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巴菲特之争 赵丹阳戏份十足

2013年12月23日 09:54  格上理财 
                  

 私募教父赵丹阳

  赵丹阳归来终发产品 私募界又迎大佬?

  "私募教父"赵丹阳回来了,在宣称重返A股市场一年半后,时隔6年,现年41岁的私募教父终于将要发行A股私募产品 。但是因为离开中国市场大概已经有六年了,所以不少投资者对他已经没有太多的概念,赵丹阳公开表示,不想对新发产品过于高调,暂不方便谈论对A股后市的看法。

  时至2013年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定调改革方向,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下发,在中金公司为首的券商一片唱多声中,赵丹阳选择此刻发行私募产品,显然也为抄底而来。

  据悉,该只信托 计划认购起点为300万元人民币,证券经纪人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受托人为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华润信托·赤子之心价值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的产品期限为5年,可提前终止计划,设有一年的封闭期。有关费用方面,赤子之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与目前市面上的阳光私募 产品基本一致,认购费率为1%,托管费暂定0.2%,固定管理费1.05%,浮动管理费提取业绩报酬的20%。另外,还要收取0.25%的实收信托费,据推测,这部分的费用应该是信托公司 收取的通道费。"赤子之心"最终能达到多大高度,拭目以待,让我们看看其他重量级大佬们的状态。

  "公募一哥"王亚伟 的净值 之谜。"一哥"过去五年十倍的光环实在太耀眼了。以至于,自从昀沣 这只产品成立以来,这大半年间,关于王亚伟业绩的猜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大家都如同雾里看花,我们也只能管中窥豹。来自媒体的文章认为王亚伟三季度的收益已经回升到20%以上,文章的逻辑是这样的:二季度末王亚伟重仓的16只股票,三季度以来平均涨幅为23.5%,因此昀沣的产品净值应该涨幅与此接近。其实这一年来笔者们可以看到,从公募到私募,王亚伟的变与不变。从持仓的品种来看,他的投资逻辑和风格一脉相承,依然喜欢重组股与未来业绩有爆发增长点的股票。而对于排名 的看法,他显然变了。在公募时,因为净值每天必须公布,他不得不参与各种排名。光环之下,想必也是重压在身。天天被排名,月月被排名,季季被排名,年年被排名--会影响你的情绪吗?王亚伟的净值,依然是个谜。而这个有趣的谜,也恰是私募的好玩之处。

  "公募教父"江作良 奔私今年收益10%。蛰伏三年后,曾经的"基金教父"江作良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而此次他的身份已经变为私募基金 经理。江作良转入私募后的首只产品惠正成长已经在春节前正式发行成立,而其门槛也远高于普通的私募产品,达500万元。相比普通私募产品的100万门槛,惠正成长的门槛高达500万元,不过仍远低于王亚伟的"昀沣"2000万元的门槛。同时惠正成长的管理费也低于昀沣,除1%的认购费外,惠正还收取1.2%的管理费,此外,高于净值1的超额收益还将提成20%,这一标准与业界持平。而王亚伟的"昀沣"管理费高达2.5%,这也是主流私募产品目前为止的最高值。据格上理财 网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6日,惠正成长净值为1.1007,今年以来收益率10.07%,而同期沪深300指数跌11.66%,表现可圈可点。

  大佬云集的私募,谁能笑到最后仍需时间检验。

  中国巴菲特之争 赵丹阳最有势头

  李驰:一会儿索罗斯,一会儿巴菲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李驰已在中国内地、香港市场经历了多个牛熊转换,他是这二十多年资本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剩"者。李驰也因此曾被誉为在中国"复制巴菲特"最成功的三位投资人之一。不过李驰最典型的自我评价是:一半巴菲特,一半索罗斯。在私募行业,同威资产总裁李驰公认与银行股的联系最为紧密,2008年初秋大盘下跌至2700点的时候,李驰重返A股选择的就是金融股。可惜金融股已没有了06、07年的风采。近几年银行、保险、券商股整体表现不佳,而李驰却连续多年坚守金融股,这份坚持换来的却是投资收益的大幅滑落,昔日的光环黯然失色。格上理财网数据显示,从2007年成立的第一只阳光私募到现在,李驰共有9只基金,迄今为止无一净值超过一元。其中7只净值在7毛以下,面临集体清盘的窘况。算术平均下来,李驰这5年9只基金的平均亏损:-29%。同威网站和李驰都公开承认管理超过40亿的资金,这样算下来李驰5年亏损了超过10亿!集中投 资是李驰当年大赚特赚的原因之一,但时移世易,李驰或许以适合的方法对待适合的机会更能体现"一会儿索罗斯,一会儿巴菲特"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但斌[微博] :十年一梦,玫瑰花开又花谢。在国内证券投资界,但斌是寥若晨星的风云人物,曾经的股神之一。他从1992年就开始参与A股炒作,2003年后皈依价值投资,2004年,但斌成立了日后声名大噪的东方港湾 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先后买入了张裕A贵州茅台招商银行、万科等一大批令业界津津乐道的十倍股。2007年,但斌适时推出了《时间的玫瑰》一书,个人声望达到了顶峰。2008年开始的大熊市吞噬了前两年大牛市的成果,但斌所管理的东方港湾马拉松净值也大幅回撤。格上理财网数据显示,成立于2007年2月的东方港湾马拉松信托计划,净值曾从100元一路飙涨至202.66元,最低跌至61.36元。截止2013年12月6日,该产品净值也仅为122.73%,远不复当年盛况。市场纷纷质疑其重仓与长期持有策略在A股市场的适用性。特别的是,近一年来,贵州茅台股价遭到腰斩,但作为该股的忠实粉丝,但斌坚持看多,处处宣扬茅台的长期价值,被业界人士称为"死扛",而频创新低的股价进在一步步降低昔日股神在众粉丝心中的形象。从2003年至2013年,整整十年,A股市场经历了牛熊交替,但斌的玫瑰既绚丽地绽放过,也冷清的凋零过。未来如何,还是未知数。

