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破解私募冠军魔咒

2014年05月06日 01:0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微博 收藏本文     

  □本报记者 曹乘瑜

  4月22日以来,去年的私募冠军、广州创势翔公司的“堵单事件”愈演愈烈,演变到公司内讧、双方互相指责利益输送,引发业内对私募冠军的讨论。

  从2003年第一款阳光私募发行以来,已经过去11年,私募城头年年变换大王旗,近几年尤其如此,如2009年的冠军新价值投资、2011年夺冠的呈瑞投资、2012年的私募冠军银帆投资。其中,有的或因为扩张过快而投资管理能力跟不上,或因为分家解散而走下坡路。

  私募冠军魔咒已经成了一种常态,这不得不令人反思:冠军地位的维系,绝不仅仅依赖于投资能力,管理团队的稳定、股权的清晰、风控的执行、管理者的人品等等,共同支撑着冠军宝座。这一点,可能很多私募冠军并没有深刻体会。

  在此次出事之前,创势翔的业绩也仍然不错,其创势翔1期的业绩还排在前12名,但丑闻却让其产品清盘、口碑损毁,其带给业界的一些教训,不仅警醒着私募同行,对于投资者、信托券商机构和监管层,也都是一记警钟。

  首先,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应该分开。

  根据媒体报道和黄平的几封公开信,可以确定,黄平和几位高级管理人员同时在私人账户上买卖着公司产品的几只重仓股。这并非是违规的做法,目前绝大部分私募都没有禁止员工买卖股票,有的私募基金经理甚至鼓励员工荐股前持票,理由是如果自己不买,怎么能证明自己看好呢?然而,这种行为存在着潜在的道德风险,可能导致他们为了保护个人利益利用基金进行反向交易或者拉高出货,从而损害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

  其次,风控应该落到实处。业内人士认为,在股票的买卖上,创势翔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形同虚设。虽然有多人对买卖某只股票持反对意见,但黄平仍然下达投资指令。很多私募也如同创势翔,或许有着纸面上的风控,但不敌明星基金经理“能人政治”的权威。

  再次,股权应当清晰。从深圳创势翔的股权转让、产品控制权争夺上,可以看出合伙人在内部管理上并未达成统一意见,就迅速发了两期产品,从而导致后来爆发矛盾,投资者的利益受损。

  私募基金行业正在进入一个大发展,根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目前仅存续的阳光私募产品已达8700多只,距离“破万”已经不远,这说明私募基金已经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渠道,但这并不意味着私募基金管理人可以无视投资者的利益。稳健的步伐、规范的运作,才是业绩长青的基础。在风控上,私募仍然要向公募学习。

  而信托和券商在为客户挑选投资顾问时,也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有效考核,而不能仅仅是对账户和交易的监管,这需要长期跟踪、深入了解、甚至多次参与到私募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在这方面,建议机构和渠道学习MOM挑选基金经理的方法。根据媒体报道,夺得2013年冠军的创势翔1期,实际上是黄平自有资金投资而成。这种靠小规模产品打出名声来吸引后续资金,确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做法。然后,当大规模资金进入、团队扩充后,倘若仅有投资能力、而缺乏大资金管理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必然会遭遇重挫。

  目前,私募行业的规范和监管,也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同时,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4月28日,已经有685家私募(包括股权投资类)进行了登记。但仍然要提醒,对于非公开募集基金,事后监管和过于宽松的信息披露,或许仍然需要改善。遗憾的是,目前法规在此方面存在监管空白。根据新修订的基金法,虽然规定了基金高管从业人员及利害关系人买卖股票时,应当事先向基金管理人申报,不得与基金份额持有人发生利益冲突,而且要求基金管理人应建立申报、登记、审查、处置等管理制度并备案,但仅仅是针对公开募集基金而言。在2014年1月17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中,虽然对私募基金有诸多的管理人登记和备案要求,但相关个人炒股的申报制度,并没有规定。

  4月27日,董事长黄平发布了其对媒体的最后一封信,在信中其表示:“在媒体上争争吵吵并非我愿,也非我所长,是时候为这场纷争划上一个休止符了……我将回归我作为一个投资总监和基金经理的角色……尽快把产品的净值做上去,才是回报大家信任与支持的最佳方法。”

  这“最后一封信”,透露出年轻的明星私募基金经理在重重压力下东山再起的决心。然而,无论净值能否快速恢复,机构和投资者在短期内恐难再给予创势翔以信任。从各个角度来看,保护投资者利益才是第一位。破解私募冠军魔咒,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三亚向62万居民一次性派发2.2亿元红包
  • 体育利物浦9分钟丢3球3-3 多赛1场超曼城1分
  • 娱乐尔康小燕子在一起 李佳航李晟承认恋情
  • 财经王石:楼市一降价消费者就闹事
  • 科技移动互联网大会首日:智能机器人成亮点
  • 博客央视张斌:巴西足球史上最惨烈的比赛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二女生手书泡妞攻略帮大龄哥哥找女友
  • 水皮:房价的一切都在趋于正常
  • 黄祖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财启示
  • 大摩华鑫:关注三大领域的投资机遇
  • 叶檀:棚改是中国式缩小贫富的方式
  • 郎咸平:“新政”能否改变中国
  • 皮海洲:对银行发行优先股的几点建议
  • 天天说钱:万科为何“恐惧”
  • 刘远举:限牌限行是低效政策
  • 叶檀:荒谬的GDP全球第一
  • 海啸希望:GDP增速为什么不能低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