖。晨星每年会给中国的一家私募基金颁布奖项,2015年我们是唯一一家。

  公司发展历程不展开讲了,在我们收益率曲线背后,我们的团队也经历了过去接近8年,的A股市场非常大的波动,也经历了若干轮的风险。其实熊市时间占了大部分,牛市总是转瞬即逝的。所以,北京和聚投资还是一步一个脚印穿越了牛熊。过去一两年,我们在多策略投资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在衍生品市场,海外香港市场的配置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二,关于公司团队

  目前,我们整个公司接近50个人,其中投研人员是17个。已经形成了一些部门的构架,这些构架跟公募基金在早期时候很像。其中重点是投研,投研这边的分析师并不多,但是我们的分析师团队应该是业内专业性很强,经验很丰富在,在研究管理、研究资源方面都有非常好的一些积淀。

  我稍微介绍一下我们几个组的负责人。目前公司有四位新财富分析师。陈剑,来自于中信证券的通信行业的首席。麦土荣,来自于申万宏源研究所化工的首席。李志武,现在负责我们的港股,是来自于交银国际香港,负责中小市值股票研究的首席。邹序元来自银河证券研究所电力设备、新能源的首席。这几位都是来自于之前券商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我们的定向增发,一级半市场是由来自于民生证券资本市场部的吉路总牵头。另外,我们机构部的负责人是范晓辉,来自于原来东方证券、齐鲁证券的机构销售部负责人。这是我们构架的情况,分析师团队。

  投资经理目前是三位,除了刚才提到的负责一级半市场的纪录总,另外一位是于军总,来自于中信证券,早些年他负责交通运输,连续四年的新财富第一,也一手打造了中信证券研究所行业研究的团队。2012年加盟北京和聚投资。于军总的风格跟我有所差异,他的特长和优势来自于自上而下对于宏观、对于产业、对于政策的一些研究和判断。

  我自己的风格会略有差异,我可能更多的是自下而上,我这个人偏草根一点。我本人履历非常简单,原来分别在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读完书之后,硕士毕业就来到了北京,在2002年加盟了当时正在筹备的一家公募基金——湘财合丰,最近这个基金的名字叫泰达宏利,这是全市场当中股东变化最大,公司名称变化最多的一家公募基金,但是实际上现在的泰达在那几年投研团队非常稳定,包括我自己在内,从入行到离开公募基金行业都一直在这家公司干了七年。头三年,接近四年做行业研究,我相对熟悉包括消费品、基础设施、电力、交通运输,金融等领域。我也是国内比较早的一批中国的土CFA,中国的期货从业资格。在公募基金的时候,我对一些衍生品就已经有一些研究,包括我的毕业论文是写可交换债券的,在公募基金期间,整个可转换债券的投资定价模型都是我负责做的。所以,为什么历史会对现在你的策略形成重要的影响?为什么在2015年中国衍生品市场刚刚打开的时候,北京和聚投资的团队在介入新的一些投资领域的时候非常认真,而且我们在投资策略方面下的力度也非常大。所以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团队对这些衍生出来的资产和交易工具是非常感兴趣和熟悉的。

  三,关于投资理念

  我讲一个背景,北京和聚投资整体从投资经理到研究部全都是分析师出身,都是一帮做行业研究和公司研究人。所以,我们这边非常简单,就是聊基本面。股价会波动,但是股价波动把周期稍微拉长一点,波动背后有趋势,这个趋势是由企业的基本面决定的。这是我们一直坚信的一个话题。所以,我们一切的投资策略还是围绕着这种基础研究展开的。细节不多展开讲。总体来讲,我们战略的中长股经常是自下而上找到长线投资,我们很重视成长股,也很重视转机股,基本面发生重大转折的这批标的。最后一条,再看好的股票也不要跟它谈恋爱,投资是有纪律的。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去争取长期成长的一个企业当中的主升浪这个时间窗,以此来提高我们资金配置的效率。另外,我们觉得均衡,包括对冲的思想在我们的组合当中也非常的重要,要赢得一场比赛,要在长期的资本丛林里活下来,防守、风控是非常重要的。

  四,关于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对于私募基金来讲非常重要。在资本市场的汪洋大海当中,一个私募的团队实际上就像一叶小舟一样脆弱,实际上是经不起任何风浪的。不说过去5年,就说过去一年, 3-5周就会出台一条重要的新规,新规出台之后马上执行。所以,它对于私募基金的监管或者我们的内控也好,带来了非常多的挑战。但总体来讲,对北京和聚投资来讲是个机遇,为什么呢?我们总体一直把风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走在监管前面。

  举个例子,我们被纳入监管之前还不是一个证券人员,但我们的从业人员不允许个人炒股,我们不允许我们的投研团队炒股,执行的非常坚决。我们的审计,我们在新规之前就在进行审计,邀请普华永道给我们审;我们法律顾问,也是请了一家对私募基金行业最熟悉的律所担任。这样,从合规层面打造一个外部的、比较强势的风控环境。我们风控部有五个人,在合规,在风险控制方面都独立形成了团队。

  五,最后一部分,跟大家简单汇报一下我们对2017年资本市场的判断

  1、目前3000多点的点位,从指数的角度来讲并不高,尤其考虑到现在处在历史上有两个角度是最好的时候,第一个角度是外部流动性环境现在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候。第二,政策的友好性。过去若干年以来,资本市场每次大的波动底部都在逐级抬升,最新一个大底就是在今年熔断之后的2600多点。我们团队判断,可能若干年之内都看不到这个低点。

  2、考虑下一阶段投资的环境,我们觉得有一个最重要的变量是来自于政策,来自于政策的节奏和态度。目前的市场环境,我们的判断A股现在处在非常态的一个时期,尤其是来自于政策的管制,处在历史上非常罕见的时期。

  因此总体来讲,2017年我们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首先,宏观经济我们并不看好,但是流动性环境处在历史上非常好的时候,我们觉得下一阶段的历史时期A股可能会成为资产配置的一片绿洲,A股之前有港股先启动,这是我们的一个猜测。

  其次,去杠杆已经进入了下半场。今年其实政策背后的一个最大的主题就是去杠杆,包括这两天保险的一些情况,实际上也是一个延伸,金融体系中各个业务板块和细节都在全面的去杠杆。

  总体来讲,2017年后股灾时代还有很多投资机会,一个是价值股的重估,我们相对比较看好非周期股的这种蓝筹板块可能存在系统性重估的机会。第二点来自于成长股,我们觉得只要是震荡市,总有一批个股会走出周期,走出独立行情。最后一块,刚才我提到在定价体系比较紊乱,政策新规不断的环境下,各个资产领域有各种各样的机会。

  因此, 2017我们还会做更多的事儿,最近我们的投研部同事基本都在外部调研,在跑公司,为明年储备标的。最近的策略会也非常多,各个券商、研究所的策略会都集中在12月份,大家都在为明年储备新的东西。就北京和聚投资来讲,我在上面列到的东西都是我们一如既往继续在做的,具体细分的一些细节的,包括重点的标的我们也在滚动的在更新。

  我的汇报就先到这里,感谢各位来自于各个银行的领导仔细的聆听。

责任编辑:张伟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