  林园 :高调的股神,神话或难续。林园曾在央视上自称股神,8000元入市通过炒股身价数十亿,他开通微博刚发三条信息就引来十几万粉丝,宣称自己长期投资贵州茅台、云南白药同仁堂等长期大牛股,但就是这样一位大师级人物也难免俗,旗下基金产品表现堪比但斌。格上理财网数据显示,同样是成立于2007年2月份的林园1期如今净值也只有125.12,6年收益25%,最近六个月出现16.66%的下跌,今年来收益-20.35%,令人咂舌,林园2期和3期更惨,至今净值仍在8毛上下。

  李驰、但斌、林园三位都是在中国实践巴式投资法的典型人物,尽管各有各的特点,但基本没有跳出巴式投资的范围,所运用的原则大同小异,甚至所选择的股票也差不多。据了解,真正在2001-2005年、2008年、2010年的熊市之中,成功运用价值投资理念的人,放眼全国也寥寥无几,私募教父赵丹阳是其中之一,其他很多很多的所谓"价值投资者",都是以套牢为主。赵丹阳作为"价值投资"最成功的代表人物,我们只要稍为留意他的操作,都会发现这样的特点:喜欢投资非周期性的零售、食品、医药等的企业股票;在市场过于疯狂中,勇于抛售股票、空仓离场观望。

  他在2001-2005年这样的超级大熊市之中,投中了茅台、白药这样的非周期性的企业股票,不但使他回避了巨大的熊市风险,还赚了不少钱。2008年的年初,赵丹阳先生却理智地离开了A股。躲过A股在2008年遭遇了世纪大暴跌--高达70%的巨大跌幅。后来,花巨资与伟大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吃一顿饭,这就不得了,闻名全世界。2009、2010年又投资了非周期性的零售股物美商业、医药股东阿阿胶,也是大获全胜!除了在九十年代中期的亚洲金融风暴之中,他的投资遭遇过重大挫折之外,近十多年来,几乎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正确。凭此,他从默默无闻到成为了中国私募、公募圈公认的最顶尖、最受尊敬的投资家!

  在当今的中国经济大环境下,能否造就中国版的巴菲特?私募教父赵丹阳可能有这个势头。

  附:私募教父赵丹阳的那些事

  经典语录

  "牛市因为悲观情绪而诞生"

  "我们将永远坚守我们的生存哲学"

  No perfect world(没有完美的世界)

  私募第一人 值得骄傲的战绩

  2002年赵丹阳开始筹办"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率先将海外信托基金模式引入国内资本市场,与深国投合作推出"赤子之心一期",并于次年1月16日正式公开配售,随后展开投资运作。为国内私募基金找到了一条阳光化的道路。他是价值投资的忠实拥护者,非常推崇"用实业投资家的眼光审视证券投资"。赤子之心是赵丹阳给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起的名字,其管理的投资于A股市场的信托共有五只。

  2003年赵丹阳在香港成立赤子之心"中国成长基金",在当年的熊市中获得45%的投资回报,2004年收益超过30%,至2007年时,该基金累计回报高达371%;2009年3月成立的赤子之心"自然选择基金",截至2013年10月31日总收益率为78.1%,今年为25.1%;2003年1月成立的赤子之心"价值投资基金"至2013年10月31日,收益率达到926%,今年的收益率为23.97%。

  突然清盘离场

  2008年1月2日,赵丹阳突然宣布对深圳市赤子之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5个产品进行清盘。当时他表示"H股和A股都已越过我们所理解的范围,我们在H股10000点、A股3500点实现了我们的收益。"他以这种近乎极端的方式离开A股市场,引起了市场的极大争议。有人说他不肯承认错误,不肯跟随市场,也有人对他的做法表示赞同。不过事实证明,赵丹阳提前彻底远离A股市场的决定,是正确明智的,A股遭遇了史上单年最大跌幅,无数股民被深套,甚至至今仍看不到希望。赵丹阳一直奉行和推崇的价值投资法,不肯参与趋势投资,在认为风险过高时清盘退出,再次惊艳业界。

  与巴菲特的午餐

  2008年6月29日,赵丹阳以211万美元的历史高价竞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因此引发极大的关注和质疑,赵丹阳说,211万美元与他通过此次午餐从巴菲特身上学到的收获从而在将来能赚到的钱相比,很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广东四川4名婴儿注射乙肝疫苗后死亡
  • 体育意甲国米1-0绝杀AC米兰 C罗破门皇马3-2
  • 娱乐李亚鹏回应质疑:没敛财 反捐赠240万
  • 财经农业部部长:城镇化不是“消灭农村”
  • 科技中移动4G版iPhone明年1月17日上市
  • 博客当叫停官员在职读博 2013年度日剧盘点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广州一高校检出超10例艾滋病多为男同
  • 张庭宾:中国人盖的楼能当饭吃吗?
  • 陈虎:再次钱荒背后更大问题是什么
  • 叶檀:美退出QE与中国房价没什么关系
  • 梁建章:人口是膨胀还是萎缩
  • 江濡山:地方债背后有三大危情
  • 姚树洁:李东生落马再显反腐真刀真枪
  • 谢百三:新股改革为何越改越乱
  • 梅新育: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有啥影响
  • 马光远:QE退出对中国经济的三重冲击
  • 江濡山:中国经济运行有四大特征